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經國
吳經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執行委員、國際拳擊聯合會(AIBA)主席、國際奧委會文化暨傳承委員會主席、天津大港奧林匹克博物館館長。
目錄
基本信息
本名: | 吳經國(Ching-Kuo Wu) | ||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
出生日期: | 1946年10月18日 | 出生地點: | 重慶 |
祖籍: | 蘇州 | 居住: | 台灣 |
教育背景: | 台灣東海大學,英國牛津技術學院,英國利物浦大學 | ||
榮譽稱號: |
曾獲得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 ||
任職經歷: |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執行委員、國際拳擊聯合會(AIBA)主席、 |
人物介紹
吳經國(1946年10月18日-),祖籍蘇州。1946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到台灣生活。1970年畢業於東海大學(燕京大學在台灣辦的)建築系,1971年赴英國牛津建築學院留學,1977年獲得英國利物浦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學位。擅長籃球、網球、游泳、高爾夫球、壁球等運動。早年曾在英國米爾頓·凱恩斯開發公司任建築師,回台灣後在多家技術開發與建築公司任經理並任大學教授。
l966年作為東海大學籃球隊隊長率隊獲台灣省亞軍。作為中國台北女籃領隊,曾多次參加亞洲女籃錦標賽和第10屆世界女籃錦標賽。1980年開始代表台灣參加國際體育組織。1982年任國際業餘拳擊協會執行委員,1986年任國際籃球聯合會女子委員會委員。1988年當選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委員。曾擔任過國際奧會屬下共9個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委員會、文化委員會、1998年日本長野冬季奧運協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郵幣珍藏品委員會、奧運會改革委員會、2008年北京奧運協調委員會、2016年奧運城市申辦評估委員會、2016年裡約奧運協調委員會)的委員職務。還擔任中國台北奧委會副主席、籃球協會和水橇協會副主席。2006年11月起擔任國際拳擊總會(AIBA)主席。
吳經國先生是資深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投身於奧林匹克教育與文化事業。多年來,他懷着深厚的民族感情,積極推動海峽兩岸體育交流,是第一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體壇高層人士。他親眼見證了中國申辦奧運會從兩票惜敗到夢圓莫斯科的整個過程。吳先生懷着強烈的民族情感,排除"台獨"勢力的干擾,兩次投下贊成票,為北京申奧成功作出了寶貴的貢獻。當北京申奧成功的那一刻,他和何振梁,海峽兩岸的兩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喜極而泣。那情景至今令人感動。2013年5月23日,吳經國在台北宣布參選下屆國際奧委會主席。2015年8月,吳經國先生受聘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客座教授。2017年10月10日,管理奧運會業餘拳擊的AIBA(國際拳擊聯合會)組織官方網站宣布說,暫停國際奧委會執委、AIBA主席吳經國的職務權限。
人物圖片
更多圖片請點擊:吳經國圖冊
人物生平
時間 | 事件 |
---|---|
1946 | 10月18日出生於重慶。祖籍蘇州。 |
1948 | 隨父母到台灣。 |
1966 | 作為東海大學籃球隊隊長率隊獲台灣省亞軍。 |
1970 | 畢業於東海大學(燕京大學在台灣辦的)建築系。 |
1971 | 赴英國牛津建築學院留學。 |
1977 | 畢業於英國利物浦大學建築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
1980 | 代表台灣參加國際體育組織,擔任台灣駐奧運會會議代表。 |
1982 | 任國際業餘拳擊協會執行委員。 |
1986 | 任國際籃球聯合會女子委員會委員。 |
1988 | 2月12日當選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委員。 |
2001 | 7月13日,莫斯科北京成功申奧時,當薩馬蘭奇宣布北京成為奧運會主辦城市,吳經國、何振粱相擁而泣。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評價說:「吳經國先生胸膛里跳動着一顆中國心」。 |
2006 | 11月當選國際拳擊聯合會(AIBA)主席,2010年和2014年兩度獲得連任。 |
2008 | 9月,吳經國被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任命為2016年奧運申辦城市評估委員。 |
2011 | 以首席顧問的身份與超馬好手林義傑與中華地球探索保護協會張志龍投入「擁抱絲路」活動,積極協調絲路沿線各國奧會提供長跑團隊全程協助,期望喚起世人注意水資源的問題。 |
2012 | 5月2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辦的夏季奧運單項運動總會(ASOIF)會員大會上,在全部28個夏季奧運單項運動總會主席投票選舉中,以20票對8票擊敗自行車總會主席PatMc-Quaid獲得代表ASOIF擔任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的資格。 |
