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桥
卞桥 |
名 称 :卞桥 由 来 : 因为泉林一带古为卞国 年 代 : 公元前690年左右 位 置 : 泗水县东部泉林镇卞桥村东 |
卞桥位于中國山東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东,跨于泗河之上,因为泉林一带古为卞国,故名“卞桥”。卞桥历史悠久,造形雅朴,雕饰精美,是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与赵州桥、卢沟桥及苏州宝带桥同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四大石拱桥之一。
卞桥始由春秋时期鲁国宣公(公元前690年左右)的大夫卞庄子所建,为8块石条的简易桥。相传楚汉相争时,韩信避难于桥下为报恩,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唐初李世民东争归经此桥,听人介绍人文典故之后,为扬皇威, 令魏迟恭(字敬德)重修此桥,至今桥下拱顶上仍镌刻有“敬德监造”字样。(公元 1183年)进行了改建,明代又进行了修补。建国后,在1978年和1998年2006进行了修复,至今在仍在使用。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古代桥梁史话》记载,卞桥“可能是全国罕见的晚唐建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卞庄子
卞桥始由春秋时期鲁国宣公(公元前690年左右)的大夫卞庄子所建,据司马迁著《史记》载: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大夫卞庄子,爱民如子、智勇双全。当地老虎为患,百姓饱受其害。有一天,大小两只老虎正为吃一头牛相斗,卞庄子拔剑要去刺虎。馆竖子急忙劝住他说“你看,两虎正争一头牛。争则必斗,斗则必有死伤。等他们斗完你再去刺,不是既省力又能博得连刺双虎的美名吗?” 卞庄子听从了劝告,静观两虎相斗,结果小虎死,大虎伤。卞庄子这才奔向前去,不太费力地刺死受伤的大虎,一举两得[1]。日后民间“坐山观虎斗”的谚语即来于此。孔子曾称赞“卞庄子之勇”,卞桥也因此而出名。明朝张祚的诗中这样写道:“山城寂寞草含秋,刺虎人亡胆气收。唯有当年桥上月,夜深还到水西头。”
简介
卞桥,是山东境内所存最早的古桥。该桥正处在山东中南部由兖州、曲阜通往临沂的古代要道上,在古代交通运输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古代桥梁史话》[2]记载,卞桥“可能是全国罕见的晚唐建筑”。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重修,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曾对部分栏板、望柱进行过补配。桥为东西走向,三孔联拱券砌。桥身长25米,宽7米,高6.5米,两端各有引桥35米。3孔拱形石桥洞,中间的大孔高约5米,东西两个小孔高约4米。3孔跨径4.5米,拱脚厚0.5米,拱顶厚0.4米,桥面两边各有14根望柱和13块栏板。
精美石雕
望柱顶部刻着方莲图案,栏板四周饰以云水花纹,中间是“太公钓鱼”、“卞庄刺虎”、“周处除三害”、“松下问童子”等几组浮雕,形象逼真,大小适宜,是石雕中的精品。桥身两端各有一对石狮相向,蹲踞于须弥莲花座上,光光的狮头可以看出这桥的年份了。券孔两侧顶上均镶有透雕龙首向南北两面探出。龙头栩栩如生,注视着河面,据当地人讲,这龙头有“镇水”的作用。拱脚处为莲花托石,桥墩下部为梭形迎水。
卞桥拱脚处的莲花托石,花瓣圆润肥大,带有显明的晚唐风格,托石以下部分应为晚唐建筑。其重修年代,从金大定二十一年算起,在时间上比北京卢沟桥还要早,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与赵州桥、卢沟桥及苏州宝带桥,同为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最早期石拱桥。因而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卞桥还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代石刻艺术画廊。它的石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石狮、兽头、须弥座、莲花托石等,采用线雕、浮雕、透雕、整体雕等各种技法,集古代雕刻艺术之大成。特别是桥面两侧的栏板图案,内容丰富,雕刻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组成了一条石刻艺术画廊。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3]。
实用
卞桥还是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优秀杰作。卞桥不仅造型美观,建造精工,而且布局巧妙,结构合理,经过精心设计,整座桥浑然一体,坚固异常。虽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主体建筑除桥面、望柱、栏板外,基本完整无损,照常通行载重车辆,是将桥梁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完美结合的典型。它集数学、力学、美学于一体,是古代桥梁建筑特别是拱桥建筑史上的杰作。因此,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4]。
景观
视频
卞桥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史记集解》 第4部分: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鬭鬭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鬭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国学大师
- ↑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豆瓣
- ↑ 历史名桥——卞桥 ,新浪博客 2011-7-24
- ↑ [转载]山东文保古建筑之--泗水卞桥,新浪博客 - blog.sina.com.cn/s... - 2010-12-16
- ↑ 泗水有座古卞桥 ,搜狐网 201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