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千年古道擅風月(唐高翔)

千年古道擅風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千年古道擅風月》中國當代作家唐高翔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千年古道擅風月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在距零陵城區100多里的石岩頭鎮,有一條千年湘桂古道。它蜿蜒盤旋在東邊黃花嶺下,長約30公里。它一頭連着有"八桂重鎮""桂北第一重鎮"之稱的廣西全州縣黃沙河鎮,一頭連着零陵的石岩頭鎮(輻射周邊大慶坪、水口山、西頭、新宅里等廣闊區域)。

"青松來風吹古道,綠蘿飛花覆煙草"。昔日的石岩頭鎮湘桂古道,穿村莊、跨田野、走山林、越谷川。古道曲折蜿蜒,兩側既有峰巒疊嶂,溝谷縱橫,懸峭屏連。也有綠藤蘿蔓、青松翠柏、炊煙裊裊、花木叢生。古道修建就地取材,多是開挖山中的石頭,用青石板鋪就。古道在沒有人煙的地方,往往不隔幾里,常建有一座涼亭,涼亭修建的資金是千家萬戶籌集的,亭以大青石為基,用青磚徹成,上面蓋上黛瓦,亭子周邊還栽上柏樹桂樹,供行人遮風擋雨,納涼歇息。亭子壞了,常有人義務修繕。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隨父親到黃沙河去,踏着青石板鋪就的古道,一路崎嶇曲折,當中走過7、8個村子,穿過4、5個田洞,翻過10多座大山,經過5、6個亭子。

石岩頭鎮地處零陵西南,屬丘陵山區,鎮內峰巒疊嶂,群山起伏,地處偏僻,交通閉塞。距北邊零陵縣城100多里,之間路途遙遠,古時沒有公路,不能通車。因為,從石岩頭鎮出發到零陵縣城再輾轉出去非常不便,那時,這裡的人們要想接觸外面的世界簡直是難於上青天。而恰巧就在該鎮隔着西邊黃花嶺一座大山的廣西黃沙河鎮離石岩頭鎮很近,它為這裡的人出去找到了一條捷徑。

黃沙河地處湘桂要衝,是嶺南重鎮。這裡,湘水從南向北穿過古鎮,橫貫湘桂南北,它上接灕江,下溯洞庭,可通江達海,走向全國,放眼世界。民國時期,修了鐵路,黃沙河更成為湘桂咽喉,交通要塞。古時候,黃沙河一直人文薈萃,物資阜盛,店鋪林立,車來人往,極度繁華。

舊時候,石岩頭鎮的先輩們為了走出大山,打通與黃沙河交通阻塞的瓶頸,加強與外面世界的聯繫和溝通,也為了方便後代兒孫。他們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披星戴月,戰天鬥地,一代一代的努力,一代一代的奮鬥,硬是在石林、大山、峽谷深處開鑿修通了一條30多公里的湘桂古道。當中穿過20座山峰,跨過30多個溝壑,經過40多個村莊,單鋪就的青石板20公里,架橋30多座,過去沿路還經常蛇蟲出沒,虎豹成群。工程量巨大,施工困難,危險係數高。"出師未捷身先去,長使英雄淚滿巾"。為了修這條古道,不知有多少先人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又不知有多少人為此損傷了身體,甚至葬送了寶貴的生命。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古道西風瘦馬"石岩頭的湘桂古道從我們村"李子凹李子凹,地下埋銀十八窯"的土名叫李子凹繞過。每當秋日,夕陽的餘暉映着漫天彩霞,經過山凹曲折的古道伴着村里裊裊炊煙和着金色的山嶺在夕陽餘輝映照下充滿着無窮的畫意詩情。

湘桂古道何時所修?何時所建?少時,我問起父親,問起爺爺,父親回答不知道,爺爺回答不知道。他們只告訴我這條路很少就看到、走過,只告訴我這路哪兒被洪水衝去了石板,便有好心人組織出錢出力修理。"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記得童年,我在家鄉與夥伴們放牛,放牛的路上經過一段古道。那古道全是青石板鋪就,沿山勢轉移,跌宕起伏,有的在平地,有的在山下,有的在草叢。有溝壑的地方就按溝壑的大小用寬窄不一的巨石架起石橋,記得兒時走在古道上,發現青石板早已磨出凌角,石橋上長出厚厚的苔癬。

"夕陽古道催行晚,聽江聲淚染心寒。」"揮手自茲去,嘯嘯班馬鳴"。由於古道是石岩頭鎮一帶(含大慶坪、西頭、新宅里)通往外界的唯一要道,也是廣西黃沙河、廟頭、大碧頭一帶人們走進石岩頭的道路。昔日的古道人員熙熙攘攘,往來穿梭,無論是天晴下雨,白天黑夜,每天從古道經過的人都絡驛不絕 , 非常熱鬧。他們當中有挑着貨架、擔着茶葉的小販,有馱着藥材、運着鹽巴的客旅,有赴省進京趕考的士子,有求財謀利的商人,也有投宿匆匆趕路的行人。

"芳草侵古道, 飛馬長嘶鳴"。穿過歲月的時空,佇立古道,我仿佛看到那幽幽古道上走着一隊隊馬幫。馬幫的蹄印,得得叩擊着耳膜,清脆的馱鈴,穿過野花滿徑的石板路,溫潤着無邊的夢幻,消失在遙遠的天邊。"長城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我又好象看到,在十里長亭,妻子送別丈夫,母親送別兒女,那含淚不舍的鏡頭……。我還似乎看到那年輕的學子求取功名未遂失神落魄,無限痛苦的情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多少年來,一個個生離死別、背井離鄉、求功求利的故事在古道上演……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蒼海桑田,山河巨變,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進步,時空的遷移。特別是改革開發,城市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道也變更着自己的命運。先是石岩頭鎮通向零陵縣城公路修通,拉近了與外面的距離,鄉親們出去不再願徒步行走,也不願手提肩扛再走古道。再後來是在古道的基礎上修通了石黃公路,許多古道被新修的道路覆蓋,留下的古道也變得荊棘叢生、雜草遍地,成了斷瓦殘垣。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如今的古道已如老態龍鐘的老人行人變得稀少,熱鬧的古道成了昨日黃花,顯得蕭條、冷落。古道一天天是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許多已經破損或找不到蹤跡。

[1]

作者簡介

唐高翔,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