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丽
刘丹丽(Liu Dan Li) ,女,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武汉大学艺术学系(院)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员[1]。 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2]。
刘丹丽 | |
---|---|
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 | |
出生 | 1963年6月生 |
国籍 | 中国 |
知名于 | 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
知名作品 |
《吕蒙正》 《打金枝》 《江姐》 《破灭》 《悠悠柳叶河》。 |
目录
人物经历
刘丹丽出生于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受母亲艺术的熏陶,3岁时她就能歌善舞,有极强的表演欲。1978年刘丹丽选择了进湖北艺术学校楚剧科。1985年1月,刘丹丽毕业,1986年便被湖北省楚剧团优先录取,她与表演艺术家同台竞技,主演的《打金枝》、《赶会》、《一瓶茅台》等剧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其中《赶会》还被中央电视台收录到中国戏曲集锦中。在刘丹丽十几年的戏曲生涯中,她先后在《吕蒙正》、《打金枝》、《江姐》、《破灭》、《悠悠柳叶河》等优秀传统戏和现代戏中成功地完成了各种角色。
街坊掌声响起来
1968年7月的一天中午,天气炎热,5岁的刘丹丽刚刚学完一个舞蹈,累得满头大汗,妈妈为了嘉奖她,给钱让她去马路对面买根冰棒吃,就在她一蹦一跳返回时,一辆卡车开了过来,将她撞倒在地,刘丹丽顿时不省人事。经检查,她头部轻微的脑震荡,肾脏受伤并出现尿血症状。医生得知她在学舞蹈时,告诉她妈妈,这孩子日后不能做剧烈运动,不要再让她跳舞了。
刘丹丽出院后,她不顾医生的劝告,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跳舞。妈妈阻拦她,她坚决不从,在家里不能跳,她就躲在邻居家跳。7岁那年,刘丹丽进了汉铁一小,老师发现这个大眼睛女孩是个艺术苗子,想把她选进舞蹈班,多次上门做工作,妈妈最后同意了,这以后,小丹丽每天像个快乐的百灵鸟唱歌、跳舞,十分活跃,先后代表学校参加区里文艺演出,并多次获奖。
1970年,省歌舞团舞蹈班来学校招演员,招生老师一眼便相中她,经过面试、初试、复试,她被当场录取。可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却杳无音信,她因此整天以泪洗面,常常站在窗前、眼望窗外发呆,妈妈怕女儿出现意外,终于道出了原委,内疚地对刘丹丽说:“小丽,不是你没录取,通知书早来了,是妈妈怕你将来做演员身体受了。”听到这里,她痛苦万分。就这样,她错过了招录时间。1978年,部队胜利文工团和湖北省戏曲学校都在汉阳招收演员。刘丹丽吸取上次教训,她瞒着妈妈报了名。经过考试,她同时被两个艺术团体录取,直到通知书拿在手中才告诉妈妈,这次妈妈没有再阻拦。为了就近,刘丹丽选择了进湖北艺术学校楚剧科。
凌晨起舞六年多
15岁那年9月,武汉依然酷暑难当,刘丹丽学的是青衣,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天十几个小时都泡在如蒸笼般的排练室内,千百次重复着枯燥的“跑圆场”、练毯子功、刀枪把子功等。因剧烈运动,她的尿血、尿频症状又犯了。刘丹丽知道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演员,不仅在功底上要过硬,而且十八般演艺要样样俱全。那时,刘丹丽每天早上四点多钟起床,一个人悄悄来到大操场上练功。每天提前练两个小时后,再等老师带着其他学生来又接着练,6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天天是凌晨起舞。1985年1月,刘丹丽毕业一年后便被湖北省楚剧团优先录取。进入专业剧团后,她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吴昭娣、李雅樵、高少楼等。刘丹丽仍不改刻苦精神,这奠定了她日后艺术生涯的坚实基础。
1996年1月,刘丹丽带着楚剧《恩情记》、《东方税官》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演,同时申报梅花奖。在两出戏中,她将两个不同的女性塑造得活灵活现,那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扣人心弦,出神入化,令在场的专家和观众连连叫绝,整个戏场掌声雷动、高潮迭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看完两出戏后,感慨地对刘丹丽说:“看完你的戏,让人耳目一新,看来,京剧也要向地方戏学习。”第二天,杜近芳就来到刘丹丽的住处,破例收下刘丹丽为关门弟子,在北京天伦王朝大酒店,一百多位戏剧界知名人士参加了她的拜师仪式。
摘下两个最高奖
1997年,刘丹丽一举摘下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和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奖”。正在她的楚剧事业达到顶峰时,湖北歌剧舞剧院看中了她,希望她加入该团。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机遇,刘丹丽犹豫不决。此时,喜欢挑战的刘丹丽,在恩师吴昭娣的支持下毅然作出了新的选择。
