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漫記系列九.沐浴在佛光里的國度(李芙)
作品欣賞
南行漫記系列九.沐浴在佛光里的國度
2020年初,一家人到老撾琅勃拉邦旅行,乘坐的是老撾航空公司一款僅有74個座位的老式飛機,機翼的發動機前有個裸露的螺旋槳,飛機雖然舊了點,但是機上兩名女乘務員的服務很貼心。一下飛機,仿佛穿越到四十多年前,映入眼帘的是蒼老而陳舊,寧靜而祥和,貧窮而文明的景象。
行走在琅勃拉邦,欣賞自然風光,感受老撾社會風俗和民族風情。老撾是老撾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是一個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北臨中國,南接柬埔寨,東臨越南,西北毗鄰緬甸,西南毗鄰泰國,國土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680萬。
縱觀歷史,老撾曾是真臘王國的一部分。1353年,法昂王建立瀾滄王國,定都琅勃拉邦。1560年,瀾滄王國國王塞塔提臘遷都萬象。1707年至1713年,瀾滄王國先後分裂為北部琅勃拉邦、中部萬象和南部占巴塞三個王國。1778年三個王國淪為暹羅(今泰國)屬國。1893年,法國與暹羅簽訂《法暹條約》,琅勃拉邦、萬象和占巴塞被併入法屬印度支那,淪為法國殖民地。1940年9月被日本占領。1945年9月15日宣布獨立,1975年廢除君主製成立老撾人民共和國,老撾人民革命黨是唯一政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老撾共有17個省,1個直轄市,分為上寮、中寮和下寮三大區;有老龍、老聽和老松等50個民族。琅勃拉邦是一座千年古城,是上座部南傳佛教的發祥地,佛教是老撾的國教。行走在琅勃拉邦的大街上,最好的建築是寺廟,最多的
建築是寺廟,據說老撾有2000多座寺廟,而琅勃拉邦就有600餘座。老撾的男子18歲之前都要有到寺廟修行的經歷,有的修完還俗,有的終身作了僧人。僧人在老撾是受人尊敬的階層,僧人的背後承載着人們敬仰的目光。在老撾有個傳承千百年的習俗——布施,每天拂曉,僧人穿着桔黃色的袈裟,在一位年長僧人的帶領下,打着赤腳排隊離開寺院到街上或村莊化齋。信佛的人把家裡的米飯、餅、水果、雞肉等食物放在自己家門前,待僧人經過時放到缽里,僧人回到寺院進餐,從中午到夜晚,他們不能再吃東西。
這次琅勃拉邦之行就有布施活動安排,天還沒亮,我們就來到政府規定的布施一條街,每個人手捧一竹簍米飯等待僧人們的到來。不一會兒,遠處燈光下一位年長僧人帶領一隊十幾歲的小僧人走了過來,我們懷着一份虔誠的心情把米飯分發給僧人,看着一個個稚嫩而肅穆的臉龐,心中升騰起一股敬畏,一絲柔情。
布施是老撾人一項很重要的事兒,他們相信布施對自己的未來前途至關重要。因為老撾人信奉,人人皆是佛,敬佛就是敬自己。
老撾旅遊開放的時間較晚,2019年中老開啟旅遊年之後,中國的遊客才逐漸多起來,琅勃拉邦是來老撾旅遊的打卡地,整個行程離不開佛教文化元素,參觀寺廟,觀看大皇宮,欣賞光西瀑布美景,參與布施活動是這次旅行的亮點。其中的一天自由行是了解老撾社會風俗的節點,我趕個早市,趕個夜市,早市上基本都是賣果蔬的,發現所賣蔬菜個頭很小,品相醜陋,但都是無農藥化肥的綠色食品,這在國內是很難見到的。夜市很熱鬧,售賣各種手工藝品和民族特色商品,人也很多,尤其是西方人更多;夜市毗鄰酒吧一條街,具有佛教元素的音樂在夜空里流淌,把琅勃拉邦的夜生活裝扮得豐富多彩。
行走在琅勃拉邦,當地人遇到你會雙手合十於胸前,主動問候:「薩拜迪」(你好)!也會遇到使用漢語的華裔後人。在老撾國家民族風情文化園就遇到一位華裔導說員,據他自我介紹,他的爺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第6軍93師的機槍手,抗戰勝利後因某種原因就留在了老撾,他作為交換生曾到雲南民族大學學習四年,畢業後分配到這裡當上了導說員,屬於國家公職人員,月收入200多萬老幣(基普),生活得很潤貼。目前老撾還是世界貧困國家之一,但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數卻是東南亞地區最高的。因為這裡全民享受免費醫療,免費教育。
行走在琅勃拉邦,最美的景點是光西瀑布,最愜意的是坐遊船沿湄公河逆流而上,品老撾咖啡,喝老撾啤酒,聽佛音裊裊,看「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感受老撾的山光水色,給人以無限遐想。
行走在琅勃拉邦,看不到紅綠燈,看不到交警,來往的車輛和摩托車依然井然有序,最讓人驚訝的是聽不到喇叭的喧囂聲。導遊告訴我,這裡的人都信佛,在他們心中人人都是佛,佛是不能驚擾的,所以不能使用喇叭。行走之中,看不到乞討者,見不到賣藝者,沒有偷盜行為,停在路邊的摩托車都不戴鎖,可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裡的人們知足而快樂地生活着。
哦,佛法無邊,國泰民安,人心向善,佛光燦爛。[1]
作者簡介
李芙,男,黑龍江省大慶人,大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