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久
呂玉久 |
呂玉久(1931年9月-1953年4月21日),男,漢族,四川省榮昌縣人,1951年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六十三軍第一八七師擔架營第三連戰士。1953年4月21日犧牲。立特等功,獲二級愛民模範稱號。
目錄
基本內容
人物簡介
呂玉久,男,漢族,1931年9月生,四川省榮昌縣人,1951年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六十三軍第一八七師擔架營第三連戰士。1953年4月21日犧牲。立特等功,獲二級愛民模範稱號。
人物事跡
樂於助人的「四川小子」
1931年9月,呂玉久出生在四川省榮昌縣油菜鄉涼風村(現重慶市榮昌區榮隆鎮玉久村)一個貧苦家庭。1950年,呂玉久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為志願軍第63軍187師擔架營3連戰士。
在朝鮮戰場上,呂玉久常常不顧個人安危搶救受傷的戰友。這個貧苦家庭出身的戰士,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幾乎不給自己空閒的時間,一有空就和搭檔張明祿練速度,隨時準備以最快速度將受傷的戰友抬下火線接受救治。
在連隊,他工作積極,每有緊急任務,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他還是個樂於助人、性格樂觀的人,常常將自己在老家撿煤、挑煤的一些趣事講給戰友們聽,戰友們特別喜歡這個「四川小子」。
奮不顧身撲進火海救人
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時左右,美軍飛機向朝鮮黃海道平泉郡金剛山投下大量燃燒彈,山上頓時陷入一片火海,50多名當地老百姓和400多名志願軍戰士趕去救火。呂玉久和張明祿所在的班夜裡奉命執行任務,到起火時才睡了三四個鐘頭,但一聽說起火,他們馬上拿起滅火工具,徑直朝山上跑去。
「我們快上山打火,不然朝鮮人民的倉庫就要受損失了!」張明祿邊跑邊喊道。在救火的隊伍中,呂玉久和張明祿最勇敢,哪裡火大,他們就到哪裡去撲火。臉被熏黑,頭髮被烤焦,他們也不管。
但燃燒彈造成的火勢特別大,這裡撲滅,那裡又燃燒起來。星星點點的火苗經風一吹,又竄起來。吉時子、李貞淑、鄭景南、申善花4名朝鮮婦女被大火圍困,伏在地上痛苦地哭叫着。呂玉久和張明祿奮不顧身地撲進火海,一人背一個分兩趟把她們全救了出來。
下午兩點多鐘,好不容易撲滅的南山頭北面小山溝里又冒起了黑煙。呂玉久率先發現情況,他來不及招呼更多戰友就飛跑過去。張明祿隨後看見,也緊跟了上去。那山溝滿是野草和枯樹,大風一吹,火勢更加兇猛。朝鮮婦女李浩世、崔春鳳、金善玉和鄭玉男正迎着火頭、忍着嗆鼻的濃煙在地上割草,以免火勢蔓延到志願軍堆放物資的防空洞。一陣大風吹來,火焰飄來捲去,瞬間將4名女子包圍。她們昏昏沉沉地找不到逃生的路,又站立不穩,緊緊抱在一起,驚恐地哭喊。
情況萬分危急!呂玉久和張明祿先後趕到,兩人一前一後衝進去,一人背一個再拉一個,一邊用朝鮮話喊「火太大,快跑啊」,一口氣跑出二十多米,把她們安置到防空洞裡面。
再次返回火勢蔓延的山溝時,呂玉久和張明祿已經有些體力不支,但依然奮勇衝進火里,搜救被困人員。
這一次,他們沒能再出來。
被追認為中共黨員
同年8月2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和朝鮮黃海道平泉郡人民政府為呂玉久和張明祿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1]並在金剛山樹碑紀念,碑上用朝、中兩國文字銘刻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呂玉久、張明祿的英雄事跡。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追認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與此同時,呂玉久的出生地涼風村被改名為「玉久村」。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其中就包含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羅雙琪說,呂玉久對黨和革命事業無限忠誠,他助人為樂、捨己救人的國際主義精神值得後人永遠緬懷和學習。
後世紀念
2019年10月25日,呂玉久紀念館正式建成,位於重慶市榮隆鎮玉久村。
參考文獻
- ↑ 國際主義戰士呂玉久: 跨越國界的生死守護,上游新聞,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