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尼賽河
葉尼賽河 |
中文名稱: 葉尼塞河 所屬水系: 北冰洋水系 地理位置: 北亞 流經地區: 蒙古高原 西西伯利亞平原等 發源地: 蒙古高原 主要支流: 安加拉河、下通古斯卡河等 |
葉尼塞河(俄文:Енисе́й,英文:Yenisei)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的大河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亞河流之一(其他兩個是鄂畢河和勒拿河)。位於亞洲北部,是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分界,平原在其西,高原在其東,是西伯利亞河流中水量最豐富的河流以及流入北冰洋的最大河流。流程比密蘇里河-密西西比河稍短,但流量是前者的1.0783倍。其上游原屬中國,稱為謙河。[1]
葉尼塞河起源於蒙古國,朝北流向喀拉海,其流域範圍包含了西伯利亞中部大部分地區。若以色楞格河-安加拉河為源頭計算,全長5539千米。
上游湍急,多急流、洪水,周圍人口稀少。中下游因地形平坦,凍土廣布,多沼澤濕地。
低緯流向高緯,有凌汛。
目錄
簡介
葉尼塞河水量、水能資源均居俄羅斯首位。長度若以色楞格河為源也居首位。
有2條源流,一是大葉尼塞河,一是小葉尼塞河。兩河於克孜勒附近匯合後稱葉尼塞河。
葉尼塞河幹流從南向北流,最後注入喀拉海的葉尼塞灣。
流域面積260.5萬平方千米,總落差1578米,平均比降0.41米/千米,河口多年平均徑流量6255億立方米,平均年輸沙量0.12億噸。
幹流全長3481千米,以大葉尼塞為源,河長4086千米;若以小葉尼塞河為源,則河長4044千米;若以安加拉河為源流,上溯至注入貝加爾湖的色楞格源河伊德爾河為源.則全長5539千米。
小葉尼塞河發源於唐努烏拉山脈,大葉尼塞河發源於東薩彥嶺的喀拉·布魯克湖。
在中國境內的柯爾克孜人(吉爾吉斯)1500年前大量居住在葉尼塞河(enesay,柯爾克孜語為母親河的意思)周圍,後來收到沙俄的攻擊,大部分人不得不搬遷到塔拉斯(今吉爾吉斯斯坦的一個州)一帶,一部分柯爾克孜人18世紀從葉尼塞搬遷到今黑龍江,還有一部分柯爾克孜族的後代仍然生活在葉尼塞河流域,他們自稱是哈卡斯人。
水系組成
葉尼塞河幹流從克孜勒至奧茲納琴諾耶為上葉尼塞河,長約475千米,落差1000米;奧茲納琴諾耶至安加拉河人匯處為中葉尼塞河,長約876千米;安加拉河河口至入海口稱下葉尼塞河,長約2130千米。
沿途接納的大小支流有2000多條,各河流總長約25萬千米,平均每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上有河流0.15-0.16千米,其中河長在500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1條。
葉尼塞河幹流自東向西在寬闊的草原盆地中流動,自克姆契克河口急轉而北,切穿西薩彥嶺,在奧茲納琴諾耶村附近又流入草原。
在草原地段左岸接納阿巴坎河,右岸接納圖巴河。自耶札加什村葉尼塞河穿經東薩彥嶺支脈再次變為山地河流。
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的上游接納了水量豐富的馬納河。
從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到河口,有安加拉河、中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庫列依卡河和漢泰卡河等大支流匯入。
最後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葉尼塞灣。
安加拉河
又稱上通古斯卡河,是葉尼塞河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支流,流域面積104.5萬平方千米,幾乎等於葉尼塞河流域面積的一半。
從流出貝加爾湖源頭算起,葉尼塞河的河長1826千米,落差378米,平均落差18.7厘米/千米。若從注入貝加爾湖的色楞格河源頭算起,安加拉河全長3397千米。
色楞格河發源於蒙古扎布漢省境內,源河名叫伊德爾河(該河長452千米),河流先向北流,然後轉向東北流,先後接納楚魯特河、木倫河、哈努伊河、額吉河、鄂爾渾河等支流後,在納烏斯基附近進入俄羅斯境內,河流繼續向東北流,沿途接納吉達河、奇科伊河、希洛克河和烏達河等支流後,在烏蘭烏德轉向西北流,最後注入貝加爾湖。
河流全長1486千米(其中409千米在俄羅斯境內),流域面積44.7萬平方千米,在距河口127千米處的多年平均流量為935m³/s,徑流量294億立方米。
鄂爾渾河是色楞格河右岸最大支流,發源於蒙古後杭愛省與巴彥洪戈爾省交界之處的杭愛山脈東北坡,河流向西北流,沿途接納圖勒河、恰拉河與伊羅河等支流後,最後在蘇赫巴託附近注入色楞格河。
