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鸞鎮
包鸞鎮 |
中文名 : 包鸞鎮 所屬地區:重慶市豐都縣 |
包鸞鎮,隸屬於重慶市豐都縣,地處豐都縣城東南部,東接仙女湖鎮,南鄰涪陵區的大木鄉,西靠羅雲鄉,北與湛普鎮、三合街道相連,距豐都縣政府駐地22千米, 區域總面積175.63平方千米。 清初,包鸞鎮境域屬南岸九甲;1992年,由包鸞鄉改設包鸞鎮。 截至2018年末,包鸞鎮戶籍人口為28888人。 截至2020年6月,包鸞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龍井社區桐山路126號。 包鸞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肉牛、家禽為主。 2018年,包鸞鎮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包鸞鎮境內有淺丘、山嶺、小盆地,屬立體型地貌;境內最高峰白岩千位於齊新村,海拔1800米;最低點雪玉洞位於紅花坡村,海拔385米。
氣候
包鸞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6.6℃,極端最低氣溫6℃(1980年2月12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40℃(2008年9月3日);最低月均氣溫-3℃(1980年1月);年平均降水量1087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8月,5月最多。
水文
包鸞鎮境內主要河道有包鸞河、飛仙洞河、老龍洞河3條,總長40千米;河網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1.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包鸞河,從彈子檯至長江,流經境內彈子檯、新溪、包鸞、鴿子壩、華坪等,長25千米,流域面積0.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老龍洞河、飛仙洞河等。
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
包鸞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礦、鋁礦、鉀礦、石英沙、石灰岩等,其中石灰岩儲量80億噸,地質儲量80.8萬噸,已經開發的有石灰岩礦,位於亭子埡村,礦區面積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30億噸,可采量25億噸,年產量5000萬噸。
人口
2011年,包鸞鎮總人口3061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85人,城鎮化率8.5%;另有流動人口283人。總人口中,男性15864人,占52%;女性14752人,占48%;14歲以下6073人,占19.8%;15—64歲20365人,占66.5%;65歲以上4178人,占13.7%;其中80歲以上老人726人,占2.4%,100歲以上1人;人口以漢族為主,占98.4%;有土家、回、彝3個少數民族,共27人,占1.6%。2011年,包鸞鎮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3.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6.1人。 2017年末,包鸞鎮常住人口為18547人。 截至2018年末,包鸞鎮戶籍人口為28888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包鸞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769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930萬元,農業總產值38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87元,完成本級財政收入11.98萬元。 2011年,包鸞鎮財政總收入1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18萬元,比2010年增長25%;人均財政收入205元,比2010年增長18%。2011年,包鸞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055元。 2018年,包鸞鎮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2011年,包鸞鎮有耕地面積5.2萬畝,人均1.7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2萬畝,林地面積16.5萬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1200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4700萬元,2011年達到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2.5%;農業增加值4500萬元。包鸞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包鸞鎮生產糧食1.9萬噸,人均642千克,其中水稻7267噸,小麥498噸。包鸞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花生等。2011年,包鸞鎮烤煙種植面積750萬畝,產量15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315畝,產量712噸,其中花生218噸,芝麻2噸;蔬菜種植面積7965畝,產量1.2萬噸,主要品種有根類、白菜等,其中根類3564噸,白菜1322噸。包鸞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肉牛、家禽為主。2011年,包鸞鎮生豬飼養量4.4萬頭,年末存欄2.1萬頭;羊飼養量1.3萬隻,年末存欄0.7萬隻;牛飼養量1.9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家禽飼養量60.9萬羽,上市家禽36.4萬羽。2011年,包鸞鎮生產肉類2130噸,其中豬肉1304噸,牛肉742噸,羊肉84噸,禽蛋469噸。2011年,包鸞鎮水果種植面積500畝,產量16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李子、梨等,其中柑橘1000噸,梨300噸。包鸞鎮漁業以草魚、白鰱為主。2011年,包鸞鎮魚塘養殖面積200畝,產量50噸;水產品總產量0.8萬噸;漁業總產值5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