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向岸流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目錄

名詞解釋

向岸流是生態學術語。流向海岸的海流

應用學科 生態學(一級學科),水域生態學(二級學科)

生態學

「生態學」(Ökologie)一詞是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併兩個希臘詞logos (意即:研究)和oikos (意即:房屋、住所)構成,1866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態學定義為「研究動物與其有機及無機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特別是動物與其他生物之間的有益和有害關係。從此,揭開了生態學發展的序幕。在1935年英國的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統的概念之後,美國的年輕學者Lindeman在對Mondota湖生態系統詳細考察之後提出了生態金字塔能量轉換的「十分之一定律」。由此,生態學成為一門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

生態學已經創立了自己獨立研究的理論主體,即從生物個體與環境直接影響的小環境到生態系統不同層級的有機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60年代形成了系統生態學而成為系統生物學的第一個分支學科。如今,由於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緊密相關而產生了多個生態學的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等。

後來,在生態學定義中又增加了生態系統的觀點,把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歸納為物質流動及能量交換;20世紀70年代以來則進一步概括為物質流、能量流及信息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