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可能的設計: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的解析

可能的設計: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的解析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可能的設計: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的解析》在前人研究和大量成功設計範例的基礎上,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規律為宗旨,對藝術設計行為的過程和結果從認知科學的範疇化的視點作了分析。思維是一種技能,新的設計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提高設計創意能力。《可能的設計: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的解析》可作為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參考教材。 現在藝術設計正開始向創意引導型設計的方向轉換。如何提高藝術設計這一創造性行為的主體——藝術設計師的創造能力始終是藝術設計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設計關係到製造,但首先是創造——關於人類應有的生活狀態和方式的可能性的思考。

目錄

基本內容

書名:可能的設計: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的解析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頁數:79頁

開本:16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范聖璽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語種:簡體中文

ISBN:9787111280187

內容簡介

《可能的設計: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的解析》是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關於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的研究

1.1 關于思維的研究

1.2 關於創造性思維的研究

1.2.1 事例研究的方法

1.2.2 精神分析的方法

1.2.3 人工智能的方法

1.3 設計思維的特質與不確定性

第2章 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與範疇化

2.1 設計的範疇屬性

2.2 範疇的擴張與設計的獨創性

2.3 設計草圖與設計思維的展開

2.4 範疇間建立關係的方式與設計物的屬性特徵

第3章 創造的符號學意義

3.1 典型性在範疇擴張中的作用

3.2 作為符號的設計

3.3 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3.4 設計的新與舊

第4章 設計的可能性與可能性的設計

4.1 範疇擴張與提高設計思維創造性的關係

4.2 範疇擴張的方法

4.2.1 類推

4.2.2 文脈轉移和變更

4.2.3 否定

4.2.4 逆轉

4.2.5 思維的暫停

4.2.6 範疇的還原

4.2.7 抽象化

4.2.8 概念的合成

4.3 範疇擴張與行為觀察

4.3.1 心理和文化的視點

4.3.2 行為多樣性的視點

4.3.3 多樣的行為者的視點

4.3.4 產品認知的視點

參考文獻

序言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進程看,大都有過一段重視設計的歷史時期,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開展了相關的設計運動。即便在今天,設計仍然被很多國家作為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有效手段,他們將設計作為一種新的資源,置於產業政策的重要環節。中國正在經歷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提高設計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無疑將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一點逐漸成為社會的共識。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品牌建設以及對產品附加值的追求,使企業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設計界,設計成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商品的競爭實際上也是設計創意的競爭。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科技成果向社會轉化時問的縮短,都對培養創造性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隨着計算機控制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應用以及人們的價值觀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多品種、少量生產成為一種需求和可能。與以往的規格化大批量生產相比,商品的附加值變得更為重要,藝術設計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

另一方面,從藝術設計肩負的社會責任的角度看,如何創造性地克服現代工業帶來的環境、資源、文化傳承等諸多問題,也成為藝術設計必須直面的課題。誠然,計算機在設計領域的廣泛應用,豐富和提高了設計的表現手段及工作效率,為設計創意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歸根結底它只是思維結果外化的一種手段和工具,代替不了人類的設計思維本身,如何提高藝術設計這一創造性行為的主體——藝術設計師的創造能力始終是藝術設計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現在藝術設計在滿足以往以形態和色彩為重點的設計要求的同時,正開始向創意引導型設計方向轉換。不過在我們致力於創意產業的同時,也出現了「有產業無創意」的現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設計一直是國內比較熱門的專業,同時也存在過度發展、良莠不齊的問題,設計目前處於重新定位、整合、轉型的時期。藝術設計的本質在於創造,在於學科的交叉。同樣,藝術設計教育的根本在於創造性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藝術設計的提法容易理解成藝術與設計的相加,對大多數人而言,藝術設計的概念還很模糊。藝術設計的領域非常寬泛,這也容易使它的深度和嚴密性受到質疑。也許我們不是汽車專家、不是電氣工程師、也不是醫生,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設計交通工具、設計音響、設計醫療器具。[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