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十界

來自網絡的圖片

十界,宗教用語,天台宗合稱六道(凡)四聖為十界。又稱十法界。此概括一切凡聖迷悟之境界,即(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十界

性質 佛教用語

定義 天台宗合稱六道(凡)四聖為十界

別稱 十法界

十界簡介 十界(又名十法界或十界為果)是佛教術語,將佛和眾生分為十大類。十界分別是指: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和佛。前六項稱為六凡,後四項稱為四聖,合稱為六凡四聖。

經論中雖無'十界'二字之明義,但依《法華經》卷六〈法師功德品〉謂,自下阿鼻地獄至上有頂中有種種語言聲音︰阿修羅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大智度論》卷二十七謂有四種道︰聲聞道、辟支佛道、菩薩道、佛道,復有六種道︰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阿修羅道,可知十界之思想自古即已存在。

此中,地獄界是指地下八寒八熱的牢獄;犯上品之五逆十惡者生於其中,受無窮之極苦。畜生界指披毛戴角麟甲羽毛四足多足之生類;造中品之五逆十惡者受生其中,互相吞啖,受苦無窮。餓鬼界在地下五百由旬之處;造下品之五逆十惡者生於其中,不得飲食,受苦無窮。修羅界具稱阿修羅界,位於大海底,懷猜忌心勝他心修下品十善者受生其中,常與諸天鬥爭而憂惱苦逼。人界在須彌四洲,持五戒,具修中品十善者受生其中,常貪惜自身戀着眷屬,苦樂交錯。天界是修上品十善又兼修禪定者之受報處,有三界二十八天之別;此雖為勝妙之果報,但福報享盡,亦不能免天人五衰之下場。以上統稱為六道。

聲聞界為小乘之境界,屬此界者聞佛之聲教、觀四諦之法而證空理,終入無餘涅盤,灰身滅智。緣覺界亦是小乘之境界,屬此界者觀十二因緣而證空理,然獨樂善寂亦入無餘涅盤。菩薩界為大乘之境界,屬此界者起四弘誓願,修行六度以期成佛。佛界為大乘究竟之境界,乃因行成就,二利果德圓滿之極位。

此外,關於十界之異名'十法界',在《法華經玄義》卷二(上)、《佛祖統紀》卷五十均有詳細的說明。

摺疊編輯本段四聖六凡 四聖

○佛界:以諸佛三覺之法則,而在諸佛萬行具足之境界。

○菩薩界:以菩薩自覺覺他之法則,而在菩薩二行成就之境界。

○緣覺界:以緣覺觀因緣之法則,而在緣覺悟真空之境界。

○聲聞界:以聲聞修四諦之法則,而在聲聞證真空之境界。

六凡

○天界:以天上善禪定之法則,而在天樂勝身勝之境界。

○人界:以人中善之法則,而在人苦樂夾雜之境界。

○修羅界:以修羅下善好鬥之法則,而在修羅戰鬥之境界。

○餓鬼界:以餓鬼下惡之法則,而在餓鬼飢餓之境界。

○畜生界:以畜生中惡之法則,而在畜生舌啖之境界。

○地獄界:以地獄上惡之法則,而在地獄極苦之境界。

摺疊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一)佛界

在〈觀心本尊抄〉有:「佛界難以顯現」(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如果要勉強講出佛界境涯的話,那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生命的智慧,稱得上是菩薩實踐最終極的無限慈悲,不為任何東西所沾污的,充滿清淨的生命。正如御書所說:「相信《法華經》是因為在人界裡具足著佛界的緣故」(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一樣,堅強確信顯現佛生命的御本尊的一念就是佛界。將別人的痛苦視作為自己的痛苦來接受,這樣的慈悲行動,就是以佛界的巨大生命力為基礎而表現出來的。

(二)菩薩界

為了尋求佛的領悟而勤勵於佛道修行(求道),更為了別人的利益而作出貢獻(利他),它是一種祈求幸福的生命狀態。

大聖人就有關菩薩界曾這樣說過:「於六道凡夫之中,有輕自身重他人,以惡向己,以善與他人為念的人。」(〈十法界明因果抄〉,日文御書全集四三三頁)

「於六道凡夫之中」即是說在現實世間之中,與人們一起共嘗痛苦和悲傷,與惡的根源鬥爭,對人們實踐拔苦與樂的菩薩實踐。祈願自他也幸福的,就是菩薩心腸。

到二乘為止,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相反,菩薩界是「為了他人」、「為了法」而奉獻自己的境涯。由於滿心關懷別人和慈悲的心,故此,在〈觀心本尊抄〉有:「不顧他人死活的惡人尚且慈愛妻子,這就是菩薩界的一部分了。」(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

