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弟
吳松弟,男,1954年 (甲午年)6月生,浙江溫州泰順縣羅陽鎮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1],哈佛研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史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中國海關史與海關文獻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地理研究》主編、《辭海》(第七版)分科主編、《溫州通史》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並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舊海關內部出版物的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 吳松弟教授主編的九卷本《中國近代經濟地理》2018年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2],並同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 主要研究中國經濟史和歷史經濟地理(以宋代和近代為主)、中國人口史和移民史(隋唐五代遼宋金元時期)、東南沿海區域史。
吳松弟 | |
---|---|
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
原文名 | Wu Songdi |
出生 |
1954年 (甲午年)6月 浙江溫州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東北師範大學,復旦大學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中國近代經濟地理》9卷本 |
目錄
個人經歷
1954年6月 出生於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
1982年7月 東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
1986年7月 復旦大學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
1990年至1992年 師從譚其驤院士攻讀在職博士研究生並獲博士學位
1995年5月起 副教授
1999年9月起 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12月起 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
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2015年12月起 復旦大學第七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6年02月起 復旦大學海關史與海關文獻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學術兼職
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2014.8任滿)
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2011.5-)
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2012.6-)
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2013.11-)
《歷史地理》主編
《溫州通史》主編
《中國人文田野》編委
溫州市廊橋文化學會會長
中國城市史研究會副會長
獲獎情況
獨立或排名第一
1、1995年6月,被評為復旦大學跨世紀人才、百名優秀青年教師。
2、1996年獨著《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獲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青年著作獎二等獎(一等獎缺)。
3、2002年獨著《中國人口史》第三卷(遼宋金元時期)獲中國宋史研究會鄧廣銘學術獎勵基金二等獎。
吳松弟 | |
---|---|
吳松弟講學 |
4、2006年8月,被復旦大學研究生院評為2006年度優秀研究生導師。
5、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獲第15屆"上海圖書獎"一等獎 。
6、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獲上海市第14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
其它獎項
1、1991年作為上海史學界的青年代表,參加在西安召開的第一屆全國青年史學工作者學術會議。
2、獨著《中國古代都城》所屬的《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任繼愈主編)1992年獲第六屆中國圖書獎一等獎,第二屆希望杯優秀圖書獎,1992年第三批優秀暢銷書獎。
3、合著《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1995年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4、合著《簡明中國移民史》1996年獲上海社會學科成果著作三等獎。
5、6卷本《中國移民史》(擔任第3卷、第4卷作者)獲1998年上海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獎一等獎,1999年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6、合著《中國歷史人文地理》2002年獲上海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三等獎。
7、6卷本《中國人口史》(擔任第3卷作者)2003年獲上海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2006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研究項目
獨立承擔
