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
周邦彥 (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有《清真集》傳世。[1]
目錄
生平
據記載他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他寫了一篇《汴都賦》,讚揚新法,因此由諸生擢為太學正,任教太學。到宋徽宗時,周邦彥升為徽猷閣待制,並提舉大晟府。徽宗時期是他作品最多的時期,大部份都帶有他華美、輕狂的特質。長期被後人尊為「詞家之冠」。
中年以後,由於長期浮沉州縣,鬱郁不得志,詞風也由縝密典麗變為沉鬱頓挫,寫出的詞作渾厚沉雄,一如杜少陵詩。王國維比之於「詞中老杜」,夏敬觀號其為「詞中之聖」,細檢其《蘭陵王》《瑞鶴仙》《六丑》《瑞龍吟》《浪淘沙慢》著作,奇崛雄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殆非虛譽。
對詞的貢獻
周邦彥詩文書法兼擅而以詞的成就最大,著有《片玉集》,也稱《清真集》。
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豐富了詞的音樂牌調,如《六丑》、《蘭陵王》都是美成自創。藝術上,他繼承了柳永的鋪敘手法而又有所發展,使詞的結構迴環曲折,嚴密整齊。語言富麗精工,音調和諧,不僅講究平仄,連仄聲的上、去、入三聲也不容相混,開了南宋姜夔、吳文英等格律派的先河。他又擅於化用前人的詩句,自然不見痕跡。但總起來說,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周美成的宮廷詞人身份限制了詞的內容,既沒有蘇軾的博大胸懷,也捨棄了柳永的市民情趣,主要寫戀情、離愁和詠物,題材狹窄單薄,技法上成為婉約詞的集大成者。[2]
代表作
代表作品:《蘭陵王·柳》《蘇幕遮·燎沉香》《六丑·薔薇謝後作》《瑞龍吟·章台路》《少年游·並刀如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