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
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液态氦),需加压才能凝固为固体[1] 。 大多数的物质其凝固点和熔点温度相同。但有些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会不一様。例如洋菜胶有热迟滞现象:在85 °C会熔化,而凝固点在31 °C至40 °C之间。
中文名:凝固
外文名:solidification
同义词:凝集
反义词:熔化
状态变化:液态变为固态
发生条件:温度降低
目录
结晶
主条目:结晶
许多液体在凝固时会结晶,形成晶体的固体。结晶的过程是一阶的热力学相变化,在液态固态共存的期间,系统的平衡温度不变,等于凝固点。结晶主要包括二个现象:成核和晶体生长。成核是指分子开始聚集形成晶核,在奈米尺度以已定义的周期形式排列,其排列方式决定了晶体结构。晶体生长就是晶体持续的变大,最后到达晶核的临界大小。
过冷
主条目:过冷
过冷是指液体低于熔点而没有凝固的现象。
因为匀相核化结晶的活化能,纯液体的结晶一般会在略低于熔点时开始。晶核的形成也表示形成新相和液体之间的相界面,此过程会消耗能量,能量大小依其表面能而定,假如要形成的晶核太小,形成晶核产生的能量无法形成界面,就不会开始成核的现象。一直要到温度够低,可以产生稳定的晶核,才会开始凝固。若容器的表面有不规则,或是有固体或气体的杂质,已经形成的固体结晶,或是存在成核剂或是振动,就可能会有非匀相核化结晶,其中一些相界面的破坏会释出能量,使得过冷点接近或等于熔点。
水在一大气压下的熔点很接近0℃,若在存在成核剂的情形下,其凝固点会很接近熔点,但若没有成核剂时,水在0℃以下就会出现过冷的现象,一直要到−40℃才会形成固体。若是在2,000大气压的高压下,水在−70℃之前都是处于过冷的状态。 [2]
放热反应
主条目:熔化热
凝固过程中多半会放热,也就是说当液体相变成固体时,会释放压力和能量能,这部分有些违反直觉,因为除了过冷液体外,液体在凝固时温体不会上升,但若无法持续的将能量由液体中移出,凝固过程就会停止。凝固释放的能量为潜热,一般称为熔化热,也等于等量固体在熔化时需要的能量。
低温的氦是已知唯一凝固时不会放热的物质。氦3在0.3K以下有负的熔化热,氦4在0.8K以下有相当轻微的负熔化热,这表示在特定的压力下,需要提供热量才能使氦凝固。
玻璃转化
主条目:玻璃转化
像玻璃或甘油等物质会在没有结晶的情形下凝固,这称为无定形体,无定形体也包括一些没有凝固点的聚合物,没有在某一特定温度下有突然的相变化,其粘弹性的特性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渐渐变化。这类物质有一性质称为玻璃转化温度,大约可以定义为物质的密度和温度图出现明显斜率变化的“膝点”。因为玻璃转化是一个非平衡的过程,在晶相和液相之间未达到平衡状态,一般不视为凝固。
低温下对生物体的影响
主条目:低温生物学
许多生物可以长期忍受摄氏零度以下低温。大部分生物会累积如抗冻蛋白、多元醇,葡萄糖等抗冻剂以避免体内的水结冻。大部分植物其至可以生存在−4°C至−12°C的低温。
像假单胞杆菌等细菌会产生特殊的蛋白质作为成核剂来,使得水果和植物表面在约−2°C时结冰,结冻会使得表皮组织受伤,使细菌可以得到中下层植物组织中的养份。
细菌
植物
植物有一个称为健化的过程,可以使植物在零度以下存活数周到数个月。
动物
捻转血矛线虫可以在液态氮中存活44周。其他可以在0°C以下存活的线虫包括Trichostrongylus colubriformis及Panagrolaimus davidi。许多爬虫类及两栖类动物可以忍受0°C以下的低温。
人类的配子以及2,4,8个细胞的胚胎可以在冰冻条件下生存到十年,此程序称为深低温保存。 人体冷冻技术是一种试验中的医学技术,把人体在极低温的情况下冷藏保存,并希望在未来通过先进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 冻后复活及治疗。 [3]
食物保存
视频
神奇塑料平常是液体,紫外线一照就凝固,胶水和它比就是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