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济招
史济招 (1918年 - 2018年11月3日 ) 女,北京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教授。 江苏溧阳人。194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六十余年,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对疾病观察细致,治疗上精益求精。在长期 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极有价值的慢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肝炎、肝外症候的有效方剂。首次提出慢性肝炎患者的瘤及瘤样增生发病率远较无肝炎患者为高(如甲状腺囊肿或结节性肿瘤,乳腺增生及囊性乳腺病,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粘膜息肉,脂肪瘤及其他),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并较早发现其他肝外症候,如变态反应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发性结节性周围动脉炎等);血管栓塞病。
史济招 | |
---|---|
史济招 | |
出生 |
1918年 江苏溧阳 |
逝世 | 2018年11月3日 | (99–100歲)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西医结合肝病专家 |
知名作品 | 《中医辨证论治100例》 |
==中国的女神医——访溧阳籍我国著名中西医专家史济招==[1]
人间四月天,是北京最好的时光,阳光洋溢着暖意,鲜花热情开放。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我们深怀敬意,来到北京,采访与溧阳血脉相承的女儿,我国著名的内科学家、中西医结合学家——史济招教授。
生于1918年的史济招教授,已近九十高龄,与她的助手通话相约了要去采访她时,我们想象着要见的老人,可能已是老态龙钟、耳聋眼花、满头苍苍白发了。然而,当我们按铃后,从里面走出迎接我们的史济招教授,满身书卷气,朗声说着话,亲切笑着,穿着牛仔裤、毛线衣,脸上少有皱纹,头上少有白发的她,看上去至多是个七旬老人。
史教授将我们引进了明亮整洁的书房,记忆清晰、思路敏捷、叙述舒缓的她将特殊的人生经历,不懈的事业追求,超凡的人生经验,一一展示在了我们面前。
目录
童年——出自名门
史济招教授自懂事起,就从父亲的口里得知,她的血脉和根在溧阳。从此,“溧阳”两字就刻进了她心扉中,不管她走到哪里身在何处,籍贯一栏总是恭恭敬敬地写着“溧阳”。
史济招教授的父亲史久光出生于溧阳,他父母早亡,很小就成了孤儿,在生活无依无靠的时候,被湖州的叔叔接走,从此离开了溧阳。
在叔叔身边生活、求学的史久光,天资聪慧,读书优异,浙江大学毕业后,先后留学日本、德国。在日本留学时,他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受中山先生影响,由此忠诚地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了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南京政府成立后,得中山先生器重和赏识的史久光,担任了孙中山的参谋。
才学过人、心胸豁达、思想开明、热爱祖国、清正廉洁的史久光的人格魅力,对女儿史济招教授的成长、成材,乃至一生都起着重大的影响。
史济招教授说起父亲,回忆父亲,神情中带着挚爱和敬重。她说父亲常常说到溧阳。口才极好的父亲,会说几种方言,偶尔也说几句溧阳话。忙于国事,忙于公务的父亲,很喜欢孩子,所以让母亲生了一大堆的孩子。
史济招教授说,父亲虽然位高权重,但他极其的清正廉洁,公家的东西,一纸一笔都不准孩子动用。一大堆的孩子仅靠父亲的薪水养家过活,日子过得很是清贫。父亲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他毕竟知道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重视知识的父亲,虽然手头很紧,仍然将子女一个个送进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受父亲豁达性情和多才多艺的影响,史济招的性格活泼开朗,对人热情真诚,喜交朋友,不仅书读得好,唱歌、跳舞方面,也有过人的天分和才艺。
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受着父亲的影响,史济招的一生中,不论受了怎样的打击和挫折,她都尽量自己保持积极、健康、快乐的心态。
青年——相逢知音
史济招的办公台上,摆放着她先生计苏华的照片,对人微笑着的计苏华风度翩翩、清癯儒雅。
脸上一直带着笑回忆童年的史济招,说到先生,转瞬间,脸色凝重,泪一点点汪出后,竟失声痛哭。她悲切的哭声,从心底发出,穿越岁月和时空,带着深切的哀伤和痛楚。
史济招求学于上海医学院时,与品学兼优的同班同学计苏华相识、相知,产生了恋情。两个优秀的人走到一起,心灵上相互回应,学业上比翼双飞。1938年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的计苏华,在1943年,于重庆见到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与计苏华的一次长谈,可以说是计苏华一生的转折点。
1947年,接受周恩来的指令,赴美深造的计苏华与有着博士学位、已晋升为主治医生的史济招喜结良缘。新婚之日,史济招娇嗔地对计苏华说,你只娶了一个人,我是没有陪嫁的。计苏华欣然答道:你的学问是最好的陪嫁!
