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性粉塵
呼吸性粉塵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目錄
名詞解釋
呼吸性粉塵指所採集的粉塵空氣動力學直徑均在7.07微米以下,而且空氣動力學直徑5微米粉塵的採集效率為50%,此粉塵為呼吸性粉塵。呼吸性粉塵能沉積於肺泡,對人體危害很大。
術語介紹
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對各種生產環境呼吸性粉塵的最高允許濃度有更嚴格的要求,重要的工業衛生標準有GBZ2-2002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其他國家標準有:GB16225、GB16238、GB16248等。
更理想的答案應該是:呼吸性粉塵指粒徑在5μm以下的能進入人體肺泡區的顆粒物。它是引起塵肺的病因。塵粒在呼吸系統的沉積分為三個區域,即上呼吸道區(包括鼻、口、咽和喉部);氣管、支氣管區;肺泡區(包括無纖毛的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管入口、肺泡和肺泡囊)。一般認為,空氣動力徑在10μm以上的塵粒為可見粉塵,大部分沉積在鼻咽部,10μm以下為顯微粉塵和超顯微粉塵可進入呼吸道深部,沉積在下呼吸道,長時間積累會破壞肺部細胞,不可治癒,危害生命。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