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設計
因為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隻能防禦14英寸炮,顯得攻強守弱,於是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誕生了。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設計排水量、火力與北卡羅萊納級相同,重點加強防護力,因此儘可能的減輕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點優化裝甲防護。由於排水量受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及試用了一些未經全面測試的革新性新技術而使該級艦並不是十分成功,而且沒有安裝空調,但仍被公認為攻防比較平衡的、最優秀的條約型戰列艦。該級保持與北卡羅來納級相同的最大艦寬,縮小水線長度,動力艙室更加緊湊,造成航速略為降低,轉彎半徑較北卡羅萊納級稍大;採用單煙囪,增加側舷裝甲帶傾斜角度以及甲板裝甲厚度,防護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採用球鼻型艦艏以降低艦體阻力,並增大了主機功率。該級艦於1938年5月批准建造,同級四艘:南達科他號(BB57)、印第安納號(BB58)、馬薩諸塞號(BB59)、亞拉巴馬號(BB60),均於1942年間服役[1]。由於長寬比小,所以南達科他級戰列艦(1941)是美國唯一一級長寬比保持在6.5以下新式戰列艦。
服役情況
1942年10月26日,南達科他號同兩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一起參加聖克魯斯群島戰役,在海戰中擊落32架日本飛機,創造了一艘戰艦一天內擊落飛機的紀錄。 同年11月8日,馬塞諸塞號參加了北非的「火炬」登陸行動,炮擊停泊在卡薩布蘭卡港的法國讓·巴爾號戰列艦,16英寸大炮顯示了強大的威力,法國戰列艦被命中5枚炮彈,喪失了戰鬥力。2艘法國驅逐艦亦被擊沉。這是戰爭中美國軍艦第一次發射16英寸炮彈。 1942年11月14日夜間,南達科他號與華盛頓號戰列艦在瓜島海域和日本海軍霧島號戰列艦編隊遭遇,隨後的戰鬥即為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南達科他號在電路故障的情況下遭到日本艦隊集中攻擊,被1枚14英寸炮彈及40餘枚其他炮彈擊中,上層建築損傷嚴重,但艦體並沒有受到大的損壞。這是史上唯一一次確認的被敵人戰列艦擊中的美國戰列艦。隨後南達科他號進廠大修62天並換掉一門主炮。 南達科他級各艦隨後參加了包括菲律賓海海戰、萊特灣海戰、沖繩島戰役等其他盟軍大型行動,大多為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提供強大的防空火力掩護,以及為兩棲登陸作戰提供強大的對岸火力支援等。
戰後1947年該級艦開始陸續退役,1962年至1965年相繼報廢處理[2]。1965年馬薩諸塞號成為馬薩諸塞州的一個紀念館開始對公眾開放。亞拉巴馬號也作為博物館予以保留。
視頻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美軍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圖),搜狐,2005-04-30
- ↑ 南達科他級(1941年),環球網, 20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