河流全長1124千米,流域面積13.28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52立方米/秒,徑流量47.9億立方米。
安加拉河自貝加爾湖流出的年平均流量是1940m³/s。
河口處年平均流量為4600m³/s,最大流量30730m³/s,多年平均徑流量1450億立方米。安加拉河流域左岸部分和右岸部分的水文結構極不相同。
左岸支流發源於薩彥嶺,都是山地河流,水量很大。右岸支流多半是些平原性質的小河。
安加拉河的最低水位出現在5-6月,最高水位出現在7月。
從左岸匯入安加拉河的較大支流有伊爾庫特河、基托依河、別拉亞河、奧卡河(河長975千米)和塔謝耶瓦河。
其中,塔謝耶瓦河由丘納河和比留薩河匯合而成,幹流全長約116千米,若以丘納河為源計算,塔謝耶瓦河全長1319千米,流域面積128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40立方米/秒。河水補給主要是雨水和融雪水,河流於10-11月初開始封凍,於次年4月底-5月上旬解凍。其主要支流有來自左岸的烏索爾卡河等,右岸的伊利姆河(全長520千米,流域面積2.66萬平方千米)。丘納河是塔謝涅瓦河的右合流河,上游叫烏達河,發源於東薩彥嶺的烏金山脈,向西北流經中西北利亞台地。河流全長1203千米,流域面積5.68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00立方米/秒。河水補給以雨水和融雪水為主。河流於10-11月開始封凍,於次年4-5月解凍。比留薩河是塔謝涅瓦河的左合流河,發源於東薩彥嶺的朱格雷姆山脈,向西北流經中西北利亞台地。河流全長1012千米,流域面積5.58萬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有來自左岸的塔古爾河、土曼舍特河、波伊馬河等,來自右岸的托波洛克河等。流域內大約有300個湖泊,總面積14.3平方千米。河水補給為雨水和融雪水,占年徑流量的80%。河流在10-11月開始封凍,於次年4月底-5月上旬解凍。
貝加爾湖對安加拉河上游的水情影響很大。徑流受大湖的調節,年內的分配很均勻,5-10月,徑流量平均占全年的57%,11至翌年4月則為全年的43%。安加拉河45%的徑流來自貝加爾湖,該河一年流人葉尼塞河的水量大約為1450億立方米,是在安加拉河匯人前葉尼塞河河水量的1.5倍多。安加拉河河源處的年平均流量大約在4940-837m³/s之間,多年平均流量為1940m³/s。與葉尼塞河其它支流的河水相比,安加拉河水的最大特點就是水質清徹,懸移質較少。夏季含沙量大約是0.02千克/立方米,只是春季在流冰時才超過0.1千克/立方米。
中通古斯卡河
即石泉通古斯卡河,在中通古斯卡附近注入葉尼塞河,是葉尼塞河第三大支流。全長1614千米,流域面積24.47萬平方千米,落差494米,徑流量530億立方米。該河發源於上通古斯卡高地的西南坡,緊鄰勒拿河、伊利姆河和下通古斯卡河的河源。中通古斯卡河有長度10千米以上的河流1100多條。其中右岸較大的支流有阿亞瓦河、泰泰雷河和楚納河,左岸支流有卡莫河和韋利莫河等。中通古斯卡河年平均流量1700m³/s,最大流量在11000-27200m³/s。冬季3-4月流量最小,為150-400m³/s。
下通古斯卡河
是葉尼塞河第二大支流,發源于勒拿河與安加拉河分水嶺處的北坡,在土魯罕斯克城附近注入葉尼塞河。河長2640千米,流域面積48.33萬平方千米,總落差約535米。河口年平均流量3600立方米/秒,年內徑流量1160億立方米,徑流模數8.3升/(秒·平方千米)。水中的懸移質很少。春汛時節,直徑達1米多的石頭被大水流挾帶着沿河床底部移動。河流水量豐富,坡降較大,平均為0.19米/千米。年內徑流分配:春季(5-6月)63%,夏秋季(7-10月)35%,冬季(11-翌年4月)僅占2%。匯人下通古斯卡河的較大支流有涅帕河、伊林佩亞河、科切魯姆、尼德姆河、維維河、泰穆拉河、烏恰米河、圖通恰納河、格拉西莫夫卡河和謝韋爾納亞河等。
克姆契克河
發源於沙普沙爾山脈東坡的雪峰,河長323千米,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千米。河水流量較小,其年平均流量約為160m³/s,右岸支流有恰丹河、巴爾雷克河、奇爾加克河和舍米河等;左岸支流有阿拉什河和阿克蘇格河等。
阿巴坎河
發源於阿爾泰山和薩彥嶺之間,是葉尼塞河左岸的一條大支流,河長512千米,流域面積3.19萬平方千米。每年流入葉尼塞河的水量約120億立方米左右。右岸較大支流有小阿巴坎河、阿納河和傑巴什河等;左岸支流多為短小河流,有馬圖爾、塔什蒂普河和烏伊巴特河等。
圖巴河
是葉尼塞河中游右岸最大支流。該河流域分布在東薩彥嶺和西薩彥嶺之間,貫穿於多丘陵的平原之上,河谷寬5千米。河床中有許多島嶼和汊流。從卡茲爾河源算起,圖巴河長504千米。其中圖巴河幹流全長121千米。流域面積3.58萬平方千米,河深1.5-2.5米。流域內多為800米以上山地,高度1800-2900米的高山占全流域面積的4%。河11年平均徑流量230億立方米。該河主要支流有基齊爾河、卡茲爾河和阿梅爾河。其中基齊爾河最長,達298千米。
