固江鎮
固江鎮,隸屬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位于吉安縣西北部。地處瀘水兩岸,自古以來盛產固芷,因而得名為固江。全鎮總面積111平方千米(2018年),圩鎮區域面積為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為34500畝。戶籍人口約2.29萬人(2018),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境內流行的鯉魚燈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固江鎮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蔗、花生、豆類、干薯等。2018年,全鎮有工業企業2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家。[1]
中文名: 固江鎮
外文名: Gujia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吉安市
地理位置: 贛中
面 積: 111 km²(2018年)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固江社區
電話區號: 0796
郵政區碼: 3431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2.29 萬(2018年戶籍人口)
車牌代碼: 贛D
目錄
歷史沿革
固江鎮地處瀘水兩岸,自古以來盛產固芷,因而得名為固江。固江鎮是吉安縣四大古鎮之一,唐朝開埠成集市,鎮域在明清時期地跨儒行、安平兩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1956年7月,為吉安縣第三區。
1956年8月,撤區並鄉,設固江鎮。
1958年,改名為固江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為固江鄉。
1985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改為建制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固江鎮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固江社區、蘆西村、賽塘村、古巷村、鳧潭村、南湖村、沿江村、紅星村、楓江村、東風村、田西村、井溪村、瑞溪村、坊下村、松山村、長水村、小富村、西源村。鎮政府駐固江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固江鎮位于吉安縣西北部,介於東經為114°44′-114°45′,北緯27°10′-27°15′之間,東北與桐坪鎮交界,東南方向與吉州區興橋鎮接壤,南瀕瀘水與梅塘鄉隔江相望,且田土山林相連,西與澧田鄉毗連,北面靠大沖鄉。全鎮總面積為111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固江鎮野生動植物品種較多,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野兔、野雞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葵花、樟樹、杉樹等。固江鎮礦產資源也較豐富,除地方建材砂石,黏土外,還儲藏着具有開發價值的腐蝕酸礦及陶土礦(白泥礦)。
人口
2017年,固江鎮常住人口17189人。
2018年,固江鎮戶籍人口22875人。
經濟
固江鎮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蔗、花生、豆類、干薯等。2004年,固江鎮地區經濟總值13784萬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4486萬畝,民營企業、工業企業總產值9298萬元,財稅收入207.1萬元,其中國稅39.7萬元,地稅64.3萬元,財政103.1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390元,招商引資實際完成6000萬元,占任務數的110%。2018年,固江鎮有工業企業2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4年,新建了固江中學學生公寓樓一棟,新建沿江小學和田西小學教學樓各一棟。
醫療衛生
2004年,新建固江鎮衛生院職工宿舍樓一棟,並獲得了「全市十佳基層醫院」稱號。
基礎設施
2004年,固江鎮修建通村水泥路10公里,新建沼氣池210座,自來水498戶,另外籌措資金100萬元,新建和修復水利設施50多處,同時投資30萬元新建1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新建垃圾池2座。
風景名勝
固江鎮名勝古蹟有坐落在賽塘建於清代的鳳凰塔,賽塘村100根木柱的崇本堂及26座祠堂頗有廬陵文化風韻,古候城書院還能見到文天祥手植的古柏,有位於瑞潔清代兩廣總督黃贊湯的古墳墓和銀灣橋水庫。
地方特產
固江鎮地方特產主要有黃牛,全鎮養牛大戶100餘戶,每年銷往廣東、浙江等沿海城市的黃牛達1萬多頭,已形成了較大規模的牛圩市場;其次還有享譽縣內外的吉固芷和吉固子酒
交通運輸
固江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吉安市中心城區22公里,距贛粵高速公路14公里,吉福公路由東至西穿境而過,瀘水河由西向東分固江一江兩岸。
歷史文化
燈舞(鯉魚燈舞)
燈舞古已有之,清代就有以燈為道具舞出文字的「燈舞」記載。每逢年節(尤其是元宵節)或祈雨、祭祀、乞求豐收等儀式,宮廷和民間往往都會進行燈舞表演。起初,燈舞以擺字為特徵,後逐漸發展成以彩燈排列構造圖案、創生意境的民間舞蹈樣式,流傳於全國各地。按燈彩外形區分,燈舞主要包括模擬動物的龍燈舞、獅子燈舞、魚燈舞、蚌燈舞、蝴蝶燈舞、百鳥燈舞,模擬花卉的荷花燈舞、菊花燈舞、蠟花燈舞及船燈舞、車燈舞、雲燈舞、繡球燈舞等其他形式的燈舞三種類型。燈舞表演形式豐富,一般在夜晚以群舞方式演出,聲勢較大。演員邊走邊舞,隊形不斷變化,舞蹈過程中還施放煙花爆竹,場面蔚為壯觀。這種民間舞蹈樣式多出現於漢族地區,同時也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流行。鯉魚燈舞是流傳於江西省吉安縣固江鎮棚下村的一種表演性民間燈彩舞蹈,其起源及部分表演內容與民間神話傳說有關。鯉魚燈舞的歷史淵源可上溯到七千年前遠古時代魚族人的圖騰「魚舞」,它以一隻鰲魚為頭,青蝦為尾,九條鯉魚居中,魚蝦親密團結,銜尾而進,以求到達象徵幸福美好境地的龍門。組成鯉魚燈舞表演的是一隻外表莊嚴、昂揚,內心十分慈愛的鰲魚,九隻活潑靈敏的金絲鯉魚和一隻天真淘氣的小蝦。為了到達幸福美好之地——龍門,它們親密團結在一起,互相咬着尾巴前進。前進途中,它們有時迷失方向,有時遇到敵人烏賊的侵犯,但在鰲魚的帶領下,它們勇於拼搏,終於到達龍門。動作結構為16個環節:鰲魚進場、鯉魚出洞、單拆篾塔、雙拆篾塔、斜拆篾塔、雙斜拆篾塔、三盞球、漂帶、上水翻潭、劈柴、尋食、跳龍門、穿龍門、積塔、團龍和咬尾。鯉魚燈舞主題思想積極向上,藝術形象生動優美,它抓住水的特點和魚蝦的生活習性,細膩地創編出美麗多姿的舞蹈動作,將生活真實和藝術創造融為一體。表演中魚燈時而來回遊動,時而上下翻滾,表現出魚蝦自在嬉戲騰躍的歡快場景,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每年元宵節固江人都要在村間、街頭和廣場上表演鯉魚燈舞的16個環節,以祈吉祥如意。夜間表演時,燈舞的藝術魅力更加突出。數百年來,鯉魚燈舞的民間表演活動維繫了瀘水河沿岸棚下村人的親密關係,在遷居落戶於固江的棚下村人走出自閉,與原住民友好交往並最終融入當地社會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鯉魚燈舞演出活動萎縮,民俗內涵漸損,演出人員老化,傳承不力,這種民間舞蹈的生存發展充滿危機,亟待保護。固江鎮鯉魚燈舞曾走進人民大會堂為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表演,並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表揚,而且出行莫斯科獲得讚譽。鯉魚燈舞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著名人物
固江鎮歷史上曾有黃炳、歐陽觀等十幾位進士;近現代史上出了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原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王梓坤;從這裡走出了兩位共和國少將歐陽家祥和郭延林。還有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招偉。
視頻
吉安縣固江鎮風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