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仲寶風雨中過德麟留宿以夜未央為韻分得未
《同仲寶風雨中過德麟留宿以夜未央為韻分得未》是北宋李廌的作品之一。
李廌,北宋文人。作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他才華橫溢,名冠當時,卻終生不第,飄然布衣。胸有經世之策,濟世之想,少時汲汲於功名,而中年即絕意進取,歸耕潁川。
“ |
悲風送寒雨,遙夜俄總至。 草木雖戰秋,渠能保柔脆。 杯盤照青燈,哦詩久無寐。 安能決雲開,坐見參橫未。 秋徂風雨多,欲作雪霜迓。 況乃地氣偏,寒暑或相借。 溫涼久未定,裘葛易無暇。 慚愧平原君,客至列盞斝。 日為文字飲,短晝繼清夜。 嗟予寡世偶,痴甚已如霸。 有田未歸耕,無策敢求射。 耽詩近知味,疑從果臝化。 敢友天下士,轍環之四方。 適願得所向,偶如鍾應霜。 交態久未定,市道良可傷。 君看江漢水,安流日泱泱。 |
” |
— [北宋]李廌 |
目錄
士人精神
北宋文人李廌,早年遊歷吳越,壯年參加科舉考試,三考未中,中年絕意仕進,定居河南長社。在他的詩歌作品中很明顯地體現出了北宋中後期士人精神[1]的共同特徵。李廌終其一班在文學與實踐上都尊奉着「忠義剛正」的道德精神。
李廌雖然終身無緣於政治,但他始終寶懷着「身游江湖,心存魏闕」的淑世精神。他關注現實民生,尤其可貴的是他對女性命運的深切關注;他站在下層百姓的立場要求處於上位統治階級的君王、文臣、武將們都能夠各盡其貴,為民造福。
作為一個布衣士人,李腐還有急切地積極的功業進取精神。他念念不忘士人「以天下為已任」的人生目標,汲汲以求科舉功名。然而最終也未能實現這一理想。他在遭遇了如此的政治人生挫敗之後,以老莊思想消解自我的苦悶憂傷,最終達到了對過往自我的超越,具備了清曠的自我超越精神。
李廌詩歌中表現出的士人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浸養、薰陶的產物[2]。尤其是受到中國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的深刻影響。儒家文化培養了士人的道德品格、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道家文化幫助士人在遭受政治挫折後,養成另一種「逍遙」的自由超脫精神。
視頻
同仲寶風雨中過德麟留宿以夜未央為韻分得未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朱漢民:士大夫精神與中國文化,騰訊網,2015-01-14
- ↑ 論李廌詩歌中的士人精神,道客巴巴,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