1、宋代南方人口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991年。
2、近七百年來東南沿海主要港口經濟腹地的變遷,國家教委"八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993年。
3、點校《歐陽修全集》,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資助項目,1996年。
4、近代以來北方主要港口城市-腹地的經濟互動,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5年。
5、港口-腹地和近代現代化的空間過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研究項目,2005年。
6、長三角地區經濟地理過程和區域差異,復旦大學"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研究項目,2008年。
7、港口-腹地與中國近代經濟地理格局的變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2011年。
8、港口-腹地與中國近代經濟地理格局的形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1年。
9、中國舊海關內部出版物及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題研究課題,2011年
10、中國舊海關內部出版物整理與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11年。
主要參加者
1、國家歷史大地圖集,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參加審稿並承擔交通圖組的部分圖稿編繪任務,已完成。
2、地理環境與中國歷史和文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已完成。
3、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研究,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已完成。
4、中國移民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已完成。
吳松弟 | |
---|---|
復旦大學教授 吳松弟 |
5、中國人口史,上海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已完成。
學術交流
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日本大阪大學、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彰化師範大學、日本學習院大學擔任客員研究員或客座教授。
先後在歐洲第17次漢學大會(瑞典隆德)、美國地理學家年會(美國西雅圖)、東海(日本海)地名國際學術討論會(韓國漢城)、國際宋史學術研討會(中國台北)、東亞國際交流與中國沿海的交通和貿易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大阪)、紀念晚清中國海關總稅司羅伯特·赫德學術研討會(英國倫敦)等重要國際會議做學術報告。
先後於1994年至1998年(合作者:日本大阪大學濱島敦俊教授)、2000年至2004年(合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Peter K. Bol教授)、2006年(合作者:美國哈佛大學Peter K. Bol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建築系劉傑副教授)在浙江嘉興、湖州、金華、溫州(泰順)、上海(崇明)進行10餘次中外聯合歷史文化調查,總共時間超過200天。
學術著作
先後出版6部學術專著,另有合著、主編著作多部,內容涉及中國移民史與人口史、中國經濟史與經濟地理、東南沿海區域史、文獻整理與研究以及部分通俗讀物。
主要代表作包括:
《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台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
《中國人口史》第三卷(遼宋金元時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中國百年經濟拼圖》,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港口:腹地與北方的經濟變遷(1840-1949)》,第一作者,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九卷本《中國近代經濟地理》,全書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和2015年陸續出版(第一卷,緒論和全國概況,本卷主編和主要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未刊中國舊海關史料》,整理者,並撰寫"書目提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共279冊,其中的199冊2014年9月出版,80冊2015年出版。
《兩唐書地理志匯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國歷史人文地理》,合著,鄒逸麟主編,科學出版社2001年。
學術論文
前後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地理科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40多篇,代表性論文包括:
1.浙江溫州沿海平原的成陸過程,《地理科學》1988年第8卷第2期。
2.重視歷史地理學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合作,執筆人,《求是》1993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3年第4期轉載。
3.客家南宋源流說,《復旦學報》199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1995年第12期轉載,華東師大《客家學研究》第4輯(1997年)轉載,廣東梅州嘉應大學客家研究所《客家學輯刊》(1998年)轉載。
