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和自己的书一起走上地摊(彭曙辉)

和自己的书一起走上地摊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和自己的书一起走上地摊》中国当代作家彭曙辉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和自己的书一起走上地摊

昨日晚饭后去夜市闲遛。按我多年的习惯,凡路过书社、书屋、书摊都要驻足扫几眼各类书籍,如发现有可心的书随手翻几页,然后问价买下端端正正摆进书橱。有时还真能遇见书店短缺的好书,且价钱也比书店便宜。

走到摆着各类图书的地摊前,我的眼睛像扫描仪一样对书刊横竖扫几遍。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书名,我猫腰伸臂提在手里,仔细看,原来是自己前几年出版的一本文集。我顿感惊讶,自己的书“终于”走上地摊展现给夜幕下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离开。心跳一直在加速,加速,有点心喘不过气的感觉。

前几年,不少文友都把自己的文章编辑成书,说是“出书热”凑热闹。在他们的鼓动和鼓励下,我把近十年零零散散的小文搜集、整理,最后勉强编辑出了一本40多篇近20万字的文集。没出书时看人家出书眼热,岂不知一旦筹划出书,就开始了艰巨的工程,很辛苦。

当年写文章是靠一股股激情,一次次亢奋,写了一篇又一篇,那时不叫泉涌爆发,而是刹不住车了。朋友劝说我编辑成书时,我想很简单,把文章划拉到一起组装成书,可实际一操作,真麻烦透了。

翻找家里、单位书橱和电脑里零散文章一篇一篇“挖”出来,没电子版需重新打印,归拢到一起按内容分类,章节和书名折腾了好几遍。最后是全书校对、修正。那些日子为出书忙得焦头烂额。

有朋友介绍几个出版社按价付印,给成品书然后自销等等。出版社提供的条件挺简便,但费用稍高难以承受。说心里话,本来想写书出书赚俩钱,这样一来还得搭钱。

最后在出过书受过累的朋友劝说下,自己申请书号,找出版社出书,这样相对能节省点钱和时间。第一次我是花半万钱购书号,又用万元钱换回500本书,这些书根本不上架销售就被文友、朋友、同学、同事抢“购”一空。

自己出书时耗费了那么多心血,最后剩下为一个写书出书赠书人的星星点点称赞。那时心里美不起来,用好多钱换回几句赞语美言不知是不是值得。

后来有的文友对我说,现在的状况是写文章的人多,出书的人少。原因很多,除了精力有限,再就是财力有限。谁能挺直腰板出书,那一定是勇敢的人。

我记得,书赠与文友和朋友时,大多书我没签名,因为自己有些顾虑,主要是怕人家笑话,还是低调点好。

可是,今晚我的书赫然摆上地摊是否有招摇过世之嫌呢。是不是持有我文集的人家书籍过多,“淘汰”一批,将我和文集一起交给了市场。或许我的书在他家不受欢迎,趁清理书刊一同售出。还可能有人弃文从官不再闲来无事读书,所以统统投放书摊。也许父辈不在世了,子女们对他们很多东西不接纳,特别是满橱的书籍占位太大,所以被“清洗”出门,使它们流浪街头染尽风尘。如果是这样,书悲,出书人悲,写书人更悲。

大多数的作者,写下了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文字,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的作品经常在各级报刊发表,但热衷于出书的也不很多。现在看不是没兴趣,也不完全在乎费用,是还有出书过程的繁杂,闹心。找出版社,运作书号,商讨价钱,争辫版税,争取样刊,售后分成,满心欢喜的出书最后弄得半喜半忧,觉得是自找苦吃。

我们本地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近几年发表了大量作品,谁说让他出书都摇头。他说这样写得轻松,发表欢喜,稿费来了更快乐,这个过程挺惬意,出书反倒挺累,也赚不几个钱。

我经常去书店,对新书上市也感兴趣,当发现许多作家的上千册书寂寞地呆在书架上心里酸酸的。购书者寥寥无几,甚至十几天未见售出几本,无奈著作者时常各处搞些签名售书,也没见像买彩票那样踊跃。过后都是满脸愁云,唉声叹气。早知这个书市,不如不费那劲出书了。

[1]

作者简介

彭曙辉,先后加入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