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出口轉內銷是一個名詞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出口轉內銷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前,許多出口外向型企業依靠美國消費市場生存發展,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消費市場消費量急劇下降,國內出口型企業一是產品積壓,二是生存發展遭到衝擊。這種情況下,出口外向型企業將製造產品轉銷國內市場同時要將銷售市場也要轉向國內以解決國際市場低迷形勢下企業的生存發展問題,並且,從長遠意義上來看,出口轉內銷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狹義概念

第一種含義:

出口轉內銷即為出口的產品,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出口到國際市場,商家為了減少損失,將貨物在國內銷售。比如:接了一個外國的客戶的單子,要定做一批產品,到了交貨期的時候,由於種種原因,比如交貨期太晚,客戶不要了,或者由於產品和客戶的要求不符合,這批貨被拒了,這種情況下,可以把該批貨在國內找地方賣掉。因為是計劃出口的東西,質量要求一般比較高,所以在國內一般賣得比較好。

第二種含義:

還有個就是出貨到國外後,再核銷單過期之前未能收匯並核銷的,按規定,這次出口的這批貨將自動由出口轉成內銷的,已經不能定義成出口了。也就是說,退稅沒了。

出口轉內銷-背景

應對經濟危機措施--出口轉內銷2007年12月中國外匯破了1.5萬億美元,2008年11月破1.9萬億。中國產能70%中的一半即35%是銷往國外市場的,這也是中國巨額外匯的來源,但隨着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狂襲,國外市場嚴重受阻,美國、歐盟市場的消費信心大受打擊,消費市場急劇萎縮,這也就意味着中國原有35%的產能企業要受到極大影響。

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之一的國內企業合俊破產,蘇州常熟最大的企業科弘材料倒閉,經濟危機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到2009年2月,中國已有近八萬家中小企業倒閉,這是個龐大的數字。

那麼,對於更多的還沒有倒閉的原出口型企業,轉向國內市場是最好的選擇。

出口轉內銷-企業劣勢

缺品牌

缺品牌,但不缺技術:做加工,做出口,不需要品牌,只需要提供低廉的生產成本和生產能力,質量有保證就可以,但做國內市場,做消費市場,需要的是品牌,出口型企業不缺技術,但缺少的是品牌。對出口型企業來講,為國外企業的代加工經驗,具備了強大的技術能力,唯獨沒有的是自有品牌,且不被人國人所知和認可,這是出口企業轉內銷所遇到的第一道坎。

缺營銷

外向性企業重技術,缺市場缺營銷,但不缺產品:出口型企業產品齊全,可對開拓國內市場而言,卻沒有營銷產品,營銷能力。做生產和代加工,並不需要針對終端市場的營銷,但做國內市場銷售,就必須面對一線市場,而這一點,也正是出口型企業所缺少的。缺營銷,但不缺產品,轉內銷,就是要解決如何把現有產品做好營銷的問題。

缺經驗

缺經驗,但不缺市場:消費市場是一潭深水,會游泳的人游得樂哉悠哉,不會游的人卻會嗆得滿口是水。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和旺盛是不可否認的,所以,對出口型企業來講,並不缺少市場容量,缺少的恰恰是他們運作市場的經驗。

缺資源

缺資源,但不缺機會:中國市場經濟剛剛滿三十年,很多行業還很不成熟,蘊藏着巨大的成功機會,如前文提到的背包行業,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龍頭品牌,對德貝而言,機會還是很大的。但對德貝企業來講,缺少的正是運作市場所需要的資源,一沒有品牌,二沒有網絡,三沒銷售渠道,所有的外貿企業均如此。這是出口企業轉內銷通通存在的問題,機會就在眼前,就看如何開拓市場,抓住機會了。

出口轉內銷-企業措施

轉變企業經營理念

加工型企業和生產銷售型企業的經營理念、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加工型企業可以沒有知名度,沒有品牌,但生產銷售企業就不能;加工型企業可以不考慮市場和消費者變化,只按訂單生產就可以,但銷售型企卻必須以市場和消費者為中心,這是加工型企業和銷售型企業的根本區別。所以,出口轉內銷型企業,首先必須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上發生質的轉變,要學會並開始研究中國市場,研究消費者,研究品牌構建,研究市場推廣等。

轉變企業組織架構

出口轉內銷--外向型企業轉型出口企業轉內銷,組織架構上也要必須完善。可能很多欲轉型的企業連最基本的市場部、營銷部、策劃部都沒有,這樣的人才更不用說了,要轉內銷,就必須調整企業組織架構和運營管理模式,構建基礎部門,先完善內部結構,以保證企業順利轉型和成功運作。

轉變企業市場模式

出口企業以前只需要拿下大量的外貿訂單,照單加工就可以了,現在則不然,不僅僅要拿下大量的「訂單」,(經銷商的訂貨),還要打通終端消費,打造品牌概念,引導消費需求,只有打通物流和消費需求任督二脈動,才能使企業轉型成功。以前只需要照單加工生產,現在卻不同了,要考慮用什麼模式開拓市場,要思考通過什麼渠道來分銷產品,要研究用什麼辦法來推廣產品,用什麼途徑打造品牌等等一系列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