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 |
出 處 :《呂氏春秋·察今》 體 裁 :成語 年 代 :秦 屬 於 :貶義詞 |
刻舟求劍是是漢語成語。原來是《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述的一則寓言,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
目錄
原文
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並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裡刻上了記號,現在怎麼會找不到呢?」
聽他這麼一說,那些人紛紛大笑起來,說道:「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劍呢?」
寓意
「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劍」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採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
成語運用
北宋·蘇軾《王中甫哀辭》:「堪笑東坡痴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頃年楊康功使高麗還奏乞立海神廟於板橋仆嫌》:「公胡為拳拳,系此空中雲。作詩頌其美,何異刻劍痕。」
北宋·黃庭堅《追憶予泊舟西江事次韻》:「往事刻舟求墜劍,懷人揮淚著亡簪。」
視頻
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