坎河
在距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市108千米處從右岸注入葉尼塞河。坎河全長643千米,流域面積3.752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61m³/s。坎河為山區性河流,河中有許多石灘,河谷狹窄。河流補給主要是融雪與雨水,整個河流經常會出現雨洪。主要支流有佩佐河、安茹河、阿占勒河和雷勃納亞河等。
流域
葉尼塞河的長度從大葉尼塞河和小葉尼塞河的匯合處(在圖瓦盆地中心的克孜爾城附近)算起,為3487千米;從色楞格河的源頭(源自蒙古北部)起算,為5540千米。它的流域面積為270.7萬平方千米,共有大小支流約2萬條,總長8.8萬千米,主要支流分布在右岸。流域內主要為山地和高原,北部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低地(北西伯利亞低地)僅占流域面積的6-7%,中部是中西伯利亞高原(海拔700-2200米),南部有薩彥嶺等山地(海拔達3491米)。
大葉尼塞河從左側接納了洶湧的克姆契克河水後,急轉向北,穿過西薩彥嶺森嚴的陡谷。河流在這裡把其征途上聳立數百萬年的整個山國一直切穿到坡麓。水流收縮到100米,在兩岸狹窄的峭壁間直瀉而過,流速為每秒2-3米,而汛期達每秒5-7米。河水澎湃奔騰於砂洲石灘之間,在急流處其流速增大到每秒11米。葉尼塞河的橫斷峽谷好像天然為建設水電站所設制的;狹窄的河谷可使填堵的土方量大大縮減,而水壩前又有很大的水頭。薩彥水電站就在這裡動工興建。水電站的堤壩提高的水位達236米,幾乎相當於莫斯科大學大廈的高度。
奧茲納琴諾耶至安加拉河口為中游(長約876千米)。葉尼塞河流出薩彥嶺後,成為一條通航的河流。它穿過肥沃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列寧曾稱讚這一帶的美麗景色,他覺得葉尼塞河的兩岸既像日古里,又像瑞士。在米努辛斯克盆地以北,葉尼塞河又重新進入了狹窄的河谷,把東薩彥嶺和庫茲涅次克山的支脈分離開,河谷最寬達4.8千米,這已成為克拉斯諾亞斯克水電站的一個大水庫,水庫長達386千米,寬達15千米,庫容量為733億立方米。它比伏爾加河上的伏爾加格勒水庫大1倍。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的堤壩高124米。在水電站附近葉尼塞河奇妙萬千的岸旁,一座新城市--季夫諾戈爾斯克在這裡建成。這座城市正處在水路幹線和鐵路幹線的主要交叉點。東薩彥嶺的支脈直接成為城市的一個風景區,而離城不遠的地方離奇的花崗岩峭壁鳥瞰葉尼塞河,猶如一座座神奇的雕像--這是著名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石柱。
在坎河口和中通古斯長河河口之間的葉尼塞河右岸,長達600多千米。它是美麗的葉尼塞嶺北端,葉尼塞河彎曲而構成一個直流部,穿經低陷於鄰近平原水平以下的低山脈褶皺構造。這裡兩岸收縮,形成最後一個較大的急灘(奧西諾沃急灘)。在這直流部的狹窄地段往下,葉尼塞河又恢復了南北走向,把西西伯利亞平原同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岩石壘壘的山岬分隔開。
在北極圈以北,葉尼塞河右側出現了林業中心伊加爾卡。掛有各色旗幟的客船經常來到這裡,各國海船可上駛至此,裝運西伯利亞的木材。再往下葉尼塞河出現凍土帶,從右岸傳來輪船的陣陣汽笛聲。這是杜丁卡,是諾里爾斯克工業區在葉尼塞河上的港口,在葉尼塞河近河口地段,河寬開始是10千米,往下達50千米,分成許許多多叉流。自烏斯特港以下,河面實際上已具有海洋的面貌,暴風雨襲來對航行是有危險的。在葉尼塞河河口前,河床收縮,河水甚至要流經陡崖林立的兩岸山豁之上。河口的泛濫地同葉尼塞灣相連,那裡的一切已全和海洋一樣,水味咸苦,有潮有汐。
流域民族
葉尼塞河流域居住着多種民族:俄羅斯人、埃文基人、圖瓦人、烏克蘭人、韃靼人、哈卡斯人、雅庫特人、涅涅茨人等。經濟活動北部以漁獵、馴鹿和毛皮曾養殖為主,並有石墨、煤炭等採礦業;南部有加工業。
葉尼塞河流域的民族是多樣的。河流西源(大、小葉尼塞河)附近農村地區以圖瓦人為主,但在圖瓦首府克孜勒就有相當數量的俄羅斯人與他們融合起來。圖瓦以北,俄羅斯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地區向北延伸,跨越全流域達喀拉海;其人口由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韃靼人及其他許多原住民民族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