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

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内容简介:由于人类干扰,华南许多原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急需进行植被恢复重建。而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宜种类即工具种的筛选是重要的一环。《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选编了适于华南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183种植物,这些植物既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也有经济植物和普通绿化植物,其共同特征是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书中绝大多数种类都在多年生态恢复实践中得到验证。《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可供农林工作者和生态恢复工作者参考。

目录

图书信息

书名: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

作者:任海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560961088

开本:16开

定价:180.00元

内容简

《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内容简介:由于人类干扰,华南许多原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急需进行植被恢复重建。而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宜种类即工具种的筛选是重要的一环。《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选编了适于华南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183种植物,这些植物既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也有经济植物和普通绿化植物,其共同特征是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书中绝大多数种类都在多年生态恢复实践中得到验证。《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可供农林工作者和生态恢复工作者参考。

图书目录

松科

湿地松

马尾松

杉科

杉木

罗汉松科

长叶竹柏

木兰科

木莲

灰木莲

海南木莲

白兰

乐昌含笑

含笑

火力楠

深山含笑

观光木

番荔枝科

鹰爪花

假鹰爪

瓜馥木

大花紫 玉盘

紫玉盘

樟科

毛黄肉楠

阴香

樟树

肉桂

黄樟

厚壳桂

黄果厚壳桂

山胡椒

山苍子

胶樟

轮叶木姜

短序润楠

扁果润楠

酢浆草科

阳桃

海桑科

无瓣海桑

瑞香利

土沉香

大风子科

山桐亍

天料木科

嘉赐树

红花天料木

山茶科

杨桐

海南红楣

油茶

广宁 红花油茶

米碎花

大头茶

荷木

红荷木

石笔木

六瓣石笔木

桃金娘科

柠檬桉

窿缘桉

大叶桉

尾叶桉

白干层

番石榴

桃金娘

黑嘴蒲桃

野牡丹科

多花野牡丹

野牡丹

毛稔

谷木

红树科

竹节树

秋茄树

红海兰

金丝桃科

黄牛木

藤黄科

多花山竹子

岭南山竹子

杜英科

水石榕

毛果杜英

山杜英

梧桐科

蝴蝶树

翻白叶树

两广梭罗

假 苹婆

大戟科

土蜜树

海漆

白背算盘子

香港算盘子

血桐

白楸

越南叶下珠

山 乌桕

乌桕

蔷薇科

枇杷

腺叶桂樱

大叶桂樱

含羞草科

大叶相思

台湾相思

厚荚相思

马占相思

南洋楹

黑格

白格

新 银合欢

猴耳环

苏木科

凤凰木

格木

短萼仪花

无忧花

油楠

东京油楠

任豆

蝶形花科

海南 黄檀

白花油麻藤

海南红豆

金缕梅科

阿丁枫

枫香

米老排

红苞木

半枫荷

壳斗科

米锥

甜槠

罗浮栲

黧蒴

红锥

吊皮锥

麻栎

榆科

朴树

白颜树

木麻黄科

木麻黄

桑科

见血封喉

小叶胭脂

粗叶榕

对叶榕

榕树

变叶榕

黄葛树

冬青科

梅叶冬青

铁冬青

檀香科

檀香

芸香科

降真香

柑橘

三叉苦

楝叶吴茱萸

苦木科

鸦胆子

橄榄科

橄榄

楝科

麻楝

苦楝

无患子科

龙眼

荔枝

柄 果木

槭树科

罗浮槭

省沽油科

野鸦椿

圆齿野鸦椿

漆树科

人面子

盐肤木

山茱萸科

香港四照花

八角枫科

八角枫

五加科

鸭脚木

柿科

野柿

罗浮柿

山榄科

水 石梓

铁榄

紫金牛科

蜡烛果

山矾科

光 叶山矾

夹竹桃科

羊角拗

倒吊笔

茜草科

鱼骨木

山石榴

狗骨柴

黄栀子

团花

九节

草海桐科

草海桐

紫葳科

猫尾木

马鞭草科

海榄雌

祯桐

柚木

山牡荆

棕榈科

假槟榔

鱼尾葵

散尾葵

禾本科

野古草

地毯草

青皮竹

狗牙根

弓果黍

假俭草

象草

钝叶草

中文名索引

学名索引

参考文献

推荐

《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序言

目前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95亿公顷,其中原始林面积低于6%,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占较大比例(Li,2004)。与地带性天然林相比,退化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群落或系统结构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差。在自然条件下,退化生态系统形成顶极植被相当慢,有的需要几百甚至几千年。鉴此,通过人工造林,使之尽快向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态功能完善的天然项极植被恢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和林业实践的重要课题(Renetal,2007a)。

应该说,我国过去50多年通过人工造林进行植被恢复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植被恢复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种植了大量种类和结构单一的人工林(大部分是纯针叶林,其群落种类单一,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种植密度大,林下缺乏中间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生态完整性和生态过程不全),大量使用外来种(如大量种植桉树和湿地松可能会对原有植被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忽视了植被生态系统健康所要求的异质性(出于管理方便或经济目标考虑,这些人工林大都以均质性出现,不具备健康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忽略了物种问的生态交互作用(包括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未能考虑),忽略了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植被净化空气、固碳和水土保持功能考虑不够),较少关注珍稀濒危种和特有种(较少开发乡土适生种类种源)等等(解焱,2002;任海等,2008)。[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