2013 |
3月24日,蒙古總統Elbegdorj Tsakhia在總統府親自向吳經國頒發該國最高榮譽的「北極星勳章」。 |
2014 |
吳經國先生應邀作為俄羅斯索契冬奧會火炬手,傳遞冬奧會火炬。 |
2015 |
3月24日,吳經國一行4人到訪中央新影集團,就合作拍攝大型高清紀錄片《拳台上的中國》與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郭本敏進行會談。 |
2016 |
2月25日,被國際奧委會任命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協調委員會委員,這是吳經國繼擔任北京2008夏奧會協調委員會委員後再獲任命。 |
2017 |
2月20日,四大職業拳擊組織中的WBA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放出了WBA主席小門多薩和國際奧委會執委、AIBA主席吳經國的合影,並配文表示,雙方在中國台灣省的台北市進行了二次會面,就職業拳擊的WBA和代表奧運拳擊的AIBA之間的合作進行了二次商談。 |
2018 |
2月4日,吳經國夫婦赴韓國平昌出席國際奧委會第132屆年會及第23屆冬季奧運會。 |
2019 |
3月3日,吳經國先生及其夫人於赴泰國曼谷出席亞奧理事會(OCA)第38屆會員大會。 |
主要職務
時間 | 職務 |
---|---|
1980 | 台灣駐奧運會會議代表 |
1982 | 國際業餘拳擊協會執行委員 |
1986 | 國際籃球聯合會女子委員會委員 |
1988.2.12 |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委員 |
2006.11 | 國際拳擊聯合會(AIBA)主席 |
國際奧委會北京奧運會協調委員會委員及工程建設組召集人 | |
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委員會委員 | |
國際奧委會文化與教育委員會委員 | |
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珍藏品委員會委員 | |
2007.11 | 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創辦人暨館長 |
2008.9 | 2016年奧運申辦城市評估委員會委員 |
2009.9.27 | 天津大港奧林匹克博物館創辦人暨館長 |
2010 | 連任(二度當選)國際拳擊聯合會(AIBA)主席 |
2013.4.21 | 薩馬蘭奇紀念館創辦人暨館長 |
2014.11.14 | 連任(三度當選)國際拳擊聯合會(AIBA)主席 |
2014.8.17 | 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創辦人暨館長 |
2015.8 | 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客座教授 |
2016.2.25 |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協調委員會委員 |
2016.3.30 | 國際奧委會文化暨奧林匹克傳承委員會主席 |
2017.4.4 | 連任夏季奧運單項運動總會聯合會(ASOIF)執行委員並當選為副主席 |
2017.4.4 | 連任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 |
2017.4.18 | 連任國際奧委會文化暨奧林匹克傳承委員會主席 |
2017.4.18 | 連任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協調委員會委員 |
2018.7.2 |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榮譽教授 |
2018.8.2 | 2022北京冬季奧運奧林匹克大家庭工作組主席 |
2018.10.22 | 南京體育學院名譽教授 |
2019.7.6 | 亞洲運動舞蹈聯合會榮譽主席 |
榮譽勳章
時間 | 先後榮獲勳章及榮譽博士[3] |
---|---|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 | |
教育部金質體育獎章 | |
保加利亞政府運動獎章 | |
亞塞拜然政府運動傑出貢獻金質動章 | |
2008 | 亞塞拜然國立體育文化運動學院榮譽博士 |
泛美運動總會最高榮譽勳章 | |
韓國檀國大學哲學榮譽博士 | |
摩洛哥AI Alaoui皇家勳章 | |
2013.3.24 | 蒙古北極星勳章(蒙古最高勳章) |
國際運動電影電視總會(FICTS)卓越傑出榮譽獎章 | |
哈薩克 「Dostyk」勳章 | |
俄羅斯政府功績勳章「勳章」 | |
2013 | 美國運動學院榮譽博士 |
2014 | 保加利亞「Vassil Levski」國立運動學院(保加利亞共和國國家安全局)榮譽博士 |
烏茲別克政府功績勳章 | |
2016.6.12 | 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榮譽傑出奧林匹亞獎」(全球最高奧林匹克文化獎章) |
2016.10.21 | 白俄羅斯國家體育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
2016.11.17 |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列斯加伏特體育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
奧運中華情
薩馬蘭奇對吳經國寄予厚望
