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喀斯特湖,又稱「岩溶湖」,在石灰岩地區分布較廣。由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所形成的窪地積水而成的湖泊。是侵蝕湖的一種。它可以是由具有溶蝕性的水對可溶岩進行溶蝕作用後,形成了窪地積水,也可以是由地下水溶解土壤中的鹽類引起塌陷而生成塌陷湖。

中文名:喀斯特湖

外文名: karst lake

又 稱:岩溶湖

常見地區:西南地區

目錄

簡介

所謂喀斯特湖,又稱「岩溶湖」,在石灰岩地區分布較廣。由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所形成的窪地積水而成的湖泊。是侵蝕湖的一種。它可以是由具有溶蝕性的水對可溶岩進行溶蝕作用後,形成了窪地積水,也可以是由地下水溶解土壤中的鹽類引起塌陷而生成塌陷湖。 喀斯特湖主要靠地下水供水,水量一般較穩定。也有的湖底與地下河相通,只在雨季時出現,乾旱季節湖水流入地下河而消失。

成因

促使喀斯特湖發育的條件是:

1、地表附近有節理髮育的緻密石灰岩;

2、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環通暢。

石灰岩(碳酸鈣)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發生溶解,而這種水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縫滲透到石灰岩中,將石灰岩溶解並帶走。由於地表物質也被流水帶走,還沒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節理髮育的垂直裂縫逐漸加寬、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當雨水沿地下裂縫流動時,就不斷使裂縫加寬加深,直到終於形成洞穴系統或地下河道。狹窄的垂直縱向豎井與這些河道聯通,使地表水得已順暢地經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數都是喀斯特區。 [1]

特徵

漏斗和落水洞堵塞積水而成。水量季節變動大,面積較小,乾季時湖水流入地下河,湖面縮小乃至消失,雨季時則擴大; 底部到達地下含水層或與地下水系有聯繫,地下水大量補給,積水成湖。水量相對穩定,有時形成小而深的井狀喀斯特湖,又稱溶潭(blue hole),直徑數十米至上百米不等,是喀斯特水露頭。如中國廣西都安縣大興燕潭,潛水下至離水面深75.8米未到底。 [2]

分類

根據湖泊所處位置分為:

地表喀斯特湖:其經常性穩定水位較高,故於地表成湖。如中國貴州獨山王偶大潭、星朗綠陰潭;

地下喀斯特湖:其經常性穩定水位較低,只能於地下較大的溶洞內積水成湖,如貴州麻尾菜花洞大潭雲南六朗洞潭

視頻

英德網紅景區,世界最長喀斯特地貌湖景玻璃橋

參考文獻

  1. [牛富俊,董晟,林戰舉,魯嘉濠,羅京.青藏公路沿線熱喀斯特湖分布特徵及其熱效應研究[J].地球科學進展,2013,28(06):695-702]
  2. [彭達天.廣西南寧-喀斯特湖[J].地質論評,1964(0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