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江
馮長江,1943年生,陝西西安人[1]。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歷年來出版了《馮長江畫集》、《馮長江繪畫作品集》、《馮長江重彩畫選》、《馮長江藝術作品集》、《馮長江2000藝術新作》及《2002馮長江藝術新作集》等多本專着[3]。
目錄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馮長江1943年出生於西安,祖籍河南省滑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山西省畫院院長。少時喜愛繪畫,先習西洋繪畫,後攻中國水墨畫,再轉傳統工筆重彩。1974年曾隨中國著名美術史家、工筆畫家潘潔茲先生學習中國傳統工筆重彩及古代壁畫的複製,先後對中國芮城永樂宮、秸山青龍寺、繁峙岩、高平開化寺及太原婁睿墓等地壁畫進行了大量長時間的臨摹複製與研究,從中得益甚豐,為形成以後的藝術風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馮長江主攻人物畫,旁及山水等其它題材,尤擅長大場面製作。他筆下的現代女性,造型優美而富東方韻味,顯示出其堅實的繪畫基本功及卓越的藝術表現能力。其作品重中國傳統線描的節奏韻律,同時融入西洋繪畫豐富的色彩語彙,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兼具濃厚的時代氣息。
作品有<紅綢舞> ,《血與火》(與李玉滋合作,獲1982年法國春季沙龍美展金質獎);《飛花時節》(與李玉滋合作,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質獎),《大河上下》(獲慶祝建軍60年美展優秀作品獎)。以上作品均藏於中國美術館。書法作品曾獲1985年全國電視書法大獎賽三等獎。
多件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奧委會、深圳博物館、梵蒂岡、美國白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聯合國等收藏。
總之,馮長江之選擇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現代演繹的執著努力和他所精意確立的鮮明個性化的審美風格,以及他由此而對這一古老畫種在新的表現性、表現力、新視覺美感的創意而給人們展現的新境趣,無疑給我們一個有意味的話題。因為,他作為一個蘊於山西、成於國粹、走入國際畫壇的精彩個案和典型,對當代工筆人物畫發展,對山西畫家們具有着多方面的啟示意義。
畫風演變
這是馮長江先生近年來難得的佳作。畫中女子有一種高貴的、神秘的東方韻味,紅色的頭巾、白色的裙裝、綠色的背景和粉紅色的、鮮艷欲滴的仙桃使畫面顯得格外和諧。作品表現的是中國繪畫的傳統祝福題材——獻壽,寓意美 這是馮長江先生近年來難得的佳作。畫中女子有一種高貴的、神秘的東方韻味,紅色的頭巾、白色的裙裝、綠色的背景和粉紅色的、鮮艷欲滴的仙桃使畫面顯得格外和諧。作品表現的是中國繪畫的傳統祝福題材——獻壽,寓意美 g.com/10/43/01300000802987127328438590887_s.jpg">這是馮長江先生近年來難得的佳作。畫中女子有一種高貴的、神秘的東方韻味,紅色的頭巾、白色的裙裝、綠色的背景和粉紅色的、鮮艷欲滴的仙桃使畫面顯得格外和諧。作品表現的是中國繪畫的傳統祝福題材——獻壽,寓意美好、吉祥。裝飾寫實
