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縣
南康縣位於中國江西省南部。南康縣古稱"南野",秦、漢名"南野",三國時因"地接嶺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縣,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置南康縣。南康縣人口69.8萬,面積1844.9平方千米,耕地3.11萬公頃。1995年3月8日改名南康市,2013年11月12日改名為贛州市南康區。[1]
目錄
歷史沿革
秦時屬南壄縣地。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南野置南安縣。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名南康縣,因"地接嶺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太康三年屬南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屬南康國。齊、梁、陳、隋屬南康郡。
唐屬虔州。五代十國屬百勝軍。南康屬昭信軍。宋屬南安軍。元屬南安路。明、清屬南安府。民國時期先後屬贛南道和第十一、第四行政區。
1949年8月14日,南康解放,屬贛州分區(後為贛西南行政區直屬縣),1951年6月屬贛州專區,1954年屬贛南行政區。1964年屬贛州專區,1971年屬贛州地區。
1984年5月15日,設立大嶺鄉、唐西鄉、內潮鄉、圩下鄉;沙溪公社建鄉,更名為十八塘鄉。
1988年12月10日,撤銷風崗鄉、橫市鄉、赤土鄉、東山鄉,設立風崗鎮、橫市鎮、赤土鎮、東山鎮。
1994年5月4日,撤銷潭口鄉,將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潭口鎮管轄。
1995年3月7日,同意撤銷南康縣,設立南康市(縣級),以原南康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康市的行政區域。
2013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了贛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縣級南康市,設立贛州市南康區,同時將原南康市的潭東鎮、潭口鎮劃歸贛州市章貢區管轄。[2]
人口民族
位於中國江西省南部。人口69.8萬。主要為漢族,有畲、回、彝、壯、布依、瑤、黎、景頗8個少數民族,計9000餘人。面積1844.9平方千米,耕地3.11萬公頃。秦漢屬南野地,三國吳嘉禾五年(236)置南安縣,晉太康元年(280)更名南康。
南康縣是漢人南遷最早聚居區之一,東晉後歷代的中原漢人因為戰亂等原因,舉家南遷至南康落戶,形成了南康的漢人,即客家人。南康區總人口76萬。南康縣人口分屬於漢、畲、回、蒙古、藏、苗、彝、壯、布依、滿、侗、瑤、土家、黎、維吾爾、朝鮮、白、佤、土、倫佬等20個民族,共有198個姓氏。畲族主要分布在赤土、鳳崗、東山、龍華等地,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鏡壩、赤土、唐西、唐江、龍華等地。回族主要分布在唐江、蓉江、鏡壩等地。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鎢、金、鐵、鈷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野牛、豪豬、果子狸、鹿、虎、穿山甲等。土特產品主要有南康辣椒醬、南康柚子、南安板鴨、蜜餞。
名勝古蹟
主要有南台山、秀峰、天心岩、革命烈士紀念碑、陳贊賢烈士墓。1995年3月8日改名南康市。2013年11月12日改名為贛州市南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