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均衡
动态均衡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录
名词解释
动态均衡一种与静态均衡相区别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 并不涉及均衡状态本身的定义,而是将时间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 变量,研究价格、产量等各种变量在两种均衡状态之间的运动或调 整过程。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更 加接近于现实。例如,20世纪30年代舒尔茨(美)、丁伯根 (荷)、卡尔多(英)等人在分析像农产品这类生产周期长且调节供 给需要较长时间的商品时,提出了“蛛网理论”。该理论研究的主 要内容是,当某种商品价格发生波动后,将引起该种商品下一生产 周期的产量发生什么变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运动间题 。
在前面均衡价格理论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如何形成的,然后根据供求定律得知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动时,相应的均衡量将如何变动。但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并没有详细说明在动态的时间序列中,这些变量之间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与稳定的条件,称为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与恢复等变动过程,称为动态均衡分析。蛛网模型即是引入时间因素来进行市场的动态均衡分析的模型。
蛛网模型又称蛛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关于动态均衡分析的微观经济理论,它是运用弹性理论来考察某些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其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因本期价格对下期产量影响所产生的均衡的变动的图形绘出时形若蛛网,故称为“蛛网理论”。 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商品的本期产量 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量 ;商品本期的需求量 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 。 除了上述基本假设外,还必须假设存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和产量不存任何人为的限制,且产品本身不易储存,必须尽快出售。因此,蛛网模型常用于农产品在较长时期的价格与产量变动过程,如生猪、西瓜等。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魅力无穷,搜狐,2022-11-20
- ↑ 诗酒趁年华 | 品中国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