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鯉魚山
台東鯉魚山位於台東市西側,俗稱卑南山,因外形與鯉魚相似而得名,是台東市區最明顯的地標和風景區之一,從山頂可以俯瞰臺東市區,登高望遠,呼吸著台東清新自然的空氣,心胸頓覺豁然開朗,鯉魚山公園是一處適合平日休閒運動,放鬆心情的好去處。 鯉魚山視野良好,是臺東市區最寬廣的休閒綠地,大海環繞其前,登臨山頂,晴空萬里時可遠眺蘭嶼及綠島。
傳說中,鯉魚山是由兩尾魚組成,而且晚上還會移動,後來藏在山中的金銀財寶被荷蘭人挖走,留下現今鐵道旁的兩個大山洞,也就是鯉魚山的魚眼,鯉魚失去雙眼,就此被固定在原地。
若從山下往山上看去,鮮紅色的龍鳳佛堂相當醒目。1968年開挖地基時,龍鳳佛堂的位置曾因挖出史前時代石棺及石器文物而名噪一時。鯉魚山公園裡有其他年代久遠的遺跡,如紀念碑、防空洞、忠烈祠、碉堡、砲臺,讓這原本就安靜的鯉魚山,更添一份肅穆感與思古之幽情。
忠烈祠前的大坡道,每逢假日或節日,走在大坡道上時常有小販夾道相迎,販賣著熟悉的小吃或簡單的玩具,可愛的小孩走著,跑著……這些成就大多數臺東居民的成長回憶。
登上鯉魚山,整齊劃一的臺東市街盡收眼底,再往遠處看去,太平洋一覽無遺,層次豐富的藍在海平面上閃耀著。
目录
鯉魚山公園
除了亭台樓閣之外,並擁有市區最大的綠地,公園旁是廣闊的體場,吸引無數市民在此運動遊玩。
忠烈祠
忠烈祠是奉祀為中華民國殉職,並有其重大忠貞事蹟且足資衿式的官兵、警察及人民的祠廟。
1894年(光緒20年),時任台東知州的胡傳選擇在此重建「昭忠祠」,紀念為開發台東而死難的先賢烈士。1928年(昭和3年),日本政府改建為台東神社,國民政府領台後改建為中國宮殿式建築的忠烈祠。
龍鳳佛堂
龍鳳佛堂位於台東市鯉魚山的風景區內,尚有龍鳳塔和觀音亭,龍鳳塔高8層,素有台東市風景地標之美譽。
龍鳳佛堂巍峨展現於鯉魚山山麓。倚山向海,四境花木扶疏,優美靜恬。佛堂一樓祀神有趙子龍、中壇元帥,佛像莊嚴,香煙緲緲。佛堂二樓大雄寶殿供奉主神觀音。二樓左側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在堂右側有供香客投宿的禪房。 [1]
鯉魚山,鯉魚山是台東市重要的風景區之一,山區設有多條登山步道及參拜廟宇,供一般民眾健身及假日遊客遊憩的場所。傳說中鯉魚山是由兩尾在此修鍊的鯉魚精堆疊泥土而成,鐵馬道旁的兩個大煽動,也就是魚眼的部分,號稱就是因為失去了眼睛才被固定在此。[2]
悠哉慢活
台東鯉魚山內設有全長1.7公里的鯉魚山步道,步道起點於鯉魚山後,由正氣北路109巷進入,以木石搭建的步道綿延向上,沿途有著原始的山林草木相伴,來回約1.5小時。台東鯉魚山步道適合在清晨時造訪,輕柔的陽光伴著愉快步伐,從踏上的那一步起就徜徉在自然芬多精的氛圍裡,連呼吸都很暢快。步行數十公尺後來到鯉首觀景平台,在這裡稍作歇息調適運動初期的窒礙感;接著向上行至鯉眼觀景平台,這裡是鯉魚山步道全段最精華的觀景處,向南望去將台東市區盡納眼底,心情也隨之開闊。當您到台東旅遊時千萬別錯過這美麗台東景色!
台東鯉魚山步道向上行至交岔路口,一條向下往背嶺、鯉魚亭、鯉尾觀景台而去;另一條則是通往老樹休憩區,區內聳立著兩棵百年老榕,與一群由樟樹、月橘和黃荊等所組成的「香香家族」,隨著啾啾鳥語的清脆節奏,緩緩走上平台,伸個懶腰,盡情伸展身體的筋骨,讓舒暢感充滿全身,也讓心靈得到寧靜的滿足。 早晨,看著陽光穿過老榕茂密的枝幹,照向清晨山裡的朦朧薄霧,微微暈開的白光帶有淡淡的黃色,以自在的步調漫步在鯉魚山間,感受台東的慢活風情,此刻,您的心裡將不禁地漾起一份貼近自然的感動。[3]
鯉魚山,因外形與鯉魚相似而得名,又名卑南山,原名鰲魚山,位於台東市舊火車站後方,可謂是市區綠肺,全區設有多條步道,並依地形規劃有鯉首、鯉眼、背嶺及鯉尾等觀景平台,可俯瞰台東市區、北眺卑南族聖山都蘭山,以及外海的綠島,視野極佳,看山又看海,令人大飽眼福,沿途林蔭幽森、老樹林立、鳥語花香,公園內並有紀念碑、防空洞、忠烈祠、碉堡、砲臺等歷史遺跡,是台東市極佳的健行步道。[4]
鯉魚山為一低矮丘陵,形以臥鯉,位於台東市博愛路,火車站後方。從山頂可以俯瞰台東市區,視野良好。整個風景面包括山腳下的鯉魚山公園、龍鳳佛堂及忠烈祠。鯉魚山的地質構造為卑南角礫岩,高約75公尺,是台東市區的重要地標,晴空萬里時可遠眺蘭嶼及綠島。山雖不高卻頗秀麗.大海環繞其前,頗足讓登臨者豁心目也,今名鯉魚山,乃因其外形又似鯉魚而得名。俗稱卑南山,其名起自卑南街,馬蘭社阿美族人則稱之為鯉魚山。[5]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到達台東市區後接新生路即可到達鯉魚山。
- 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到達台東市區後接新生路即可到達鯉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