打開馮長江1996、2000、2002三冊畫集,可以看出他作品總體上的「裝飾+寫實」風格,以及裝飾性遞減、寫實性遞增的發展趨勢。第一冊重彩是比較典型的「雲南畫派」風格,基本在二維平面上勾線暈染,由於人物被過分的裝飾性抽繹為類型化的符號和圖案,有着較多的「工藝」味道,缺乏不同的個性和鮮活的生機。第二冊藝術新作走出「雲南畫派」的陰影,服裝增加了覆蓋力和線條的節奏感,人體裸露部分增加了真實感。第三冊藝術近作服裝褶皺更趨概括簡練,人物胴體更為細膩逼真,形成線描服裝偶露寫實肌膚的「外中里西」的馮氏風格。
西形東韻
馮長江的畫是東方和西方藝術的畫風演變的有機融匯,是東方繪畫線條節奏韻律和西方繪畫質感塑造描繪的巧妙結合,又是有血肉有思想有感情有特定情境的現代女性。他在重彩時期的人物形象有類型化傾向,雖然西方人覺得有東方味,東方人覺得有西方味,但很難說究竟是何方人。回歸寫實後的人物形象則在藝術手法上追求西形東韻的前提下,擺脫了原來比較單一固定的模式,強化了異國情調和地域色彩。從繪畫風格可以區別出畫家不與人同的創作個性;從人物形象可以區別出<美洲女郎> 、《印度洋女郎》、《島國女郎》、《和服少女》、《酋長之女》、《埃瑪公主》等不同國別和身份,以及不同心態和表情。可見,東西結合併不是一個統一的簡單處方,它有着不同的風格、形象、語言、方法可以選擇和創造。
粗獷細膩
馮長江的畫總體上以工細為特徵,但為了更好地以粗襯細,畫家對有些人物的背景進行了糙化處理。如《酋長之女>身後的陶罐、樹幹和遠處隱約的房屋,《女畫家》身邊的筆筒、顏料和畫板,《桃子》、《小提琴手》、《對語》背景紫紅、紫灰或淡黃調子的牆壁等,都以其斑駁的水痕或擦痕增加了畫面層次,烘託了人物主體。
人間天使
馮長江走出「雲南畫派」向寫實回歸的人物,以其鮮活的生活氣息彌補了過度裝飾人物的感性貧乏。這些新人物是「人間」的,是正值<花樣年華>的青春佳麗,是來自不同國度,有着不同經歷和性格的少女少婦。這些人物又是造物分外垂青的「天使」,像上帝打開天門讓她們降臨凡間。她們無論《獻壽》、《晨妝》、《盛裝》、《紅裝》、《素裝》,一個個《麗質天生》;無論《期待》、《遐想》、《小憩》、《對語》,一個個溫雅嫻靜。她們姿態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氣質高貴、清純無瑕,心靈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頓生不忍褻瀆的愛憐之情。這是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現實美和理想美的統一,可以稱她們為「人間天使」或「現代維納斯」。由於女性與異化勞動世界相分離,使她們有可能不被行為原則弄得過於殘忍,有可能更多地保持自己的感性,即比男性更人性化。並得出結論:一個自由的社會將是一個「女性社會」。也許,這正是馮長江創造的妙齡佳麗的深層意義。如果他能在追求惟美品格的同時,在人物不同性格的深入刻畫、環境不同時空的光色韻味上再多一些變化,他的作品將會更有分量。
端莊性感
馮長江重彩時期的人物雖然多為半裸或全裸(即使有衣服,亦透明幾不掩體)但因其過度地平面裝飾,人物並不性感。回歸寫實後的作品除<春眠不覺曉>等少數全裸外幾乎全部着裝,人體大部分被衣服遮蔽,但畫家對袒露在外的玉肌冰骨刻畫細膩,特別是豐滿的乳房、隱隱的乳溝、渾圓的香肩、修長的縴手,其明暗起伏把軟玉溫香富於彈性的質感和性感渲染得十分到位。性是最大歡愉,也是最深的神秘;過度迴避它會喪失激情和創造的動力,過度放縱它會丟掉神秘和探尋的樂趣。馮長江很好地把握了性感與矜持的關係。他塑造的女性有成熟的青春之美,而無騷動的輕狂之態。她們表情莊重而不狎邪,胴體性感而不挑逗,形成一種既溫暖又冷峻、既誘惑又抵禦的「禁果」魅力。
敘述象徵
為避免單人正面的肖像化模式,馮長江不斷變換人物角度,並在畫面上引入敘述和象徵。如<蝶戀花>的側背而立,《白光》的側仰而臥。《良宵》中的蕭呼笛應,《朱韻金律香滿路》的傘張傘合;《江畔》的小船,《對語》的小鳥;《期待》里的金鐲,《紅扇子》里的摺扇;《無眠的玫瑰》中的玫瑰,《桃子》中的紅桃等,都增強了畫面情節和生活氣息,豐富了視覺內涵和形象意義。
繁複單純
