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荚云实
喙荚云实 |
中文名称:喙荚云实 学名:Caesalpinia minax Hance 科:豆科 属:云实属 |
喙荚云实(学名:Caesalpinia minax Hance),中文别名:南蛇簕、石莲子、老鸦枕头(永德、保山),打鬼棒(梁河)、鬼棒头(滕冲)、南蛇簕(经济植物志)。是蔷薇目、豆科、云实属植物。分布于产永胜、莲山、芒市、镇康、凤庆、孟连、西双版纳、景东、元江、蒙自、文山、河口、富宁;生于海拔200-1 100(-1 700)米山坡灌丛中。
目录
信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亚科:云实亚科
族:云实族
简介
喙荚云实为藤本;各部被短柔毛,有钩刺。托叶锥状,二回羽状复叶,叶轴具钩刺,被短柔毛,小叶对生,长圆形或椭圆形;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有刺,被绒毛,多花;花瓣白色,有紫色斑点,不等大,倒卵形;荚果长圆形,种子椭圆形,似莲子,铅灰色,一端稍凹,有环纹。花期4—5月,果期7—9月。种子入药,名“石莲子”,性寒无毒,有开胃、清心解热、除湿之效。民间用于治咽炎、无名肿毒、外敷蛇伤;叶可洗疮癞,治皮肤过敏等。[1]
形态特征
有刺藤本,各部被短柔毛。
二回羽状复叶长可达45厘米;托叶锥状而硬;羽片5-8对;小叶6-12对,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4厘米,宽1.1-1.7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微偏斜,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萼片5,长约13毫米,密生黄色绒毛;花瓣5,白色,有紫色斑点,倒卵形,长约18毫米,宽约12毫米,先端圆钝,基部靠合,外面和边缘有毛;雄蕊10,较花瓣稍短,花丝下部密被长柔毛;子房密生细刺,花柱稍超出于雄蕊,无毛。
荚果长圆形,长7.5-13厘米,宽4-4.5厘米,先端圆钝而有喙,喙长5-25毫米,果瓣表面密生针状刺,有种子4-8颗;种子椭圆形与莲子相仿,一侧稍洼,,有环状纹,长约18毫米;宽约10毫米,种子在狭的一端。花期4-5月;果期7月。[2]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沟、溪旁或灌丛中,海拔400-1500米。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东肇庆。[3]
药用价值
种子入药,名石莲子,性寒无毒,开胃进食,清心介烦,除湿去热,治哕逆不止,淋浊。
【傈僳药】阿乃窝各落,南蛇力:种子治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炎,痢疾,膀胱炎《怒江药》。阿莱奥戈洛:用于创伤及毒蛇咬伤。安乃窝格罗,释力罗-乃窝格罗:治喉火,牙痛,疮痈。
【壮药】棵文秒白,嘎默,喃吧,灰猫刺子:根、嫩茎、叶、种子治疗风湿,跌打损伤,痧病,肚痛,急性胃肠炎《桂药编》。
【瑶药】必哥玻:功用同壮族《桂药编》。南蛇风:用于痧症,胃肠炎,睾丸炎,骨鲠喉,脱肛。
【傣药】麻嘎啷(西傣),麻棱哩(德傣):种子用于痈疔溃烂,妇女乳肿,蜈蚣咬伤,便血,倒经,鼻血《滇药录》。麻嘎啷:种子治痈疖溃烂,妇女乳肿,蜈蚣咬伤《版纳傣药》。鬼棒头(德傣):果实配伍治腹胀《德傣药》。麻锁裂:种子治咽喉炎《德宏药录》。石莲子(西傣),苦石莲(德傣):种子用于疮疖溃烂,乳痈,蜈蚣咬伤,咽喉炎《滇省志》。麻郎:种子用于痈疮溃烂,妇女乳肿,蜈蚣咬伤《傣药录》、《傣医药》。模荷嘎冷,麻削头,鬼棒头:种子用于肺热初咳,退热止痛,拔蛇毒。
【景颇药】木拈牟谢,麻来谢:种子用于消炎、止吐《滇药录》。足金实:种子治疮疖溃烂,乳痈,蜈蚣咬伤,咽喉炎《滇省志》。
【彝药】老鸦枕头:种子治腹泻。
【基诺药】鸭鸡:根或果仁治绦虫,血吸虫,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根、叶、种子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瘙痒《基诺药》。
种子(苦石莲):苦,寒。散瘀,止痛,清热,祛湿。用于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根(南蛇簕根):苦,寒。清热,解毒,散瘀。用于外感发热,痧症,风湿关节痛,疮肿,跌打损伤。苗(南蛇簕苗):苦,寒。泻热,祛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湿热痧气,跌打损伤,瘰疬,疮疡肿毒。[4]
参考资料
- ↑ 喙荚云实是一种什么植物?喙荚云实图片及简介,花语谷,2015-10-27
- ↑ 喙荚云实Caesalpinia minax,花卉图片信息网,2018-08-14
- ↑ 喙荚云实,植物网
- ↑ 喙荚云实,植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