刘丹丽转行了。她从原来楚剧团的主角,成了歌剧院的“配角”,只能跑龙套、当群众演员。进入歌舞剧院,刘丹丽抱着像当初学楚剧那样,拿着笔记本、录音机进课堂、进琴房、进排练厅。她时刻告诫自己:别人学了十几年,我却是一个新手,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1999年,湖北省歌舞剧院重新排练大型民族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为超越当年,剧院决定在新版本上删繁就简,让其特色更鲜明,并在演员上面向全国精挑细选。当时,刘丹丽在该剧中被定为C角。对于C角这个角色,如果A、B角发挥正常,C角可能永远是陪衬。
接下来的排练中,A、B角有琴师伴奏,有专家导演,有演员配戏,而刘丹丽没有导演说戏,被安排在台下看A、B角排练。当别人散场时,偌大的排练场只留下她那孤单的身影,一个人对着镜子边听录音机边演唱。即使在这样几乎没什么机会上场的情况下,她也一如既往地学习、苦练,认真琢磨每一段唱腔,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造型的内涵。《洪》剧进京前夕彩排时,剧院请来中国歌剧泰斗金铁林等专家观看,并确定进京扮演韩英的最后人选,当A、B角彩排完毕后,金铁林便寻问:“不是还有C角吗?让她上台溜溜。”这时,剧院领导很为难地回答说:“C角一直未参加过集体排练,恐怕难以胜任。”但金铁林坚持要看看。终于有了机会,刘丹丽憋着一股劲上了台,她在演唱《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和《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这两段咏叹调时,与乐队配合默契,整场戏她演唱得情深意切,委婉曲折,“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高坡上……”唱到这时,刘丹丽泪如泉涌,台下观众无不动容。演唱结束,观看彩排的700多观众突然站了起来,随后就是暴雨般的掌声,在场专家都感到震惊和叹服。第二天,刘丹丽接到通知,她成为韩英的主演。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看完刘丹丽的演出后也非常激动,欣然为刘丹丽题词:昔日楚剧皇后,今日歌剧英才。此后,刘丹丽带着《洪湖赤卫队》,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至今已演出300余场次,每次演出都是盛况空前、掌声雷动。她本人也先后被中组部定为直管专家,湖北省中青年优秀人才库专家等。
成功转型
8年,刘丹丽完成了从楚剧到歌剧的完美转型。“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一说到演唱,刘丹丽的脸上瞬间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手比指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洪湖赤卫队》的成功已经为刘丹丽带来了戏曲界的最高荣誉,但是,她心中还有一个梦想。“舞台表演毕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把《洪湖赤卫队》拍成一部歌剧电视剧,则能让湖北的经典剧目真正地走进千家万户。”
筹集经费
夙愿美好路难行。刘丹丽所在的湖北省歌舞剧院的经费捉襟见肘,肯定无法负担这部电视剧的拍摄。于是,刘丹丽四处奔波,为电视剧的拍摄筹措费用。从楚剧到歌剧,从表演艺术家到文化事业推广人,刘丹丽执着而坚定地追求着。湖北的戏剧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刘丹丽的血液中,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投身民族歌剧事业
刘丹丽1985年从湖北省艺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人才荟萃的湖北省楚剧团。在十几年的戏曲生涯中,她先后在《吕蒙正》、《打金枝》、《江姐》、《破灭》、《悠悠柳叶河》等优秀传统戏和现代戏中成功塑造了各种角色。在楚剧团,她先后获得了第七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四届戏曲“梅花奖”,并被推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和中国戏曲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然而,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之后,刘丹丽最终选择投身当初还是门外汉的民族歌剧事业。
成功出演近300场
