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手裡金鸚鵡
《南歌子·手裡金鸚鵡》 |
作品名稱: 《南歌子·手裡金鸚鵡》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
《南歌子·手裡金鸚鵡》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溫庭筠有七首《南歌子》小令,《草堂詩餘別集》在此調下有題「閨怨」。可見此詞是為閨中女子代言之作,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1]
目錄
詩詞正文
“ |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 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 雙雙金鷓鴣。 > |
” |
— <《南歌子·手裡金鸚鵡》>,<詩詞名句網> |
賞析
「手裡金鸚鵡,胸前繡鳳凰。」這是一個很有點氣派的公子哥兒,手裡擎的是名貴的鸚鵡,身上著的是繡着鳳凰的錦服。「偷眼暗形相」,這是女主人公的活動。「形相」,端詳、打量也。一「偷」一「暗」,一個思春心切又不無嬌羞的少女出來了。「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一番「形相」之後,女主人公很快地做出了嫁他的抉擇。在這裡,作者為人們展示了一個鳥的意象系列:活的鸚鵡、繡的鳳凰、抽象的富於像象徵意味的鴛鴦。唐人多以鸚鵡、鳳凰對舉,如駱賓王詩云:「鸚鵡杯中浮竹葉,鳳凰琴里落梅花。」又如杜甫詩云:「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但詞中的鸚鵡、鳳凰似乎只是為了招來鴛鴦。他端詳了半天,看到的是他手裡的鸚鵡、胸前的鳳凰,於是自然而然地,她想到了鴛鴦,選擇了鴛鴦。「不如從嫁與」一句頗覺突兀,而「作鴛鴦」又使「不如從嫁與」變得順理成章,意象的轉換揭示了少女的心理變化進程。
溫庭筠藉助民間藝術中常用的比興手法使這首流於淺近的詞饒有趣味,為人們描繪了一幅世俗的、平凡的而又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民間生活小景。
譯文
待嫁的女子手中正繡着金鸚鵡,胸前繃子床上繡着鳳凰。暗中左顧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這樣嫁給他,作一生的鴛鴦吧。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參考資料
- ↑ 《南歌子·手裡金鸚鵡》 古詩文網
- ↑ 《溫庭筠簡介 古詩文網
- ↑ 溫庭筠此詩平淡深情,寫出了世上最奇特的友情,熱愛生活的人才懂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9-10-20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