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野山羊
台湾野山羊,是台湾特有种的动物,也是台湾唯一的野生牛科动物。
学名 Capricornis swinhoei
俗名 台湾长鬃山羊,长鬃山羊,台湾长鬃山羊
界名 动物界
门名 脊索动物门
纲名 哺乳纲
目名 偶蹄目
科名 牛科
特有种 是
生态范围
栖地类型 低至中、高海拔森林及森林边缘
族群状况 稀少
分布状况 全岛低至高海拔,以中海拔为主
国家公园区域内台湾野山羊分布地点
国家公园分布状况 玉山国家公园 垦丁国家公园 雪霸国家公园 太鲁阁国家公园
- 浅色部份为国家公园范围,深色点为物种分布位置
- 分布图仅表示历年保育研究报告的调查地点中,有纪录到该物种的区域位置,不代表空白部分完全没有物种分布。[1]
目录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至高海拔山区森林、裸岩。多单独活动,擅长于陡坡活动。日行性,以树叶、嫩芽、草为食,有磨角的习性。
为台湾产唯一牛科动物,清晨与黄昏是其活动高峰,有强烈的领域性,会将身上的分泌液涂在其经常出没路线的树上,表示此路是它的。
喜单独活动,因其蹄有突出外侧和良好的平衡感,让长鬃山羊可以轻松走在裸露岩石崩塌处和险峻陡峭的山区,这些险恶的地形正是躲避天敌的最佳环境。食物以植物嫩叶和嫩芽为主,如冷杉、铁杉、圆柏的叶子,以及芒草、咬人猫等。也会定期舔食山壁结晶矿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盐分。
由低海拔二百米的小山,一直到高海拔的玉山南峰、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等高山附近,都可以找到台湾长鬃山羊的足迹。目前在海拔一千米公尺以上的山区,它们的出现机会比较高。[2]
台湾野山羊大啖咬人猫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自1992年成立以来,首度拍到台湾野山羊大啖有毒植物!为了捕捉园区内珍贵动物的身影,雪管处特别委托东海大学研究团队,以红外线自动摄相机拍摄濒临绝种或稀有保育类的动物身影;幸运的是,最近在整理资料时,意外发现到台湾山羊淡定的在吃“咬人猫”,消息一出,就让园区的所有人员都感到相当兴奋。
雪管处表示,“台湾野山羊在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珍贵稀有(第二级)的物种,属于台湾特有种的牛科草食性动物,特征为公母头上都有一对角,终生不会脱落。它们在雪霸园区数量稀少,偶而会在登山步道附近活动,近年来不少山友在攀登雪山时,在黑森林或往雪山主峰的步道上有多次目击纪录。”[3]
形态特征
体长80~114公分(cm),尾长6~7公分(cm)。体毛为黑褐色,喉部与上颈处为土黄色,冬天毛色较深且浓密。
头及躯干长80-114厘米,尾长约6.5厘米,体重25 -35公斤。全体为深褐色,背颈中央一带为黑色。腮、喉部和上颈为浅黄褐色,雌雄皆有一对洞角,呈圆椎状,顶端尖锐且略向后曲,终生不脱落。[4]
台北立动物园的野山羊
原称台湾长鬃山羊的台湾野山羊,生态习性及所需环境相当特殊,但在台北立动物园的照顾下,圈养族群转眼已经生活了将近44年,也能够稳定繁衍。台北立动物园表示,去年9月中旬野山羊家族又多了位新成员,在妈妈“长茗”的悉心守护下,宝宝“长稻”正稳定地成长中。
台北市立动物园表示,去年9月15日出生的男宝宝“长稻”,在妈妈“长茗”的引导及协助之下,很快地就学会站立及在陡坡上行走,并跟著妈妈到处认识环境。个性胆小的它们,只要一听见异声就会立即逃跑,躲进草丛中小心地观察四周有无危险。母性良好的“长茗”并不会刻意限制“长稻”的探索,但仍时时保持警戒,当感觉危险靠近时,“长茗”会立即奔至儿子身边,寸步不离地守护著“长稻”;在如此细心呵护之下,难怪“长稻”能快速熟悉环境,并且自在地四下活动。
台湾野山羊是台湾唯一的原生牛科动物,也是台湾特有种,无论雌、雄个体,头上均有一对向后弯曲之圆锥状角,终身不脱落。领域性极强的它们,会利用眼睛下方的腺体做标记,也会选择固定的树干磨角好宣示领域。
图片说明
- 野山羊家族又多了位新成员,在妈妈“长茗”的悉心守护下,宝宝“长稻”正稳定地成长中!
- 野山羊妈妈“长茗”和宝宝“长稻”一起享用早餐。
- 野山羊宝宝“长稻”四处探索,妈妈“长茗”不放心紧紧守护。
- 台湾野山羊宝宝“长稻”头上已开始长出小小的角。[5]
视频
野山羊宝宝四处探索 妈妈不放心紧紧守护
台湾野山羊
台湾野山羊喜迎新生宝宝~“长桧”双满月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