4.唐後期五代江南地區的北方移民,《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年第3期,1997年人大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第2期轉載。
5.宋代戶口的匯總發布系統,《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
6.南宋人口的發展過程,《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2年第2期轉載,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南宋史研究中心編《南宋史研究論叢(上)》,杭州出版2007年,第415-438頁轉載。
7.港口-腹地和中國現代化的空間進程,《河北學刊》2004年第3期,教育部委辦《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4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地理學》2004年第5期轉載。
8.一座尚未充分利用的近代史資料寶庫--中國舊海關系列出版物評述,第一作者,《史學月刊》200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5年第7期轉載。
9.The impact of the opening of Tianjin on economic change in its hinterland,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Volume 1,Number 2.April 2006, published by Higher education press.與樊如森合作。
10.南宋移民與臨安文化,《歷史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7年第1期轉載。
吳松弟 | |
---|---|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吳松弟教授 |
11.市的興起與近代中國區域經濟的不均衡發展,《雲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2007年第2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7年第2期轉載。
12.中國歷史地理學の過去と現在,秋野佑譯,載日本《都市文化研究》第10期,2008年3月出版
13.中國近代經濟地理格局形成的機制與表現,《史學月刊》2009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地理》2009年第1期轉載。
14.從人口為主要動力看南宋經濟發展的限度兼論中西生產力的主要差距,《人文雜誌》2010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宋遼金元史》2011年第2期轉載。
15.中國歷史人文地理學研究進展,與侯甬堅合作,《地理科學進展》2011年第30卷第6期,第30卷第12期。
16.The econom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pening port cities of China and East Asia during 1843-1949,The Journal of Korean Studies, No.26, Feb 2012, pp.119-142,Center for Korean Studies Inha University, Korea. 吳松弟、王哲。
17.近代中國開埠通商的時空考察,《史林》2013年第3期,吳松弟、楊敬敏,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3年第10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2013年第6期轉載。
18.近代中國海關貿易資料摘編的可靠性分析--以全國年進出口額和各關直接對外貿易額為例,吳松弟、伍伶飛,《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2014年第2期轉載。
19.20世紀之交的中國城市革命及其性質,《南國學術》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5年第3期轉載。
20.舊海關出版物與近代中國研究,《社會科學家》2014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5年第4期轉載。
21.近代中國進出口貿易和主要貿易港的變遷,《史學集刊》201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5年轉載。
苦讀人生
吳松弟:我的苦讀人生
我出生在浙江地勢最高的山鄉泰順縣羅陽鎮。羅陽雖然是縣城,但改革開放前其實只是一個人民公社,居民絕大多數是農民,生活比較貧困。我出生時,父母年事已高,在我幼小時便相繼亡故。當幫助照料病中母親的鄰居深夜將我叫醒,告訴我母親已經離我而去時,我還睡在母親的腳後頭。當時我才8歲,不知哭泣,只是發呆。自此以後,我成為農村的五保戶,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便成了住校生。那時生產隊很窮,仍給我提供了差不多10年的每年360斤的稻穀。除此之外,出租自家房屋獲得的每月2元的租錢成為我多年生活費的另一主要來源。由於小學時經常吃不飽,我長得又小又瘦。
孤兒在書中成長
8歲的年齡正是最需要父母疼愛的時候。每當周末同學紛紛離開學校以後,我面對空空的宿舍,沉浸在深深的孤寂和淒涼之中。幸好小學附近是縣圖書館,以今天的眼光看這個圖書館很小,書也不多,但攤放在報架上的一份份報紙雜誌,卻深深地吸引着我。每當課後周末,我都到縣圖書館看報讀書。直到1974 年參軍離開泰順,我都是縣圖書館為數不多的常客之一。
每當寒暑假,我都要到在溫州市居住的我唯一的親人、年齡比我大許多的姐姐那裡度假。位於五馬街的新華書店,又成了我假期讀書的好去處。後來,姐夫調到瑞安縣新華書店工作,我假期讀書從書店的門市部,一直讀到書店的倉庫。
"文革"開始以後,學校停課,在那個人妖顛倒的日子,讀書成了我勞作之餘的全部樂趣所在。無論白天多累,晚飯後我總是習慣到縣圖書館看書讀報。我又到供銷社的廢品收購站找書看,每找到一本,便視如至寶,購回閱讀。冬日裡,鄰居小伙看中我一人之家,是最好的玩牌賭錢的地方,叫門再三,我裝聾作啞,拒之門外,繼續讀自己的書。