有了王玉珍扮演的第一代“韩英”在先,刘丹丽倍感压力,她当初曾多次登门向王玉珍老师讨教舞台上的感觉和技巧。如今,成功出演了近300场《洪湖赤卫队》的刘丹丽以其清纯高亢的嗓音、清晰圆润的行腔赢得了观众认可。《洪湖赤卫队》的故事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很多观众对它可谓情有独钟。刘丹丽说:“提起《洪湖赤卫队》,人们会立刻想到那些久久传唱的精彩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歌曲浓郁的民歌韵味让人们反复吟咏、百唱不厌。”此次来京演出的是《洪湖赤卫队》1999年第三次复排的版本。刘丹丽介绍,这一版本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尝试,演出时间被压缩到2个小时左右,同时加大了音乐的比重和演唱的段落,比如《洪湖水,浪打浪》被发展成重唱、合唱,在剧中四次出现。不过,在这个怀旧已成为一种风尚的年代,很多观众喜爱《洪湖赤卫队》的关键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对此,刘丹丽强调说,虽然这个版本在戏剧结构和音乐编排上有所创新和变化,但一切都不以影响其原汁原味为前提,它特有的湖北民歌味道没有变。刘丹丽说:“我觉得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要与观众一起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流泪。”
人物荣誉
1997年,刘丹丽一举摘下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和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奖”,被称做“楚剧皇后”。而后,她到了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改行唱歌剧,最终成为了《洪湖赤卫队》的第三代韩英,并且获得了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楚剧团,她先后获得了第七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四届戏曲“梅花奖”,并被推选为中国戏曲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
主演的代表作品有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歌舞剧《编钟乐舞》等。曾获文华表演奖、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表演一等奖等,两次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担任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委、文化部第十一届全国声乐大赛(民族组)评委、文化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评委、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评审组评委等。
积极参与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术团和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送温暖下基层慰问演出,参与策划赴大别山革命老区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自筹资金拍摄20集公益禁毒宣传片《白色毒网》。被评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八大代表。
2015年9月15日,刘丹丽被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共同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3]。
主要作品
《赶会》
《一瓶茅台》
《吕蒙正》
《打金枝》
《江姐》
《破灭》
《悠悠柳叶河》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奖人物(歌剧) |
---|
▪ 季小琴 ( 1985) ▪ 房新华 ( 1985) ▪ 彭丽媛 ( 1986) ▪ 李小护 ( 1986) ▪ 杨洪基 ( 1987) |
▪ 刘维维 ( 1988) ▪ 万山红 ( 1989) ▪ 郭卫民 ( 1989) ▪ 张积民 ( 1990) ▪ 陈素娥 ( 1990) |
▪ 金曼 ( 1992) ▪ 顾欣 ( 1992) ▪ 唐德君 ( 1992) ▪ 米东风 ( 1993) ▪ 秦鲁锋 ( 1993) |
▪ 安金玉 ( 1994) ▪ 雷岩 ( 1995) ▪ 韩延文 ( 1996) ▪ 车英 ( 1997) ▪ 孙丽英 ( 1997) |
▪ 么红 ( 1997) ▪ 张丹丹 ( 1997) ▪ 程桂兰 ( 1998) ▪ 李彩勤 ( 1998) ▪ 王静 ( 1999) |
▪ 孙毅 ( 2000) ▪ 李海珍 ( 2000) ▪ 陈淑敏 ( 2000) ▪ 王辉 ( 2002) ▪ 刘燕燕 ( 2003) |
▪ 戴玉强 ( 2004) ▪ 孙健 ( 2005) ▪ 刘丹丽 ( 2005) ▪ 吕继宏 ( 2007) ▪ 张礼慧 ( 2009) |
▪ 冯瑞丽 ( 2011) ▪ 陈小朵 ( 2013) |
刘丹丽图集
视频
参考资料
- ↑ 刘丹丽,中国文艺网,2015-09-16
- ↑ 黄晓明等获“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新浪娱乐,2015-09-20
- ↑ 冯远征康辉等获“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中国经济网,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