1980年薩馬蘭奇接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不久,他把推動兩岸體育交流和北京辦奧運視為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任內的重要使命,力薦吳經國選進國際奧委會委員,以便與中國資深的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密切合作。1985年,薩馬蘭奇準備在瑞士洛桑蓋一座奧林匹克博物館,並建雕塑公園。希望吳經國請台灣奧委會捐贈一個雕塑品(各國和地區都有捐贈)。吳經國請頂級雕塑大師設計,用青銅鑄造,高達2米,重300公斤的一件具有中華民族特色氣勢磅礴的作品。薩馬蘭奇看到這巨型雕塑品時,讚不絕口。當面稱讚吳經國:「我非常高興你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我的願望這麼完美地實現了。」還表示:「我明年將會提名你為國際奧委會委員。」
1987年底,薩馬蘭奇專門趕赴中國,出席全國運動會,親自會晤中央領導人,當面提出將提名吳經國出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決定,希望大陸給予支持。緊接着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冬季奧運會年會上,薩馬蘭奇提名吳經國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他對吳經國說:「這件事已和各方面都協調好,我對你已觀察多年,你的卓越表現會使你成為一個非常傑出的國際奧委會委員。」
1988年2月13日,吳經國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的第二天,薩馬蘭奇即召集吳經國和何振梁在他的辦公室,參加由他親自主持的會議。薩馬蘭奇說:「從現在開始,你們兩人都是國際奧委會委員,我深切希望你們能貢獻心力,促成海峽兩岸體育交流。」
1989年4月20日,在北京舉行亞洲青年體操錦標賽,成為開啟兩岸體育交流大門的第一步。那次賽事使吳經國感觸頗深的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主持開幕式,彭沖座位的右邊吳經國,左邊是何振梁。第二年(1990年),台灣正式派遣代表團出席在北京舉辦的亞運會,更是邁出了兩岸體育交流的重要的一大步。
為北京申奧傾盡全力
北京第一次申奧是在1993年,當時台灣媒體急於了解吳經國是否支持北京,吳經國響亮地回答:「我這一票的考量有兩大因素,第一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第二是為了奧林匹克發展的利益。」他雖然未作明確表態,但私下與何振梁就整個申辦城市的票選、競爭態勢、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背景等,作了完整的分析與溝通,兩人分工,共同努力,爭取讓北京順利獲得2000年奧運會主辦權。
1993年投票前,台灣有一部分人對吳經國支持北京不滿。他表示,如果台灣當局要我投誰一票,我就堅決抗議,表明我要嚴格執行國際奧委會委員獨立行使權利的規定。吳經國深信體育能跨越政治藩籬,秉着「中華民族的利益及奧林匹克發展的利益。」他投了北京一票,且還在有關委員中做了不少工作,增強支持北京的力量。雖然北京第一次申辦僅因兩票之差未能實現,但吳經國認為北京第一次申辦就能打進最後決賽,可以說是雖敗猶榮。事後,吳經國收到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的謝函,對他的支持表示謝意,更謝謝他為北京拉了不少票。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投票申辦2008年奧運會。之前,吳經國與何振梁兩委員密切溝通,共同攜手為打贏這場申辦戰做了大量工作。吳經國不辭勞苦,兩地奔波,他先飛往瑞士洛桑了解薩馬蘭奇和國際奧委會對北京申辦奧運的態度及近期看法,隨後再趕往北京,將在瑞士洛桑所獲的最新信息告訴北京有關負責人,並提出具體建議,還向領導北京奧運申辦工作的李嵐清副總理做出選情分析。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7月13日,當薩馬蘭奇在會上宣布投票結果:「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為北京」時,全場歡聲雷動。對於當時的情景吳經國是這樣描述的:「北京代表成員從座位上跳起來,高興得擁抱在一起,我也從座位上跳起來,並立刻沖向何振梁,我們情不自禁互相擁抱,喜極而泣。他拍着我的背說:「經國,你做了件大好事。」我答道:「我們倆共同為中國人做了件大好事。」
當晚在莫斯科中國大使館舉辦慶祝酒會。李嵐清副總理見到吳經國,一把抱住他並說:「吳先生,非常非常謝謝你對北京的支持。」當晚吳經國根本無法入睡,平均每半小時就有一通電話打進來,一直持續到早上的六點半才停歇,這真是破紀錄的馬拉松式的接力採訪,這個夜晚也可以說是吳經國17年來國際奧委會委員生涯中最難忘的。
吳經國對北京籌辦奧運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他是國際奧委會唯一的建築師委員,他對北京奧運場館的建設,深入觀察指導,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如對主運動場做適度的特殊設計,發揮多功能的作用,及某些場館可建在大學內等。
隔山隔海不隔情
吳經國的父親是江蘇人,母親是四川人,父母都曾就讀重慶中央大學,對孩子從小進行嚴格的教育。在北京第一次申奧投票之前,吳經國的父母即語重心長地叮嚀他:「這次投票,你一定要記得你是中國人。」生動地體現了兩代人的中華情。
吳經國任國際奧委會委員17年間,走訪過130多個國家,更常到的是中國大陸。在大陸的高層和體育界、教育界人士中,他結交了不少朋友,特別是與何振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用吳經國的話說:我與何振梁同是留着中國人的血液,在國際奧委會裡有着與其他委員不同的友誼。觸及敏感的政治問題,我們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不希望通過第三者或是通過外國人的力量來干預中國人的事情。我們建立了一個難得的互信基礎,事先溝通,預防不愉快的事發生,事後充分諒解,幾乎已成為我們相處合作的模式。
