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七闽四海东南曲
《劝学·七闽四海东南曲》是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陈普作品之一。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陈普成年后,潜心探研朱熹理学。宋咸淳末,闻会稽韩冀甫倡道浙东,其学以朱熹理学为宗,遂往游其门。经数年刻苦磨砺,终精通经史,学识超群,名闻闽浙。
“ |
七闽四海东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 无诸曾拥汉入秦,归来依旧蛮夷俗。 未央长乐不诗书,何怪天涯构板屋。 人民稀少禽兽多,云盘雾结成烜燠。 楼船横海未入境,淮南早为愁蛇蝮。 自从居股徙江淮,鸟飞千里惟溪谷。 经历两世至孙氏,始闻种杏匝庐麓。 依然未识孔圣书,徒能使虎为收谷。 异端神怪非正学,但可出野惊麋鹿。 三分南北又几年,匹士单夫无或录。 开元天宝唐欲中,阑干始见盘中蓿。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罗二士非碌碌。 七闽转海即洙泗,仅有令孜与思勗。 令人不忍读唐书,不胜林壑溪山辱。 天心地气信有时,二三百年渐堪目。 述古大年创发迹,义理文章相接续。 蔡襄风任獬廌司,陈烈气压龙虎伏。 介夫当仁意不让,了翁守义穷弥笃。 天开道统游杨胡,一气北来若兰馥。 了翁责沈先识程,子容闻风亦知肃。 剑龙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撑拓三才开{左亻右上亡下一}育。 植立纲常鳌戴地,开发蒙昧龙衔烛。 三胡三蔡与五刘,新安建安知一族。 直卿幸作东床客,照耀乾坤两冰玉。 四书才老多有见,楚辞全甫尤能读。 正叔安卿亲闻道,稍后景元亦私淑。 礼书身后得直卿,遗经未了留杨复。 奎宿分野忽在兹,神光秀气相追随。 灯窗眉宇辙不同,金玉满堂珠万斛。 遂令四书满天下,西被东渐出九服。 方将相与作齐鲁,迩微觉忘南梳沐。 贤良文学偶未设,墙角短檠充何速。 相看一一皆凤麟,相薰渐渐随鸡鹜。 古今最重是习气,圣贤为此多颦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坚冰都在坤初六。 诗书自古不误人,明经不但为干禄。 聪明才智万景春,家国子孙千百福。 |
” |
— [南宋]陈普 |
目录
作者简介
陈普(1244~1315年)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虎贝乡文峰村)。家贫,励志发奋,苦读不辍。饱览四书五经,初通儒家经典。
陈普不但精心教学,辅导学生成才,而且还博览群书,精研数理。在仁丰书院期间,他反复钻研聚铜铸刻漏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第三个春天里成功"应时升降,纤毫无爽。"当时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铸造,放在福州谯楼(即鼓楼)报时[1]。
千古唱和
在虎贝乡文峰村、梅鹤村一带,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廊桥,曾经演绎过一段朱熹和陈普的"千古唱和"。话说,当年朱熹在古田杉洋创办兰田书院时,一夏日晌,午路过石堂顿觉得口渴,看到离桥百余米之处有一泉眼,于是下去喝了几口,那泉水居然有墨香味,他意识到"后数十年,此中大儒诞生。"顿时诗意大发,在路过在建的廊桥时,看到木匠并不在,遗有一墨斗和竹笔,便在一横梁上提诗"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写罢,朱熹便离开,后木匠师傅以为是什么小孩在此涂鸦,于是拿起刨刀刨了许久,因为墨迹已经渗入木头,故只能将它安装上。因此,当时人们就叫它"沉字桥"。
陈普少年家贫,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五岁在田间见白鹭群飞而过,作《咏白鹭》云:"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青天无片云,飞下数点雪"。其师听后,称赞不已。十二岁通晓四书五经。夏日与书友同游沉字桥,见桥亭横梁题有:"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的上联而无下联,低头思索片刻,便挥毫题对:"玄帝位尊金厥寿永万年"。笔力遒劲,对仗工整。陈普没有想到,此举成就了他和朱熹的"千古唱和",陈普由此声名远扬。后来陈普听闻苏州大儒韩翼甫(韩是河北赵州人氏,辅广的学生,辅广是朱熹的门生)在浙东崇德书院授课,陈普求学心切,过了一年即往崇德书院深造。从此陈普便成为朱熹的三传弟子。经过多年的刻苦磨砺,他终于精通经史,名闻闽浙[2]。
视频
劝学·七闽四海东南曲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陈普,新浪博客,2007-12-10
- ↑ 【游·蕉城】寻访一个大儒的不朽传奇——陈普,搜狐,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