(三)緣覺界

隨著接觸到自然界的現象和周圍的緣,直接地學習改變自己的原理的生命狀態。

以上兩者稱做二乘,故此,在〈觀心本尊抄〉有:「世間的無常在眼前出現,人界之中又怎會沒有二乘界呢!」(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

這是指出二乘領悟到六道生命受到外界的緣影響而變動,於是主動地去追求永恆不變的法,這就是聲聞、緣覺的特質。然而,由於二乘過份熱衷於自己的成就,欠缺了對他人的關懷和慈愛,就會容易陷於增上慢和利己主義。

(四)聲聞界

本來是指聽到佛的聲音而追求領悟的意思。釋迦的出家弟子被叫做聲聞。一般來說,是指那些學習過去賢人、哲人的教導,進行改變自己的生命的境涯。

(五)天界

「喜悅就是天界」(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從痛苦中解放出來,欲望獲得滿足時那種滿足感和喜悅的生命狀態。然而,天界的喜悅並非永遠持續的,它只不過是容易崩潰的暫時性的感受。

還有,當欲望滿足至頂點時,第六天魔王便會發揮出破壞自身生命的作用。

此外,天界的境涯,並未根本的解決生老病死這人間的苦惱。就算是喜悅,卻因沒有生命之法的智慧,所以不能達至根本的解決。

人界和天界加上四惡趣稱為六道。一般人的境涯大致上是在這六道內往返(六道輪迴)。至於經過努力意圖改變自己的意識,從而獲得的境涯,叫做聲聞、緣覺、菩薩、佛,合稱四聖。六道會受到外界的緣所左右,而四聖是有意識地去進行改革自我的境涯。

(六)人界

「平靜就是人界」(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它是指一般世間的人性。由於能理性地控制欲望和衝動,跟周圍的人和社會保持調和,表現出平穩的生命狀態。

這個人界的特質是有從三惡道、四惡趣來判斷事物善惡的力量。大聖人說:「賢明的名為人。愚蠢的稱為畜。」(〈崇峻天皇御書〉,日文御書全集一一七四頁)

沒有向著人的境涯來努力,便沒有持續的決心。人界是十界的中間,因為具有容易往上或向下變化的一面,所以人界很難持續。

實際上,因為世間充滿著惡緣,所以很難「活得像人」。因此,要不停地鞭策、自我努力,可以說,人界是「戰勝自己」的境涯的第一步。

(七)修羅界

「諂曲就是修羅」(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自我意識強盛,以自己為中心,故此不能正確的認識事物,甚至損害他人的尊嚴的生命狀態。有時候更戴著「仁、義、禮、智、信」的假面具,一派假仁假義,這不外是要表現自己比他人優勝的利己心作祟。

上面所說的地獄、餓鬼及畜生稱為三惡道,加上修羅便稱為四惡趣了。這些都是痛苦的境涯、不幸的生命狀態。修羅與三惡道的分別,在於修羅的自我意識比較強,表現出理性的一面,這是較為特別的。

(八)畜生界

「愚痴就是畜生」(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畜生本來是指人以外的動物,它的特徵是隨著一己的欲望和本能來行動,失去了規控自己的智慧的生命狀態。而且,對於弱者就顯得尊大,面對強者就會逃避或顯得卑躬屈膝。

大聖人說:「畜生的心是欺弱畏強的。」(〈佐渡御書〉,日文御書全集九五七頁)忘記了身為人的良心,以弱肉強食這「實力理論」來行動,就是畜生界。就如在戰爭中殺虐的行為,便是「實力理論」的極限。從這個意義來看,也可以說人心是住著「最危險的野獸」。

此外,沒有反省愚昧自己的力量,沒有報恩的心意,忘恩負義的心,也是畜生界。

(九)餓鬼界

「貪婪就是餓鬼」(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被利己的欲望所支配,對於財富、名聲、快樂都貪得無厭,毫不滿足的生命狀態。

當然,欲望這東西亦有善惡兩方面。就如食慾。實際上,如果人沒有了欲望,便不可以生存。另一方面,欲望也是令人進步、向上的原動力。

但是,身處餓鬼界時,欲望卻不能朝著創造的方向,令人成為了欲望的奴隸。

(十)地獄界

「瞋怒就是地獄」(日文御書全集二四一頁)。地獄的「地」是最低的意思,而「獄」是被束縛、不自由的意思。被破壞性的衝動所支配,不單使自己,甚至連其他人和事物也陷於破滅的生命狀態,連續不斷地處於毫無喜悅、歡樂和希望,逃也逃不掉的悲慘苦惱之中,而且還處於無奈的絕望淵底的境涯。

被病痛、貧窮、家庭不和,以至被公害、戰爭等筆墨難以形容等苦惱所困擾的情況,可以說是地獄的真實寫照呢![1]

參考文獻

  1. 十界,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