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頭水尾塔
古龍頭水尾塔位於台灣金門縣。古龍頭水尾塔位於金寧鄉的古寧國小南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創立於清乾隆32年(西元1767年)。其中在雙鯉湖畔立有水尾塔及風獅爺各一座,亦為特殊的文化地景。水尾塔則是金門李氏用以表達其宗族的象徵物,目的在於鎮壓潮水,以求致富守成,具有風水上的意義。[1]。古龍頭為一個血緣部落,居民大都姓李,早在明成祖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李氏祖先(李應祥)就在此開基,後來祖孫綿延,而形成古龍頭大族。古龍頭因為有港澳,土地又適合耕作,居民安居樂業,但金門島上科舉鼎盛、官宦輩出,卻唯獨古龍頭一村終無顯赫之人致仕,有一說法認為古寧灣澳的潮差變化大,大起大落因而影響到了村莊發展,因此居民相信風水之說,在古龍頭灣澳低濕的窪地內,建立水尾塔,除了聚水生財外,還能厭煞水路魍魅。[2]古龍頭水尾塔的體型為四方體塔,塔身上層4面並刻有「佛、法、僧、寶」4字,除了被列入縣定古蹟,是臺閩地區少見的文化地景。[3]
目录
景點介紹
位於古寧頭雙鯉湖畔的金門古龍頭水尾塔,傳聞肇建於乾隆年間,即俗稱「出水蓮花」之關帝廟(即雙鯉古地)右側,乃進入南、北山聚落的地標。古寧頭古稱古龍頭,地處金門西北角,三面環海,為南山、北山及林厝三村組成,與安岐之間一片平坦臺地,乃標準的沖積地。古龍頭水尾塔塔高三層,平面方形,立於稍高之塔座上,且塔座與塔身均用花崗石造,塔頂安葫蘆。塔在兩層臺基上,上層為七級方錐,下為亂石砌之方錐平臺,其一面有九階石梯可上,平臺四周繞以護欄。塔檐及塔座均用梟混線腳,頂層塔身則用整塊花崗石鑿成,四面各刻一字,分別是「佛」、「法」、「僧」、「寶」,即佛教所謂佛法僧之三寶。故可知此塔屬於風水塔種類,具有厭勝之作用。從民俗學觀點來看,古龍頭水尾塔與對面的風獅爺,都是坐鎮北山村落外緣的守護神,一則制風煞,一則鎮水患,對於當地居民深具安定力量。因此,在翠綠荒野之中水尾塔是突出之地標,兼具景觀之美及代表著當地民俗文化的表徵。值得旅人前往一探究竟[4]
祈求合境平安的縣立三級古蹟代表之一
古龍頭的水尾塔創建於乾隆三十二年(西元1767年),位於古龍頭灣澳低濕的窪地。古龍頭因擁有有港澳之便,連帶著而享有魚鹽之利而頗富,再者山林水澤豐沛,土地也適於耕作,但有明一世,金門島上科舉鼎盛,官宦輩出,古寧頭一村始終無顯赫人物致仕,因此在清乾隆年間,古寧頭村老審度村莊的山川形勢,認為古寧灣澳的潮差變化太大,大起大落,影響村莊的發展,因此選擇在今北山「下店」外,築此石塔,一則聚水生財,一則厭煞水路魑魅,希望村落居民從此一帆風順。依此而言,此塔乃是一風水信仰的水尾塔。[5]在金門地區,水尾塔與風獅爺都是鎮守鄉里的守護神,一個制風煞,一個鎮水患,對於居民具有安定力量,因此村頭村尾出現風獅爺或水尾塔,以求合境平安。其中,要談到金門水尾塔之最,當然非古寧頭雙鯉湖畔的古龍頭水尾塔莫屬,這個建於乾隆年間的水尾塔是四邊形實心方塔, 跟一般佛塔六角形或八角形的不一樣,造型由下而上逐層縮小,塔身最上層四面分別刻有「佛」、「法」、「僧」、「寶」四個字 ,雖然風化嚴重,依稀可辨。其中寶字向著村內,意即制煞驅邪於外,招財進寶入內.這座塔相當講究,石工細緻,塔身以突出的塔檐分層,塔頂再以葫蘆寶頂作為收頭,線條簡單 ,四平八穩。值得旅人前往參觀並體驗當地的風俗民情內涵[6]
視頻
【20190706金門之旅|三天兩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