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點地梅
唐古拉點地梅 |
中文名:唐古拉點地梅 拉丁學名:Androsace tangulashanensis Y. C. Yang et R. F. Huan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報春花目 科:報春花科 族:報春花族 屬:點地梅屬 組:高山組 |
唐古拉點地梅(táng gǔ lā diǎn dì méi),學名:Androsace tanggulashanensis Y. C. Yang & R. F. Huang,異名:Androsace tangulashanensis ,為報春花科點地梅屬下的一個種。產於青海(曲麻菜)、西藏(土門),生於海拔4000-5000米的河漫灘、草地和山坡上。 [1]
目錄
唐古拉點地梅形態特徵
唐古拉點地梅 多年生草本。主根細長,褐色,具多數絲狀支根。地上部分為半球形的墊狀體,由極多數的根出條緊密排列而成;根出條具鱗覆的枯死蓮座狀葉叢,呈柱狀,直徑3-4毫米,灰褐色。
當年生葉叢綠色,疊生於老葉叢上,無間距;葉型分化不明顯,無毛或被稀疏柔毛;外層葉闊披針形至披針形,長2.5-3毫米,土褐色,先端漸尖,背部略具脊;
內層葉長圓形至闊線形,長約4-6毫米,先端銳尖,有時葉的先端具短柔毛或數根柔毛。花葶單一,自當年生葉叢中抽出,高2-8毫米,被開展的柔毛;
苞片2枚,三角狀披針形,長3-4毫米,對摺成舟狀,先端銳尖,基部膜質,具緣毛;花通常1朵,稀2朵,無梗或具極短的梗;花萼陀螺狀,長約4毫米,分裂達中部,裂片寬披針形;
先端鈍,邊緣膜質,具緣毛;花冠白色,直徑約7毫米,裂片倒卵形;雄蕊位於冠筒的中上部,花葯小,卵形;子房陀螺狀,花柱細長,柱頭頭狀。花期7月。
唐古拉點地梅生長環境
唐古拉點地梅生長於海拔4000-5000米的河漫灘、草地和山坡上。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土門。
生境 高山草甸, 陰坡草甸 海拔下限 3700 海拔上限 50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內分布 青海省, 新疆自治區, 四川省, 西藏自治區, 中國
唐古拉點地梅分布範圍
唐古拉點地梅產於青海(曲麻菜)、西藏(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