相知相爱的史济招和计苏华,事业蒸蒸日上。1953年史济招调入北京,任协和医院内科胃肠教研组讲师及主治医师,1956年至1962年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中医施今墨学习中医,先后又向著名老中医任应秋、李重人、陈慎吾求教,从此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1952年,学成回国的计苏华,因中央领导保健工作的需要,经周总理特批,担任了北京医院副院长和中央保健局副局长的职务。重任在肩,责任重大的计苏华,在他担任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期间,对保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身体健康,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他的尽心尽职,他的细心入微,他的超凡医术,赢得了中央领导的赞赏。
潜心医术、尽心公职、豁达人生的史济招和计苏华以为他们的道路、他们的人生能这样平静、安宁地走下去,然而世事有着无常的变数,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一场灾难降临到了他们身上。“文革”中,计苏华被揪出当成“特务”,成了被打倒的对象。轮番批斗,受尽磨难后,计苏华被流放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村落。
史济招不知夫君的下落,一心想保护计苏华的周总理也找不到计苏华。迫害计苏华的人,仍不放过史济招夫妇,丧失人性的他们,再三逼迫史济招和计苏华离婚,而史济招要不就是一言不发,要不就说:“我和计苏华是生死相连的,哪怕死,我也不会和他离婚!”逼迫的人没了办法,最终将史济招也作了单位的专政对象。直到1970年落叶飘零的秋季,仍是周总理直接关怀,计苏华这才从一个偏僻的小村落,被释放回家养病。
一切都已改变,计苏华已不是昔日的那个风度翩翩、医术高超、严谨治病的医学专家了,非人的折磨,将他的脑子变得模糊,耳朵掉了一个,目光呆滞,行走不便。看到志同道合的伴侣成了这样,史济招常常心酸地背人落泪。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天,经十年摧残已神智不清的计苏华,在欢声雷动、鞭炮齐鸣的喜庆中,溘然长逝。
斯人已逝,失去知音、失去伴侣的史济招,将思念、将疼痛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中年——医德高超
史济招在接受采访时,有一句话重复了多次,她说,她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最感到欣慰的事,是学了西医,又学了中医。
史济招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总结出了极有价值的慢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肝炎、肝外症候的有效方剂。史济招首次提出慢性肝炎患者的瘤样增生发病率远较无肝炎患者为高,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中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史济招先后被邀请到美国和柬埔寨。史济招到了美国,受到美国医学界的推崇和敬重,因为作为中美文化和学术交流,曾被邀请到美国的医学专家,有过中医和西医,但作为中西医结合的权威性专家,史济招还是第一个出访美国的。
五个月完成了工作任务,美国医学界的一些朋友盛情和诚心挽留史济招,史济招笑言婉拒,她说,她的根在中国,她的医学技能是祖国培养的,为祖国同胞防病、治病是她毕生的使命!
史济招到柬埔寨去,是受周总理直接委派的。西哈努克亲王的母亲病了,他遍请了天下许多的名医,都没能治好母亲的病。他想到了中国的中医,便向周总理求助。周总理答应了,当即指令卫生部派出中西医医术高超的史济招和另一名大夫。接受了使命和重托的史济招到了柬埔寨,用她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中西医两方面的高超医术,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使被许多名医称为患上“疑难病症”的亲王母亲脸上重展笑容。
为答谢史济招和另一位同来的神医,在史济招他们返回中国时,西哈努克亲王,按照国内最高的礼节,授予了史济招和她的同仁柬埔寨科学院的奖牌。
暮年——心系事业
史济招爱自己的事业,就如爱自己的生命。1992年,史济招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001年,她又荣获全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六十余年的史济招,给病人诊治时,态度和蔼、严谨,在协和医院是有口皆碑的。有段时期,医院的体制作了调整,医生的工资待遇与看病的人的多少挂了钩。这样一来,有的人追求起坐诊率了。而史济招却丝毫不为金钱所动,不改认真、严谨、细致的为医作风。不放过任何疑难杂症,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挽救病人的生命,是史济招始终追寻的,一天下来,她常常只看十几个病人。
八十高龄时,她仍坚持到协和医院专家门诊坐诊看病。近几年,近九十高龄的她才在家中,偶有接待诊治慕名而来的病人。
一生热爱医术,一生奉献给了医术的史济招,以仍然年轻的心紧紧系着自己心仪的事业。为了将自己从医六十年中西医临床的医学研究成果、丰富的经验留给后人,将中西医学术在中国的医学界发扬光大,她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呕心沥血,伏案数载,著做出版了《中医辨证论治100例》。
史济招的《中医辨证论治100例》的问世,在国内外同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有位专家说,她所总结的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经验,将丰富我国传统医学,是她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
文献来源
- ↑ 溧阳政协网 中国的女神医---史济招中国政府网
- ↑ 当代中医史济招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