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初晤樓觀(楊玉泰)

初晤樓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初晤樓觀》中國當代作家楊玉泰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初晤樓觀

我攜齊地楓紅的秋意而來;我循紫氣東來的仙跡而來;我經時空穿越的隧道而來;我應終南陰嶺的召喚而來——樓觀,西周的樓觀、秦漢的樓觀、隋唐的樓觀!我來拜謁您啦,您好嗎?

樓觀台不語,終南山無言,我亦慚然。「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是因為我來到這裡,沒有排除個人的主觀慾念、主觀成見以及俗世的私心雜念,做不到去私除妄,使內心達到一私不留、一妄不存、一塵不染、一相不着,從而不能呈現一個光明瑩潔、空淨玲瓏的心靈嗎?是因為我來到這裡,沒有讓「道」的玄妙光輝,映照在心靈的明鏡上,做不到在煩勞的塵世中矢志不移地追求一種物我兩忘,返璞歸真的境界,從而無法成就一顆抵禦了世俗的塵霧而靈光四射的平常心嗎?

佇立在這方豐贍神奇的土地上,我惴惴不安,唯有潛心膜拜,參悟它的博大精深、領悟它的厚重久遠、體悟它的文明內涵。

行走於台、寺、觀、院,參拜於史海、人文、樓閣、宮殿。那萬峰環擁、三面屏開、大川橫展、周秦遺墟、漢唐故址,皆歷歷在指顧中的說經台,已為你翻開一部中華文明的百代全書,字字都是箴言;那「晃蕩平川盡,坡陀翠麓橫。忽逢孤塔迥,獨向亂山明。信足幽尋遠,臨風卻立驚。原田浩如海,滾滾盡東來」(蘇軾《大秦寺》詩),所描述的始稱景教寺(基督教)、在唐有150餘年歷史的大秦寺,依然在訴說着唐人的包容和友善;那「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飈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李白《玉真仙人祠》),高度評價了唐睿宗女兒玉真公主出宮入延生觀的修行。如今的延生觀,又在續寫龍鳳傳奇的現實版;那傳說中老子植杖化為吉祥草姑娘,以檢驗弟子徐甲是否修道心誠,後拔出拐杖之地有水湧出,此水澄碧,清洌爽口的化女泉道院,在我們觀瞻之時竟有祥雲瞬間幻化成太上老君的樣子在空中靈顯;那聳立于田峪河東岸,高為47米13層,取「問道樓觀」之意蘊,登臨可西望樓觀台的問道閣,正引領我們探尋「道在樓觀」的深層蘊含……

樓觀位於秦嶺山脈終南山北麓。南依秦嶺,千峰聳翠,猶如重重樓台相疊,山間綠樹青竹,掩映着道家宮觀。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歷朝在終南山皆有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筑廟祀老子,漢武帝於說經台北建老子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開創了樓觀道派。唐代,李唐宗室奉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李淵建立唐朝後,於武德(618-626年)初,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

幾千年來,無數的聖哲先賢、文人雅士,在這裡滋養了中華文化的機體、豐厚了中華文明的內蘊。老子、尹喜、王九思、趙公明、孫思邈、王重陽……一個又一個嵌入史冊的人物,從歷史的長河中、從文化的節點上、從民族的脈搏里,步入我們的視野、我們的情感、我們的血脈。從李白的《蜀道難》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從王維的《輞川圖》到山水田園詩派,以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真隱士陶淵明。面對秦嶺、面對南山、面對樓觀,歷代詩人們無不揮筆書寫這方土地的雄渾、豪放、淡雅、內斂,至臻至善的情感,暈染了中華的天空,沁潤了民族的性格!

沿宗聖宮的中軸線,我們依次進入山門,文始殿遺址、三清殿遺址、紫雲樓遺址、老子祠、靈官殿、真武殿、玉皇殿、斗姥殿……就這麼一路走一路看:看,天下第一福地池;看,仙都牌坊;看,宗聖宮遺址北這棵雄性銀杏樹,據說是孔子手植的,現高16.2米,胸圍323厘米。雖僅殘留半邊樹身和幾股枝杈,卻依然蔥籠挺立;看,這棵三鷹柏,樹已枯,老枝虬結曲伸,極象3隻雄鷹踞於枝頭,正相互顧盼;看,歐陽詢撰書《大唐宗聖觀記碑》、戴飯隸書《靈應頌》、蘇靈芝行書《唐老君顯見碑》、宋米芾行書《第一山》、蘇軾行書《游樓觀台題字》、元趙孟頫隸書「上善池」碑、清李熙筠楷書《洞天福地》,

最有名的還是高文舉所書《道德經》碑兩通。其字體介於石鼓文和大篆之間,書法勁力蒼古,風格絢麗,近看是字,遠看如花,字字珠璣,如梅花初放,被後人譽為「梅花篆字碑」。就這麼一路走一路看,也這麼一路看一路聽:聽,「初入山門氣象幽,春風先到紫雲樓,雪消碧瓦六花盡,煙繞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詩句);聽,「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仲月送君從此去,瓜時須及邵平田」(孟浩然詩句);聽:「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這樣一邊走一邊聽一邊看,雖沒感到累,但情感卻是忽輕忽重、忽喜忽悲的。走在一條這樣高度濃縮的文化大道上,就像喝下一杯高度的白酒,會產生怎樣的轉化吸收呢?

三清殿到了,我不禁輕撫胸口,讓一路走來已有些急促的心跳得以舒緩。大殿內金碧輝煌,氣勢恢宏,供奉着道教神仙體系中地位等級最高的三位「九五至尊」的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我輕輕地步入殿堂,虔誠地叩拜過三位尊神。細觀,只見他們端坐於殿堂之上,眉目祥和,面帶善顏,莊重而又超然。我漸漸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覺,仿佛經受了洗禮,頓覺身與靈都輕鬆起來。

走出大殿,一種舒適感悄然而來,雖身處終南山的秋意里,卻仿佛如沐春風。遠遠望去,一邊是煙嵐飄逸,深藏不露的終南山,一邊是阡陌縱橫綠樹連天的無際秦川。「終南陰嶺秀」(祖詠詩句)、「此台一覽秦川小」(蘇軾詩句)的意味,便湧上心來。《道德經》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精神和肉體之間,前者是需要升華的。與其一味追求身外之物,不如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生活、這世界所給予的靜謐和美好。心安,則身安呀。天下一切物都在人的心中。我沒來看樓觀時,樓觀與我的心應該都是靜寂的,它沒有瞧過我,我也沒有裝下它。如今的我看樓觀時,這一切都變了,它的山、它的水、它的人,都一時間亮麗而鮮活起來。於是,我明白了:樓觀在我的心中!只要我的心清新明亮起來,我眼中的世界就會充滿光明

此時此刻,我至誠至真地感恩您——樓觀!

[1]

作者簡介

楊玉泰,女,愛好文學。現供職於寧夏固原市醫院內分泌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