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是馬耳他著名古蹟,有「史前聖地」之稱。它位於馬耳他島上距首都瓦萊塔城南 1 公里的帕奧拉市中心附近。這座地下宮殿約建於公元前 3200 年到前 2900 年間,為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地下 12 米深處的岩石中挖鑿而成,起初似為神廟,後改為墓地。其獨特之處也正在於它是在地下鑿砌而成,而建築結構卻與地面上用巨石修造的廟宇類似。
中文名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外文名 Hal Saflieni Hypogeum
國 家 馬耳他
所屬洲 歐洲
編 號 549-001
目錄
國家簡介
提到馬耳他,人們首先會想到「陽光、大海、藍天、沙灘」這些美麗的自然風光,好多年來,這裡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遊客趨之若鶩的旅遊勝地。馬耳他是世界上幾個最小的國家之一,從最東南部到西北部大約有27公里,東西向最長為14公里。整個境內沒有大的山脈、河流,也沒有永久性的湖泊。海島四周是潔白如雪的沙灘,若從空中俯視,馬耳他更像幾顆散落在地中海的璀璨珍珠。歷史上的馬耳他可謂多災多難。由於其地理位置處於地中海的中心,扼地中海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衝,自古以來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2000多年以來,這裡曾相繼被腓尼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諾曼人、西班牙人、聖約翰騎士、法國人、英國人統治過。直到1964年,馬耳他才終於脫離了英聯邦而宣告獨立。1974年,馬耳他共和國正式成立。這種極為複雜的歷史背景使它不可避免地融合了多種歷史文化背景。各族統治者們先後在馬耳他島上建造起富於他們各自民族風格的寺廟、教堂、城堡、宮殿等。這些古老建築,有的已成為殘垣斷壁,有的埋沒於荒草蔓野之中。而「馬耳他」這個名字也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取的「馬萊特」演變而來的,意思就是「避風的港灣」。在馬耳他這種極為複雜的歷史背景中,有兩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尤其為人所矚目:新石器時代和聖約翰騎士時代。這兩個不同的時代,造就了馬耳他的三處世界遺產。別看馬耳他整個國土面積只有316平方公里,但考古表明,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馬耳他群島就已經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間,這些島上的居民建造了三十多處巨石神廟和地下墓穴。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地方,在如此有限的面積之內,能有三處享譽全球的世界文化遺產,和320座具有建築藝術和歷史價值的古建築。在這三處世界遺產中,最為神秘的當屬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發現過程
1902年,在瓦萊塔城南不遠處,有條過去從不引人注意的小路,忽然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原來,當地有戶居民在挖地基準備蓋房時,無意中在地下發現了一處暗藏的巨大洞穴[1] 。考古人員通過勘察這個洞穴時發現,這並不是天然洞穴,而是人工在石灰岩中鑿出來的一座地下迷宮。整座地下建築共三層,最深處離地面12米。裡面由許多上下交錯、多層重疊的房間組成。經歷了幾個世紀後,洞穴中的房間越來越多,通往新出口的新通道不斷被鑿出,最後整個遺址形成了一個有着3層33個房間的地下結構,成為一處名副其實的地下宮殿。裡邊有一些進出洞口和小房間,旁邊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龕。中央大廳聳立着直接由巨大的石料鑿成的大圓柱和小支柱支撐着的半圓形屋頂,天衣無縫的石板上聳立着巨大的獨石柱。整個建築線條清晰、稜角分明,沒有發現用石頭鑲嵌補漏的地方。人們走進這裡,頓生別有洞天之感。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一系列彼此連接的墓室均是在堅固的岩石中開鑿出來的,鑿空岩石作為墓頂,類似拱形懸臂。其中有20間墓室的頂部還雕出了房梁、門楣,有的壁畫上畫的是[[牛]的形象。地下陵墓中央的禮拜室,是沒有任何修飾的正方形房間,在禮拜室中的一個小的赤土陶器中,人們發現了一個10厘米高的女神雕像。
地宮簡介
整座地宮面積達500平方米,包括38間石屋。一架轉盤樓梯從地宮前殿往下延伸,盡頭是一座具有拱形圓頂、橄欖形的地下岩石宮殿。宮殿洞穴很多,用途各不相同,設有儲糧室、儲水室、神諭室、殉葬室等。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富有特色的是中央的禮拜室,用石灰岩築成,是沒有任何修飾的正方形房間。柱子和門梁體現了高超的建築技巧。禮拜室內有圓頂房間,越往裡去,房間就越來越窄,越來越暗。瓦萊塔博物館現陳列着從地宮中央遷出的兩尊小雕像,據稱可能是陪葬品。地宮的各個房間都是用石器鑿開石灰岩後建成的,牆壁是土黃色。洞壁和洞頂畫有螺旋形、圓形和曲形圖案,花紋呈淡褐色,連綿不絕,象徵着綿延萬代的生命。其中一面牆上的人手輪廓用木炭畫成,另一處岩石上還畫有一頭公牛,長4英尺,高3英尺。此外,在另一處洞穴內發掘出兩個小的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個是「睡覺的胖女人」,在馬耳他被視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非常受崇拜。另外,在埋葬人的洞穴中還發掘出6000餘具屍骨。神諭室內有一個刻在牆壁上的壁龕,據說是用來傳達聖諭的。如以男低音對着補龕壁洞講話,地下宮殿各洞穴和地面洞門處都可以聽到,堪稱世界一絕。
世遺評價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198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屆會議報告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其實是一個龐大的地下室,從中發掘出了用來支撐巨大珊瑚石的堆積着的巨石。這些珊瑚大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這幢地下建築,也許原本要建成一個神殿,但是從史前時期開始,卻一直被當作墓地使用。和這個地下結構一起被挖掘出來的還有大型的傳動索,它是約公元前2500年用來傳輸巨石和珊瑚石灰石的。這座可能曾被構想為避難所的地宮從史前時期起卻成為了大墓地。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地下宮殿),建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是歐洲建築史上最早的石造建築。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地下宮殿)地處馬耳他首都瓦萊塔南郊,是一處非常著名的歷史古蹟。它是由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地下的岩石中挖鑿而成的,深達12米,工程浩大,令人驚嘆不已。地宮內存的各式遺物,對考古研究具有寶貴的價值,更為地宮增添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