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善戰者求之於勢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善戰者求之於勢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屬於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目錄

名詞解釋

善於打仗的人會憑藉或造成對自己有利的態勢以取得勝利。「勢」即態 勢,指敵我雙方軍事力量的部署和行動所形成的整體局面或狀態。它蘊含着巨大勢能,是影響作戰勝敗的關鍵因素。有利的態勢不是現成的,而是要通過合理的力量配置或部署、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等主體能動的努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己方優勢、削弱敵方優勢造成的。而謀勢、造勢、用勢,使之有利於己而不利於敵,則是軍事指揮官的重要職責。這一思想,後來超越軍事範疇,成為商、政等諸領域領導者的智慧。

引例1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孫子·始計》) (所謂勢,就是根據對自己有利的原則而採取相應的舉措。)

引例2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 如轉木石。……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孫子·兵勢》) (所以善於打仗的人會憑藉或造成對自己有利的態勢以取得勝利,而不是一味要求士兵死戰,因而他能選擇合適的人並順應當前的態勢。所謂順應態勢,就是他指揮打仗,就像轉動大木、巨石一樣自如。……所以善於打仗的人,他所造成的有利態勢,就像是把圓石從千仞高山上滾下來一樣 [ 不可阻擋 ],這就叫作「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