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唐招提寺

圖片來自city

唐招提寺(日語:とうしょうだいじ ),是日本律宗的總本山。位於奈良縣奈良市五條町。是中國代高僧鑒真和尚親手興建的盛唐建築風格寺院,所以被稱為中日友誼的寺院。已被列入日本國寶,並於1998年作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經過時代的變遷,唐招提寺也有所變動修復,但因現代中國唐代建築所剩不多,因此無從實物正確比對,唐、日雙方變動修改,現今許多唐代仿製建築多為參考日本奈良時代建築。

鑒真(688年—763年)在754年東渡日本,到平城京受到歡迎以後,759年開始建造此寺,大約於770年竣工。寺院的金堂和講堂屬於8世紀建的古建築物,都是日本國寶。其他國寶包括鼓樓、經藏、寶藏、乾漆盧舍那佛坐像(8世紀)和乾漆鑒眞和尚坐像(8世紀)等等。

目錄

歷史 

唐招提寺座落於奈良市五條町。西曆七五九年(天平寶字三年)天武天皇的皇子新田部親王的舊宅邸地被賜予鑒真並建成了唐招提寺。招提意思是在佛身邊修行的道場的意思,寺名寓意就是此寺廟是為唐朝來的鑒真和尚在此修行而建立的道場。唐招提寺又稱建初律寺,這是因為我國佛教是以中國四分律的南山宗戒律為中心的,而該寺又是我國最初的律寺。時至今日依然被尊為日本律宗總本山。

寺廟創立者鑒真(過海大師)原是唐朝揚州大明寺高僧,應聖武天皇之邀前來授戒。從出發到七五四年(天平勝寶六年)到達日本為止共花費了十二年時間,儘管經歷了五次失敗但矢志不渝,到奈良時雙目都已失明。鑒真一到日本馬上在大佛殿前開設戒壇,為聖武孝謙兩天皇及眾多高僧授戒。雖然當時的日本已具備了佛教國家的意識形態,但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當屬鑒真大師。這些功績業已成為中學的教材內容之一,可以說鑒真東渡不僅對日本的佛教史,對整個天平文化也產生了無可估量的影響,對於日本而言他的確是有功之臣。

這所寺院也曾歷盡滄桑,榮枯盛衰:有過方四町內那競相壯麗的美景,西山四十八院的輝煌以及鎌倉戒律復興時盟主覺盛和尚的中興,也經歷了近世(江戶時代)東塔及十多間堂社的衰落和廢佛毀釋運動的風暴。現如今雖說比不上建成當初的輝煌,但依然保存了國寶十七件,重要文物二百多件,成為天平時代文化繁榮的有力見證。它們使人聯想起了為什麼這座寺院當初被稱作「海東無雙的大伽藍」、「絕塵名剎」。[1]

文化財產

國寶

建築物

  • 金堂
  • 講堂
  • 鼓樓
  • 經藏
  • 寶藏

雕刻

美術工藝品

  • 舍利容器

重要文化財產

建築物

  • 禮堂
  • 御影堂(興福寺舊一乘院宸殿)

繪畫

  • 絹本著色十六羅漢像
  • 絹本著色大威徳明王像
  • 絹本著色法華曼荼羅圖
  • 紙本著色東征繪卷 蓮行筆

雕刻

  • 木造彌勒如來坐像(講堂安置)
  • 木造持國天・増長天立像(講堂安置)
  • 木造櫥子入釋迦如來立像(禮堂安置)
  • 木造地藏菩薩立像(地藏堂安置)
  • 木造大悲菩薩坐像(中興堂安置)
  • 木造大日如來坐像
  • 木造如來形立像(頭部缺)
  • 木造藥師如來立像
  • 木造傳獅子吼菩薩立像
  • 木造傳衆寶王菩薩立像
  • 木造傳大自在菩薩立像(兩手缺)
  • 木造菩薩立像(面部・左手缺)
  • 木心乾漆菩薩立像 2軀
  • 木造天部形立像(傳帝釋天)
  • 木造如來坐像(傳釋迦如來、多寶如來)2軀
  • 木造寶生如來立像
  • 木造如來形坐像・地藏菩薩立像・菩薩形立像(頭部缺)・天部形立像(傳梵天)
  • 木造十一面觀音立像(1900年重文指定)
  • 木造十一面觀音立像(1901年重文指定、法花院舊藏)
  • 木造聖徳太子立像
  • 木造大威徳明王像
  • 木造不動明王坐像 湛海作
  • 木造吉祥天立像
  • 木造行基菩薩坐像
  • 木心乾漆佛頭(1902年重文指定)
  • 木心乾漆佛頭(1915年重文指定)
  • 木造菩薩頭
  • 銅板押出三尊佛像
  • 銅板押出佛像 5面
  • 磚製阿彌陀如來像(傳文殊菩薩像)

影片

[國寶へようこそ] 4K

參考文獻

  1. 唐招提寺概說,toshodaiji.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