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
北斗 |
中文名稱;北斗 別名;指極星,北斗七星 形狀;斗形,勺形 數量;七顆 |
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斗身,古曰魁;玉衡、開陽、瑤光組成為斗柄,古曰杓。
北斗七星從斗身上端開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β、γ、δ、ε、ζ、η,古代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 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1]
目錄
簡介
"北斗"一詞的本義是指北方夜空中接近北極點的一個星組(星官),其形狀如舀水的斗勺,故名。它與位於低緯度(就赤道坐標系而言)上的"南斗"星相對應。"北斗"星的命名時代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在舊石器時代,人類還不會有專用的舀水器具。我們注意到斗是專用的舀水器具,與水的關係極為密切。而"五行"之"水",正好位配北方。因此,"北斗"的命名,應當與"五行"觀念和理論的出現在同一時期。北斗的命名者,必須是中緯度(北緯30-40度)地區的居民。因為對地近赤道的部族而言,北斗時隱時顯,不能成為可靠的時間指示器。北斗的命名者,應當是農耕民族。因為北斗的斗柄能指示季節(北斗東指,天下皆春;北斗南指,天下皆夏;北斗西指,天下皆秋;北斗北指,天下皆冬)。北斗星命名的時候,可能已經出現了天子。因為北斗繞北極旋轉,這隱含着"帝王居中(居北極)"的概念。
相關記載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對北斗七星的觀察早有記錄,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記載,始見於漢代緯書。最初有兩種名稱,一為《春秋運斗樞》所記。曰:"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斗。"道教形成後,以北斗為天神加以崇拜,並對之作種種神學解釋。
《雲笈七籤》卷二十四《總說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樞,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機,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權,魄精斗次行;第五星名曰玉衡,魄靈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開陽,魄靈斗次行;第七星名曰搖光"。同時又稱北斗有九星,為九皇之神,謂"北斗九星,七見(現)二隱"。
《雲笈七籤》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職位總主》雲:"《黃老經》曰:北斗第一天樞星,則陽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則陰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璣星,則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權星,則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則丹元星之魄靈也;第六?#93;陽星,則北極星之魄靈也;第七搖光星,則天關星之魂大明也。"
(下第八、九星略)其後又引《河圖寶錄》敘述九星之姓諱及職掌。以上《雲笈七籤》所述北斗七星之名,即據緯書《春秋運斗樞》。
二為《洛書》所記。它除記上述七名外,又記有另外七個名稱,曰:"開陽重寶,故置輔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司命,第二曰司祿,第三曰祿存,第四曰延壽,第五曰益算,第六曰度厄,第七曰上生。"
另一批道書則據此以述北斗七星,只把次序作了顛倒。如《北斗治法武威經》所云:第一天樞,名魁,字司命,第二天任,名?,字司祿,第三天柱,名?,字祿存,第四天心,名?,字延壽,第五天禽,名?,字益算,第六天輔,名?,字度厄,第七天沖,名魒,字上生,……"並各有具體職掌。
《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等,亦稱"司命"、"司祿"等為北斗七星之名,並有紫光夫人感蓮花化生北斗七星的故事流布民間。
略雲:龍漢時有一國王名周御,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於蓮池中沐浴,忽感蓮花九朵化生九子。長為天皇大帝,次子為紫微大帝,其餘七子為司命、司祿、祿存、延壽、益算、度厄、上生七星(也稱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紫光夫人亦號北斗九真聖德天后,道身玄天大聖真後,……
《河圖帝覽嬉》曰:"斗七星,富貴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祿;其中一星,主壽夭。""斗主歲時豐歉。"
也稱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北斗地圖- 北斗衛星地圖、2023高清版 , 八九網,2023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