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瑛
周传瑛( 1912年6月30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根荣。出生於中國苏州甫桥西街,病逝于杭州,终年77岁。
周传瑛,由于昆剧传习所习艺期间,得艺名为传瑛。他祖上世居苏州。周传瑛因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对昆剧事业的重大贡献,得到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成为建国后昆剧界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他曾被评为1955年度浙江省先进工作者与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常务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及浙江分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目录
昆剧生涯六十年
1921年9月初,他正在双塔小学读初小二年级时,受先入昆剧传习所的胞兄周根生(传铮)影响,辍学入所习艺。初习旦脚,因喉咙不好,而改行学打小锣。传习所老师规定学小锣者必须跟着“踏戏”。传瑛也就得天独厚,接触的戏较多,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一边学打小锣,一边在角落里跟着老师学唱念,学身段动作,就这样额外学会了不少戏。事隔一年余,有一次老师为师兄们排《花荡》,由沈斌泉教张飞,沈月泉授周瑜。传瑛也和往常一样,边学打小锣,边在后面暗暗学习周瑜的唱念与一招一式,被沈月泉回头看见,就将传瑛调入自己桌台,正式改学小生行。
1925年11月26日,随传习所赴沪“帮演”,与旦角张传芳长期合作,被称为“传”字辈中生、旦“小档”(按:顾传玠、朱传茗为“大档”)。出科后,成为新乐府昆班台柱之一。1930年在上海“大世界”演出,有缘与著名学者张宗祥(冷僧)相识,向其习文,历时数月,得以较快提高了文化素养。后来,传瑛不但在舞台表演上具有精深的艺术造诣,而且擅长讲戏、编戏、排戏,亦得益于此。1931年他霓社昆班创建时,他是11位发起人之一。顾传玠离班求学后,传瑛便独挡一面,除某些大冠生戏受嗓音、身材条件限制,由赵传珺扮演外,小冠生、巾生、翎子生、鞋皮生等各个家门的小生主戏大多由其承担。 [1]
他扮相俊秀,风度儒雅,虽嗓音欠佳,然吐字清晰,唱念抑扬顿挫,韵味醇厚。表演细腻,善于运用眼神、身段、舞姿塑造各类舞台形象。尤其是扇子、褶子、翎子功扎实,有“三子唯传瑛”之说。[2]自1951年起,在其长期担任易名为“国风苏昆剧团”、“国风昆苏剧团”的副团长、团长,及后改组而成的国营“浙江省昆苏剧团”、“浙江昆剧团”团长期间,仍兼任主要演员和教师,致力于昆剧艺术的推陈出新。他执导并主演的昆剧《长生殿》被列为1954年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清代著名剧作家洪升逝世250周年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他参与改编、导演并领衔主演的昆剧《十五贯》,1956年4月晋京演出轰动全国,取得辉煌成功。他在戏中饰演改由老生应行的况钟(按昆剧传统分行,此角例由老外扮演),又吸收、融化了某些巾生的身段动作,表演更为出色。出场后,虽嗓音微带沙哑,但苍劲有力,身段凝重,台步潇洒,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为民请命、刚毅正直、机智干练,又具有书卷气的清官形象。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在主演京剧移植改编本《十五贯》时,曾专门向传瑛请教学习。
作品
擅演《雷峰塔·断桥》中许仙、《占花魁·湖楼、受吐》中秦钟、《西厢记·跳墙、着棋》中张君瑞、《西楼记·楼会、拆书》中于叔夜、《红梨记·亭会、三错》中赵汝舟、《桂花亭》中唐伯虎、《绣襦记·卖兴、当巾》中郑元和、《白罗衫·井遇、看状》中徐继祖、《连环记·小宴、梳妆、掷戟》中吕布、《白兔记·出猎、回猎》中咬脐郎、《铁冠图·对刀、步战》中李洪基、《长生殿·定情、赐盒、鹊桥、密誓、惊变、埋玉》中唐明皇等各路角色,尤在《玉替记·琴挑、偷诗》中饰演潘必正,寓风情于文雅之中,不失书生本色,其身段、舞姿、水袖功夫之飘逸美妙,堪称独步。
1943年,在师兄王传淞引荐下,搭入正在上海“大世界”演出的国风苏剧团。随“国风”流转演出于苏南、浙北一带农村、集镇,开始了“江湖班“的流浪卖艺生涯。当时“国风”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两捉三记”五本大戏(按:即《活捉张三郎》、《活捉王魁》、《还魂记》、《西厢记》、《贩马记》)中,除唱全苏的《活捉王魁》外,其余皆属传瑛参与改编的苏、昆夹唱类剧目。经传瑛等人的不懈努力,使昆曲衰而不绝,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
一生最大心愿
他一生最大的心愿是将祖国民族文化瑰宝——昆剧艺术一代一代“传”下去。即使在“文革“中遭受打击迫害之时,他心中仍然默默想着:“不作昆曲的败家子,要让昆曲传万代。”数十年间,他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地为扶植昆剧新人作出了表率。他向学生授戏时,既严格认真,重视传统规范,又不固步自封,且力求有所创新。平时又能处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有时双脚和腰部不能动弹,仍执意不肯休息,忍痛坚持在排练场传授,使学生们深受教育。他的得意学生名小生汪世瑜深有感触地说:“向周老师学戏,真是幸福……他是一心扑在昆曲事业上,用他的心血在浇灌这片兰圃,为我们攀登艺术高峰,铺上了一层一层的阶梯。”如今,传瑛亲自参与培育的浙江“世”、“盛”、“秀”字辈三代演员已先后成为活跃于昆坛的中坚力量。上海、江苏的中、青年昆剧演员中,受到其教诲者也甚众。
1986年1月,传瑛应聘担任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虽身患癌症,仍担负昆指委主办的“昆剧培训班”班主任,参与制订培训计划,并带病向学员传授了《拾柴》、《亭会》等拿手戏,为昆剧事业作出了最后的奉献。
視頻
|alignment= 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长生殿 秘誓 周传瑛 张娴
|alignment= 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訪鼠測字 周傳瑛.王傳淞
凡戏中女性人物都属旦,乃自古而然,至今各剧种都一样。细分之,昆剧有老、正、作、四、五、六、贴七门之说;其中以正、五、六、贴为主体。[3]昆曲不同的旦角在化妆、头饰上都会有区别。不是所有昆曲舞台上的女性都像前两期中那样的扮相哟。所以,了解昆曲旦角细分是一个基础知识哟。且听“传字辈”小生全才周传瑛为大家讲解“昆曲旦角细分”
參考資料
- ↑ 引用错误:无效
<ref>
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昆曲小生
的引用提供文字 - ↑ 梨園百年瑣記-周传瑛. 中国京剧老.
- ↑ 周传瑛:昆曲旦角细分. 簡書.
[[Category: [[Category: [[Catego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