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書院
歷史
成立與初期發展
1917年,聖若瑟書院的修士在漆咸道設立了一所小學。當時,九龍發展迅速,對學位的需求急增。時任校長Brother Aimar Sauron認為需要在九龍興建一座新的校舍。1920年代末,他在九龍仔界限街購置了一塊土地,作為發展新校舍之用。
1930年11月5日,港督貝璐爵士 為新校舍奠基。1931年12月3日,校園的設施已經足夠容納八班,共303名學生。當時學校由聖若瑟書院的五位修士和漆咸道學舍的四位輔助教師共同管理。
1932年1月6日,學校正式開幕,由七位修士共同管理。艾瑪修士成為首任校長。幾天後,40名學生開始在校舍西翼寄宿。當時學校有14班,共540名學生。當中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擁有歐洲(尤其是葡萄牙)血統。
其後七年,學校在艾瑪修士的管理下蓬勃發展。學生在大學入學試取得優秀的成績。數個實驗室、四個網球場和一座標準足球場相繼落成。校方並於校園內豎立一座聖若翰·喇沙的塑像(保留至今)。學生人數於1935年增至805人,至1939年更達1060人。
學校組織
喇沙書院舊生會由世界各地的喇沙書院校友所組成。校友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是支持學校的重大力量。多年來,舊生會多次為學校籌集經費,以改善校園環境。校友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建設了一個廣闊的人才網絡。透過與學生不斷交流,提升學校的教育質素。截至2019年3月31日,舊生會有會員 8036人。[1]
喇沙書院學生會由學校的所有學生所組成,是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校內學生組織。 學生會奉行民主選舉制度,以內閣為單位,七名內閣成員由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選出。此制度與普遍學生會由老師挑選,或由學生選出個別內閣成員不同,肯定了學生會的自主和認受性,同時確保內閣成員施政理念一致。學生會由六個部門組成,各部門均有數十名低年班同學及約十五名高年班同學協助部門主席,處理日常事務及舉辦各項活動的需要。因此,每屆學生會的工作人員人數超過三百人。
- 秘書處主理對外事務及統籌內閣運作,並負責學生會各項活動的公共關係及場地設計,同時製作學生會產品如領帶夾、T-shirt、風褸、文件夾、電話繩、記事本等;
- 財務委員會負責制訂年度預算及處理學生會的各項收入和支出;
- 班代表部負責代表學生會與學生溝通,與校內各班代表舉行每週會議,照顧學生福利及籌辦聖誕舞會,並負責管理學生証;
- 會社統籌部負責監察校內各個學會及籌辦大部分學生會的大型活動,例如天才表演;
- 紀律部負責協助訓導主任維持學生紀律;
- 印務部,出版校報Lasallian Newsletter,並舉辦活動鼓勵閱讀及照顧同學應付公開考試的需要。
學生會每年都會舉辦各項活動,當中包括天才表演、喇沙學生論壇、聖誕聯歡日、聖誕舞會及喇沙節,亦時辦公益籌款活動。 另外,一些為廣泛學生使用的設施也設有自治組織,如資訊科技部、校園電視、校園電台、圖書館部等。它們負責維護相關設施和為學生提供協助。不少自治組織有很高的決策權,教師只擔任顧問角色。學生會和自治組織的成員都在領帶上佩有特定的徽章。 喇沙書院是香港不設社制的中學之一,目的是令學校更團結,故此在陸運會及水運會時只會有班際比賽,而不會有社際比賽。
校歌
1. Boys of courage, boys of daring, Full of manliness and will; Spirit nought for danger caring, Hearts to conquer every ill.
Chorus We are sons of La Salle everyone, and no matter where we go, High aloft her flag we will hold, and strive that her fame may grow.
2. There are famous schools in plenty, With their heroes by the score, And they flourish high and mighty, But La Salle is something more.
3. From her lofty station pointing, To the sky's majestic dome, She would have us ever minding, That above is our true home.
4. Come whatever kind of weather, Come the stormy days along; When the old boys get together, They will always sing this song.
視頻
參考來源
- ↑ Annual Report 2018-2019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