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新𫚉
古氏新𫚉 |
---|
学名 Neotrygon kuhlii 命名者 Müller & Henle, 1841 英文名 Blue spotted sting ray 别名 Amphotistius kuhlii、鲂仔、 肉丝𫚉、古氏土𫚉、沙帽子(澎湖)、 蝙仔(澎湖)、查某仔囝(澎湖) 观赏鱼/食用鱼 否/是 最大体长 70 cm |
分类 |
纲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目 鲼 Myliobatiformes 科 𫚉 Dasyatidae 属 𫚉 Dasyatis |
古氏新𫚉,尾刺有毒腺,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体盘菱形,前缘斜直,与吻端约成60-70度;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4-1.5倍。吻端圆钝不突出,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5-1/6,约比眼间隔大2倍。眼大,显著突起;眼径比喷水孔大。
口小,口前吻长比口宽大1.7倍。口底具显著乳突2个。尾颇短,尾长比体盘长大1.3-1.5倍;在尾刺后方的背侧面皮褶显著但短,约略等于吻长,而腹侧面之前方有宽的皮褶,后部则渐低平,但可达尾端。
幼体完全光滑;成体体背中央具一纵列小棘。
体背褐色,散在许多具黑缘之蓝点,体盘边缘浅淡, 两眼前后区具一显著之暗色横斑;腹面呈淡白色;尾部暗褐色,其后部具几个白色环带。
以前所记载之古氏土𫚉Dasyatis kuhlii为本种之同种异名。[1]
目录
栖地环境及深度
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区。深度约8 - 50公尺
底栖性鱼类,大多活动于礁石区外的沙泥底海域,通常栖息在较深的海域,但常随著高潮时而进入礁盘区或更浅的潟湖区。常将身体埋入沙中,仅露出两眼及呼吸孔,伺机捕食,以底栖虾蟹为食。
分布
繁殖
表现出卵胎性(胎盘胎生),胚胎最初以卵黄为食,然后通过特殊结构间接吸收富含粘液,脂肪或蛋白质的子宫液,从而从母亲那里获得额外的营养(参考文献50449)。具有拥抱的独特配对(参考205)。出生时产仔数 16厘米(参考号37816);爪哇形出生于11-16厘米WD,巴厘岛形出生于〜17厘米WD。生一窝幼仔1-2只;无生殖同步性(参考号58048)。 主要参考
保育
数据不足(DD) ;评估日期: 2017年6月22日
参考文献
- ↑ 古氏新𫚉,fishdb.sinica.edu.tw
- ↑ Neotrygon kuhlii,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