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回忆我的父亲(李永君)

回忆我的父亲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回忆我的父亲》中国当代作家李永君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回忆我的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接近十年,临近清明节,对父亲的思念愈发强烈,像涛涛江水奔腾不息……

我的父亲生于1939年,童年成长在民国时期,战火连连,灾难频仍。家境困难,父亲兄弟姊妹八个,作为家中的长子,担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由于家中缺粮,父亲省出自己的口粮给弟妹,自己饿着肚子上学。父亲过早饱尝了生活的困苦,打短工、拉板车,受苦不说,还尝尽白眼,将挣得的微薄薪水悉数交给我的爷奶补贴家用。父亲成家后,由于家中尚有七个尚未成年的弟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父亲每月仍然将所发工资5元钱从中拿出3元交给爷奶补贴家用;后来有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家庭负担越来越重,此时我的爷奶身体不好,生活的重担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但父亲是个坚强的人,他与母亲毫无怨言地辛勤劳作承担起一个十三口大家的生活开支,吃喝拉撒,同时供养我们四个孩子上学;长兄如父,父亲勤扒苦做,八十年代初给最小的兄弟成了家,完成了我爷奶的心愿。

父亲是个善良正直热爱生活有孝心的人,极为疼爱我的爷奶,每次发工资,省吃俭用给我的爷奶买爱吃的糖醋里脊等食品,我的爷奶舍不得吃,打发父亲将好吃的送给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分而食之。

为了维持十三口之家生计,父母亲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父亲养绵羊、长毛兔、蚯蚓、土鳖子等,总之一切能挣钱能补贴家用的方法父亲都尝试了,由于养殖一没技术,二没资金,养殖的微薄收入仅够维持家庭温饱;然而在这样的困难情况下,父亲对我的爷奶身体状况极为关注,平常嘘寒问暖,逢有头痛脑热煎药煨汤倍加小心;我奶奶有一次生病县城医院治不好,父亲卖掉了我们饲养的一头绵羊,三只长毛兔,又向同事借了钱把奶奶送到武汉诊治,直到奶奶痊愈,在医院陪护我的奶奶期间,父亲每天靠啃干馍就凉水,睡在走廊道上;在父亲孝心示范引领下,伯父、叔父、姑母争着孝敬我的爷奶;我们做晚辈的也上行下孝,将孝心延续下去。正是如此好的家风,我的奶奶得以长寿,84岁仙逝。

由于家贫,家中吃饭人口多,为了给我寻个活路,父母萌生了将我送给条件较好的张伯家,待张伯到我家领人时,父亲不忍心又反悔了,发誓再苦再难也要把几个儿女抚养成人;我自小体弱多病,为了增强我的体质,家中养的母鸡下的蛋父母亲舍不得吃,一部分出售换盐,一些留给我补身体,父亲早上陪我跑步锻炼身体,带我爬山,一是锻炼身体,二是培养我吃苦耐劳,像山一样坚韧不拔的品性。

一次父亲带着我到部队油库去看免费电影,刚到门口,我流鼻血不止,父亲急忙领着我到部队诊所包扎,包扎后急忙带我回家,电影也没看成。还有一次,我流鼻血发烧导致抽搐不止,远在百里外乡下的父亲急忙请假骑自行车回来,赶到家里已是夜里十点,没顾上吃饭,急忙用架子车将我拉到离家四里的部队卫生连诊治,诊治未果又连夜拉着我赶到县医院,三天后经过脊椎穿刺手术,我脱离危险,此时父亲三天三夜未合眼,听到我平安消息,父亲才如释重负放心地在医院长凳上小憩一会;为了节省开支,父亲到医院附近的小饭馆给我买饭,自己只是要杯白开水就着凉馍对付一顿,真的让人很心痛;为了给我看病,父亲借了同事的钱,直到两年后才还上。

父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省吃俭用,哪怕是借钱,也不让我们辍学;父亲对我们的爱埋在心底,平时很严肃,对我们管束很严,尤其是学习,交学费买本笔,生活再艰难,就是借钱也配齐学习用品。父亲生前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年的对联均为父亲手写,内容大体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结好缘……”激励我们勤学不辍;父亲酷爱医学,省吃俭用买了《本草纲目》《针灸学》等医学书籍抽空自学,由于家贫失去大学深造机会,成为他终身遗憾,后来我的兄长继承父亲遗志,医学博士后毕业后成为一名医学教授,圆了父亲的大学梦和医生梦,成为父亲的骄傲。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我们兄弟姊妹勤奋学习,各自学有所成,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爱岗敬业比贡献,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

父亲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有骨气,但不能有傲气;父亲一生耿直、正派,不媚权势。他对弄虚作假、说假话,深恶痛绝。教育我们要老老实实的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父亲兴趣广泛,尤其喜欢养花、读书。在不大的院子里,种满了枇杷树、樱桃树、梨树及数不清的花草;一年四季花香四溢,瓜果不断,每逢来客,他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介绍他的花草树木……

父亲的身体一向不好,长期超负荷劳作,使正当壮年的他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由于缺医少药,常常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步入老年来,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2012年隆冬,父亲没能看到他亲手栽培的梅花再开,便匆匆走了,走得如此突然,没有来得及给儿孙们留下一句话。

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遗产,但父亲留给了我们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勤劳,善良,乐观。

父亲走了,他已走了接近十个年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并没有离去,他那做事要低调,为人要诚恳,对人要善良的话语仿佛还萦绕在我耳边,每每想起,还时常让我肃然起敬。

父亲永远活在儿女心里![1]

作者简介

李永君,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公务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中国食品安全网、河南经济报、河南青年报、河南科技报特约记者,河南日报农村版特约观察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