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澗水奔向東海(賴維斌)
作品欣賞
南山澗水奔向東海
南山有松,鬱鬱蔥蔥;松下有澗,清泉奔涌。
晝顯澄澈,夜鳴淙淙;百轉千折,終入海中。
故鄉小池常入夢,最憶是澗水:出遠山,穿幽峽,過小巷,聚人氣,脈動一泓澄碧,造福一方生靈。
澗水清純,質量優良:手捧直飲,解渴提神;勺舀蒸煲,飯香湯甜;池浸濯洗,衣淨物潔;桶裝灌溉,蔬綠果溜。
澗水深泓,景觀優美:築壩成池,有如碧潭;水滿則溢,汩汩東去。游魚閃躲,小蝦起落;荇草飄忽,波光隱現。
春風吹皺澗水,桃花梨花應時而開,嫣紅雪白爭奇鬥豔;蜜桃赤梨接踵而熟,枝葉紛披掩映其間。男孩爬樹摘桃,歡呼雀躍;女孩臨池洗梨,笑靨如花。夏季澗水清涼,使人愛不釋手,而或山洪爆發,一泄數米,橫溢巷道,浪浪驚心!秋日朗照山澗,池水常顯空明,目光盤桓此處,心境煥然澄清。隆冬天寒地凍,澗水卻蘊溫暖,令人喜出望外,頓覺山川有情。
澗水所經小巷,居南山村東口,隔村腹地數里,故名隔口。隔口6戶人家,鄰水而居,對門而棲,因祖輩從各方遷徙至此,姓氏均不同,但惜緣相助,休戚與共,和諧巷風世代傳揚。在這澗水清流、桃花盛開、鄰里關愛、古韻濃郁的地方,少兒潛心讀書,搭建進步的階梯;青壯安居樂業,耕耘希望的田野;耄耋頤養天年,沐浴溫馨的晚霞。山川資俊秀,僻隅亦崢嶸。攜大森林精氣而來的澗水,日夜滋養着隔口靈性。伴隨祖國改革開放征程,隔口走出了播撒文明的書店經理、光彩照人的舞台主演、誨人不倦的大學教師、忠於職守的機關幹部、技術精湛的國網高工、英姿颯爽的部隊軍官,也嫁出了風姿綽約的賢惠新娘……
南山澗水流淌千年,崢嶸歲月獨放異彩。1929年5月22日、6月18日,毛澤東、朱德兩次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自上杭縣古田鎮進抵龍巖縣小池鄉,當晚都在贊生店部署攻打龍巖城(「三打龍巖城」之首打、三打序曲)。小池人民大力協助紅四軍備戰,積極配合其封鎖交通,增強其兩次進攻龍巖城的突然性。隔口是小池盆地東進龍巖城必經峽谷入口,地勢險要,攻守自如,遂成紅四軍重要前哨陣地。紅軍飲馬南山澗水,而後揮師龍巖古城;小池百姓簞食壺漿,夾道歡送鐵軍出征。這是一幕多麼壯麗、感人的出師場景啊!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何城不可下?在閩西特委發動群眾密切配合(封鎖消息、傳遞情報、暴動策應、踴躍支前)下,紅四軍「三打龍巖城」均告捷,昭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真理,它與三克龍巖標誌成熟的運動戰軍事思想交相輝映,並與半年後召開的古田會議精神三峰並立,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三大創穫。有關資料記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召開前兩天,1929年12月26日,紅四軍為擴大安保範圍,再次派出重兵扼守古田鄰鄉小池,在南山村東隔口兩邊高山上均架設機槍,嚴密警戒龍巖城方向。戰地斜陽,輝映小池軍旗紅;險關曉月,傾聽南山澗水鳴。「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人民軍隊的軍魂得以在閩西紅土地鑄造。
南山澗水征途遠,百轉千折入東海。它出隔口,進小池溪,上承連城縣萬安溪,下啟九龍江百里程。福建第二大河九龍江,始發龍巖,流經漳州,終抵廈門,匯入台海,全長258公里,縱貫閩西南12個縣(市、區),滋潤着清新福建的半壁江山,支持着海西騰飛的重要一翼,洋溢着青春中國的東南風采,吟唱着青山碧海的深沉戀歌。當我想到故鄉小池南山腳下這道清流,竟是八閩母親河正源活水之一,感恩之餘,更生敬意!南山澗水雖纖細,但它攜手眾多幽谷清泉,終於聚成滔滔九龍江,串起悠悠三地情。1932年4月,紅一軍團自龍巖順流而下,攻占漳州,威震廈門;抗戰軍興時,廈門大學從鷺島溯流而上,穿越漳州,播遷龍巖。閩南知青,插隊閩西山鄉列首選;閩西學子,負笈閩南高校成常態。
澗水,青山的乳汁,生命的養料,江海的源泉,家園的靈魂。奔騰是您的性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頑強是您的毅力,「創業艱難百戰多」;奉獻是您的美德,「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清純是您的本質,「質本潔來還潔去」。
南山澗水,暢飲您的瓊漿,我的生命茁壯成長。幼年、童年、少年,17載並不短暫。您不舍晝夜流經隔口,隨時饋贈我珍貴的恩澤,卻不求回報,一路前行,持續造福萬千生靈,即使融入瀚海,也激濁揚清,升為碧空雲霓,而後化為甘霖,普降大地,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您啟迪世人:小分子可有大格局,正能量方與天地存。
南山澗水,徜徉您的身旁,我的生活充滿陽光。日日看着曲水流觴,詩意的想象展翅飛翔;夜夜聽着弦歌不輟,夢中的世界山水含芳。當我追尋您的足跡,就讀碧波簇擁的廈門大學,朝暉夕陰,多在海中領略。這情形只緣:雪浪中有您的倩影,浮力中有您的能量。[1]
作者簡介
賴維斌,男,1962年12月生於福建龍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