我對地理一向有着濃厚的興趣。當時,我國開始與較多的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每當與一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報紙都要刊登有關這個國家的資料。我將這些報紙上抄來的資料和廢品收購站找來的地理書上的資料,揉為一體,編寫各國地理,舉凡自然、經濟以及政治情況,都有簡要的說明。此外,又將中國各省的市縣鎮名稱,以及報刊出現的大工廠的名字,分類抄寫,匯編成文。又逐句背誦《宋詞三百首》,模仿格律,試着寫詞。此外,介紹各國歷史的著作、政治經濟和哲學的教科書,以及中醫中藥的書,只要找到,無不瀏覽閱讀。雖然我興趣廣泛,但當時無書可讀,只好找到什麼看什麼。
1974年我應徵入伍,來到大興安嶺當鐵道兵。第一年在施工連隊,繁忙艱苦的勞動和訓練,又加缺少圖書,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中讀讀報紙。第二年幸運地調到師機關,工作之餘的讀書時間多了。通過朋友的幫助,讀了《第三帝國興亡史》、《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學名著,以及有關文學創作的書。
一本本圖書,一張張報紙,將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給我。一個個正面人物,成了我的朋友。我體會着書中蘊含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領悟了人生的前進方向,書也成了我的導師。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各門成績都在年級名列前茅,並始終擔任年級學習委員。加上學校老師、村中幹部和善鄰的關心,儘管生活是那麼的艱難,道路是那麼的坎坷,我總是充滿自信地成長,並沒有因自己是孤兒而自卑或自暴自棄,沒有因經歷曲折而迷失方向,也沒有形成孤僻的性格。
吳松弟 | |
---|---|
吳松弟教授 |
命運在書中改變
讀書伴隨我成長,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我之所以能夠從基層連隊調到師機關,除了工作認真之外,主要靠我好讀能寫,給領導留下的好印象。1978年全師集中六七百名軍人考生集訓,參加全國統考,考上本科僅2人,我是其中之一。我只有初二學歷,如果沒有多年的讀書積累,那2人中肯定沒有我。
我本科就讀的東北師大是我國著名的師範大學,歷史系更是擁有一批全國著名的教授以及在學術界嶄露頭角的新秀,他們學識淵博,誨人不倦。當時,東北師大像我們這種因"文革"輟學的人極多,大家飽嘗過失學的痛苦,無不刻苦讀書。
1982年,我從東北師大畢業,報考杭州大學的歷史地理專業,準備成為陳橋驛先生的研究生。然而,因外語不及格考研失敗,被總政治部分到西安的第二炮兵技術學院政治教研室任教。在陳橋驛先生的多次寫信鼓勵下,第二年我再次報考歷史地理專業,當年全國只有復旦大學的鄒逸麟先生招此專業,二十多人報名。我有幸被錄取,開始進入這所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江南名校。
入學不久,便考慮研究方向。我想,人生在世,首先要吃飯穿衣,經濟是第一要務,那就研究經濟。我對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以來的南方經濟特別感興趣,於是決定先從宋代開始。全國地域太大,要選一個區域,江南研究者太多,東南沿海丘陵研究者較少,於是選定宋代東南沿海丘陵的經濟開發作為研究題目。誰料這個選擇,竟是此後多年研究宋代歷史的開端。我在東北師大讀書刻苦,成績不錯,但到了讀研究生時才知道原先學的仍極為淺顯,因此到復旦以後加倍努力。當時歷史地理所只有五六個研究生,借書不受限制,我每每提着旅行包去借書,看了不少的書。又喜歡到學校的文科報刊閱覽室翻閱雜誌,從第一架上的第一本開始,到最後一架上的最後一本結束,無論什麼,拿起放下,看到感興趣的便坐下來仔細閱讀。這種沒有目的、不分專業的閱讀,對於開闊視野、學科綜合,其實還是有很多好處的。當碩士論文《宋代東南沿海丘陵地區的經濟開發》答辯時,譚其驤先生不問我宋代的問題而問我明代的問題,我從容回答,有根有據,得到老先生的青睞,將論文評為當時非常難得的"優秀"。我此後研究出唐入宋,從古到近,視野和思路尚覺寬廣,或許也是得益於這種讀書習慣。
至今為止,讀書仍是我的第一興趣,快樂之所在。如果一天不讀書,不寫幾個字,便感到難受。積累至今,攢下滿滿一書房的書。我也從讀書人,變成寫書人,先後寫過十餘本歷史學、歷史地理學的著作。或許受我影響,我的一對雙胞胎兒女從小也喜歡讀書。我送他們的禮物,最多的就是書。每當我跑書店時,也帶他們一起去,他們找他們喜歡的書,我找我需要的書。天長日久,他們的書也越來越多,學習的興趣更與日俱增。由於這樣的原因,他們從小都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很好的學習成績,最後都考上不錯的大學。兒子尤其好學,文科理科,天上地下,歷史地理,幾乎沒有不要看的書,門門成績都名列前茅,高中尚未畢業便被美國長春藤盟校、著名的Dartmouth College錄取,並獲全額獎學金。
我通過個人的經歷,深刻地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一個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可以沒有知識;可以什麼都喜歡,而首先要喜歡的應當是讀書。財富需要,知識更需要。知識改變命運,知識自然也會給人帶來財富。古代農業社會,有頭腦的人靠"耕讀持家",即一邊耕種,一邊讀書,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兩不缺。今天的社會,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也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對知識的追求更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視頻
吳松弟:志存高遠勤讀書 奮進研學啟新篇 2020年8月27日發布
20181218 四十年四十人吳松弟 2018年12月19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吳松弟教授蒞臨我校講學 ,貴州師範大學, 2013-06-28
- ↑ 十年磨一劍,復旦教授吳松弟領銜主編的《溫州通史》面世! ,澎湃, 2021-08-14
- ↑ 吳松弟 ,名人簡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