北京申奧成功後,吳經國先後來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西南師範大學等作一連串的巡迴演講,這些大學都聘請吳經國為名譽教授。通過演講,吳經國感到大陸學生對奧林匹克的求知慾特別強烈,急切渴望中華民族能躋身世界強國之林。有的學校學生還特別成立了「奧林匹克研究社」對奧林匹克運動作深入的探究。許多學生紛紛要求校方邀請吳經國來校演講,這些都使吳經國深受鼓舞。
吳經國的另一個宏偉目標,就是選在海峽西岸的廈門創建一座奧林匹克博物館,以宣傳奧林匹克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奧林匹克的歷史與輝煌。博物館已於2008年2月11日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參觀。這座博物館由吳經國籌劃、設計、創建,並親任館長,館內收藏了豐富的奧運會文物,其中有吳經國數十年收集和保存的珍藏品,特別是展廳中央安放了猶如台灣地形的重達80噸的長江碧玉原石,作為鎮館之寶。
另外,他也在天津成立了已過世的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紀念館。
吳經國對奧林匹克的重大貢獻,印證了當年薩馬蘭奇對他的期盼:「你的卓越表現會使你成為一個非常傑出的國際奧委會委員。」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吳經國撰寫的《奧林匹克中華情》這本書序言寫道:「吳經國先生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支持與推動,對奧林匹克文化精神的傳播和弘揚,對海峽兩岸體育交流的熱誠與貢獻,相信都會給大家留下難忘的深刻印象。」
人物貢獻
吳經國先生一直致力於兩岸的交流,他告訴記者,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是華夏子孫共同關心的一件大事,在北京奧運的籌備過程中,兩岸各界有許多方面可以合作,如奧運主賽場的設計招標活動中就有台灣同胞遞交的方案,儘管沒能中標,但至少有了一次參與的機會,是兩岸同胞為奧運攜手的一個表現,肯定會對兩岸交流有所幫助。他還積極呼籲台灣同胞參與捐建北京奧運游泳館。
作為國際奧委會文化委員會委員,吳經國先生一直關注北京奧運會歌曲的徵集情況。他認為,在奧運體育比賽越來越走向國際化的今天,奧運文化上還是應該突出主辦國的地方特色。"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還是要展現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這也是將中華文明向全球推廣的舞台。"吳經國覺得中國有那麼多優秀的文化藝術人才,沒有理由創作不出優秀的奧運歌曲,更不可能讓哪位國外的歌手演唱北京奧運會歌曲。吳經國希望2008年北京奧運會應該在開幕式、點火儀式、主題曲等各個環節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通過奧運會向全世界推廣中華文化。
吳經國說,國際奧委會希望申奧城市除了辦好一個比賽外,也能藉此使得城市面貌全面翻新,北京也一樣,例如交通建設,地鐵、新的機場,以及外環道路,種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都飛速發展。這次到北京,他就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吳經國告訴記者,北京舉辦奧運會是他一生的夢想。此外,他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希望在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在中國同一塊牌子下,台灣運動員和大陸運動員能夠手挽手地一起步入會場。他說,我和何振梁先生相約,我們兩個人一起走在這支隊伍的最前面。他說,這將是他和何振梁先生一起為歷史做的一件事情。
社會評價
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撰文寫道:"吳經國於大學時代,就和體育運動及奧林匹克的關係密不可分。他曾是東海大學籃球隊隊長,並且經常打網球、高爾夫球及回力球,也喜歡游泳。吳經國有各種不同的專長,並積極參與國際性、洲際性有關體育行政方面工作。"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也給予了高度讚賞,"吳經國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他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別人用20年都沒有完成的工作。"
人物著作
著作圖片請點擊:吳經國圖冊
時間 | 書名 | 出版社 | 備註 |
---|---|---|---|
2001.4.25 | 《奧運場外的競技-吳經國的五環誓約》 | 天下遠見股份有限公司 | 吳經國 口述;曾意芳 採訪整理 |
《北京申奧•圓夢莫斯科》 | |||
《薩馬蘭奇事跡及言論精選集》 | |||
2005.10 | 《奧林匹克中華情》 | 蘇州大學出版社 | |
2018 | 《吳經國-奧林匹克三十載》 | 中華奧林匹克之友協會 | 為祝賀吳經國先生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30周年而發行出版 |
2019 | 《叱咤風雲 吳經國拳力出擊》 |
參考資料
- ↑ 「大佬」吳經國 | 人間體育產業生態圈
- ↑ 奧運》我國籍國際奧會執委吳經國 獲頒全球最高奧林匹克文化獎章麗台運動報
- ↑ 吳經國館長—奧林匹克卅載感恩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