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冰磧地貌

冰磧地貌是由冰川堆積形成的地貌,冰磧物堆積的各種地形總稱冰磧地貌。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復古地理環境的重要依據。主要的冰磧地貌有冰磧丘陵、側磧堤、終磧堤、鼓丘等。

目錄

簡介

冰磧丘陵是冰川消融後,原來的表磧、內磧、中磧都沉落到底磧之上,合稱基磧。是大陸冰川地區分布最廣的冰磧,多成片分布,低洼處沉積較厚,高地很薄,呈波狀起伏,相對高度數十米到數百米,窪地往往積水成湖,又稱冰磧湖。是由側磧堆積而成的,側磧是冰舌兩旁表磧不斷由冰面滾落到冰川與山坡之間堆積起來的,有一部分則是山坡上的碎屑滾落到冰川邊緣堆積而成的。冰川退縮後,在原山嶽冰川兩側形成條狀高地、即側磧堤。終磧堤由終磧堆積而成。終磧是冰舌末端較長時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動處於平衡狀態時逐漸堆積起來的。多呈半環狀。大陸冰川的終磧堤比較低,高約30—50米,但可長達幾百公里,弧形曲率小,山嶽冰川的終磧堤比較高,可達數百米,但長度較小。

評價

一種主要由冰磧物組成的流線型丘陵,通常高數十米、長數百米長軸與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緩拔蝕掘蝕作用:運動中的冰川將與之凍結在一起的冰床基岩碎塊帶走的過程。冰床底部基岩在冰川巨大的壓力下極易破碎並產生裂隙。裂隙在溶水反覆凍結下鬆動而被冰川帶走。冰川侵蝕地貌。[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