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
噁中國常用詞彙,經常表示不好的,兇狠的,對人和事的厭惡態度等意思。[1]
惡 (梵pa^pa、pa^paka,藏sdig-pa) 指能招引可厭之果之不善法。三性之一。與善、無記相對,與不善(akus/ala)同義。有違理背法、違損自他,與貪嗔等煩惱相應、障害聖道等性質。《俱舍論》卷十六雲(大正29·84b)︰『由此能感非愛果故,是聰慧者所訶厭故,此行即惡,故名惡行。』《法界次第初門》卷上雲(大正46·669c)︰『若人能知惡是乖理之行故,現在將來由斯招苦,則必須息惡行善。』《大乘義章》卷七雲(大正44·599c)︰『順名為善,違名為惡。』 佛法中,『惡』可分為五惡、五逆、十惡業等種。『五惡』,指為五戒所禁止者,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五逆』,一般指害母(殺母)、害父(殺父)、害阿羅漢(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壞教團),以此種行為能令人落無間地獄,故名五無間業,又作五不救罪;又,此處所說之五逆,與《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所立之五逆不同。『十惡業』,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此中,前三者是身惡,次四者是口惡,後三者為意惡,若行此十惡業,將落入三惡道。 十惡 十惡(梵das/akus/ala-karma-pathani,巴dasa^kusala-kamma-patha,藏mi-dge-babcuh!ilas)指十種過患。即由身、口、意三業所起的十種非理損人之業,與『十善』相對,又稱十惡業、十惡道業。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依《大乘義章》卷七、《法界次第》卷上等所述,『殺生』謂斷其他有情之命;『偷盜』謂盜取他人財物;『邪淫』謂對非己妻妾行違法之行;以上三種是身業惡行。 『妄語』謂以言誑他;『兩舌』謂以言構斗,離間彼此;『惡口』謂以粗惡之言,惱怒他人;『綺語』謂以乖違道理的巧言,令他人好樂,以上四種屬口業惡行。 『貪慾』謂染着順情之境,心無厭足;『嗔恚』謂忿怒違境,心不能平;『邪見』謂否定因果,抱持僻見,心無正信,以上三種為意業惡行。 前述十種皆是乖違真理,損毀自他,故名十惡。此十惡能起報應,通入當果,故又稱業道。此中,口業四種,順序不定,如《長阿含經》卷九作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增一阿含》卷四十三、《十不善業道經》等作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此外,其他六惡,在順序上也有所不同。 另有上品十惡之說,謂十重罪。《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卷下雲(大正17·844c)︰ 『如人有父得緣覺道,子斷父命名殺中重。奪三寶物名盜中重。若復有人,其母出家得羅漢道,共為不淨是淫中重。若以不實謗毀如來,是妄語中重。若兩舌語壞賢聖僧,是兩舌中重。若罵聖人是惡口中重。言說壞亂求法之人,是綺語中重。若五逆初業,是嗔恚中重。若欲劫奪持淨戒人物,是貪中重。邪見中重,謂之邊見。迦葉,此十惡道,是為最重。』 《摩訶止觀》卷一(下)引此經文,名之為十惡惡。《止觀輔行》卷一之五釋雲(大正46·178a)︰『若起十惡於中下境尚已名惡,於恩德田名惡中惡。』並舉《大智度論》所說為例︰被他人打而報復是名為惡,不被打而打人是名為大惡,打有恩者名惡中惡。
拼音:è wū wù ě 繁體字:惡 部首:心部 外筆畫:6 總筆畫:10 五筆86:GOGN 五筆98:GONU 倉頡:MCP 筆順編號:1224314544 四角號碼:1033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076 惡è ◎ 不好:~感。~果。~劣。~名。丑~。~毒。邪~ ◎ 兇狠:~霸。~棍。險~。凶~。邪~。 ◎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貫滿盈。 ◎不簡單,很厲害:你這人真~(你這人真猛,太厲害了)。多屬於河南地方用語。 惡wù ◎ 討厭,憎恨,與「好(hào )」相對:可~。厭~。好(hào)~。 惡(惡)ě ◎ 〔~心〕要嘔吐的感覺;亦指對人和事的厭惡態度。 ◎ (惡) 惡 wū ◎ 古同「烏」,疑問詞,哪,何。 ◎ 文言嘆詞,表示驚訝:~,是何言也! ◎ 惡 badness evil ferocity vice 【釋義】 ①很壞的行為,跟「 善 」或「 好 」相反:罪惡|無惡不作|是非善惡。 ②兇狠;兇猛:惡毒|惡霸|一場惡戰。 ③很壞的;不良的:惡劣|惡習|惡性循環。 【惡化】 èhuà 向壞的方面轉變。 〖例句〗隨着病情的惡化,他的情緒日益消沉,身體也越來越消瘦了。 【惡劣】 èliè 極壞:品行惡劣|手段惡劣|惡劣的天氣。 〖例句〗在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我國科學家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堅持進行科學考察,取得了很大成就。 【惡習】 èxí 壞習慣,多指賭博、吸毒等。 〖例句〗這幾年生活富裕了,一些人卻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惡意】 èyì 不良的居心;壞的用意。 〖例句〗你大概誤解他的意思了,他只是跟你開個玩笑,並沒有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