馮長江重彩時期的作品畫面很滿,色彩濃重強烈複雜。以後變為密集的線描服裝襯托袒露的肉感肌膚;再後來線描密度漸簡,肌膚色調漸暖,畫面色調漸淡。試比較時間先後而構圖相近的《姐妹倆》和《美洲女郎》、《花樣年華》和《埃瑪公主》,這種變化尤其明顯。這時的色彩也更為單純,《白光》的白,《良宵》的黃,《朱韻金律香滿路》的紅,《東方之韻》的藍,《青春逼人》的綠,每幅畫都十分注意色彩基調一致,儘量減少色彩的種類;他尤其愛畫《美洲女郎》、《天使》之類的白衣麗人。她們一個個粉妝玉琢、潔白柔嫩、纖塵不染,足以蕩滌得人的靈魂表里澄澈。
個性特質
馮長江主攻人物畫,旁及山水等其它題材,尤擅長大場面製作。他筆下的現代女性,造型優美而富東方韻味,顯示出其堅實的繪畫基本功及卓越的藝術表現能力。其作品重中國傳統線描的節奏韻律,同時融入西洋繪畫豐富的色彩語彙,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兼具濃厚的時代氣息。
作為繪畫個性特質的形成,對馮長江而言,固然離不開作為一個畫家對畫種的選擇、技法表現、視覺創造等基本前提和基礎層面明確、準確、精確的實踐和磨礪。但能富有超越性地擺脫庸常平俗,而進入自己精神層面和理想美的自由創造,具特殊意義的還在於他所特有的藝術思想的含量和維度,它包括知識結構、精神境界、藝術理想、心理心態、文化意識、綜合素質等全方位、多層面完整而系統的美學追求、審美取向,而對自己具體的藝術實踐實現着有效的整合、控制和把握;並由此在找准了自己的優勢、位置,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目的的前提下,在優質資源和生態中獲以發展、成就。縱觀藝史,凡真正的藝術大家必然是具有獨特見識的思想者,因為思想的深度、思維的向度、思路的廣度,使他具有一種超越的文化價值、藝術觀、精神取向和審美境界的高度、量度和精度,也決定着他創造的風格與精神的走向、品味和路徑……
馮長江審美風格的形成,的確絕非僅僅是他在技法、技能和技巧操作層面的堆砌和構築或偶然的機遇幸運。如果回頭去看他曾於1987年所寫的一篇《論中國傳統壁畫藝術審美》的文章所論,大約會發現和領悟到一個有成就的畫家對「詩外之功」的思想方法、文化含量、精神特質、知識與視野以及高起點的審美追求的自覺和清醒。在這篇洋洋萬言的文章中,馮長江從中國傳統壁畫藝術審美的文化品格、精神意味、美學形態、審美元素、形式規律、審美心理和情感的特徵方面,旁及書法的線、音樂的色、文學的意、建築的境等審美通感,類及古埃及壁畫藝術、古希臘雕刻藝術和古今現代文明中藝術現象異同與本質的比較中,而表達出自己對藝術思想的、精神的、方式的、規律的、品質與追求的思理、思路的思考。它既是自己基於繪畫藝術實踐上讀書、研史、習藝的綜合總結,同時也已透露出他對自己繪畫藝術審美風格追求和構築的一份不獨是繪畫本身的,但卻是內涵豐富有關美之創造理論、理想和規律上的獨到的認識和深省。作為一個畫家,這種意識和努力,無論在當時或是現在,都難能可貴,自覺而獨到。
也正是這些個性特質內蘊和內涵的所傳達的豐富信息和脈絡路徑,我們能更清晰地認識和理解他的藝術風格在藝術創作實踐層面與進程中,從以《紅綢舞》(1979年)為代表的,線、形、色優美律動美的追求之始,至上世紀80年代充分借鑑汲取古代壁畫中視覺美感元素,致力探求以工筆畫形式表現現實大題材(《血與火》、《飛花時節》、《大河上下》等)體現大容量、發揮表現力、發掘表現性的突破;到上世紀90年代着意於《冬夏春秋》、《風景》、《靜物》等多題材視覺美感、裝飾味、意象性、質感美和形色、線韻等形式語言趨於唯美探索的積澱,以及近10餘年間,在國際畫壇以女性題材的意象寫實而優美畫風形成的四個不同階段中,看出他意識上明晰的探索性、創意性、跨越性、指向性和目的性。
所有這些對馮長江而言,全然是在一個有意識前提下不斷調整、完善繼而完整的個體生命與藝術的真實而生動歷程,其個性特質、畫風演變、藝術成就,見仁見智,難以類比更不可重複。但對其審美風格的品讀,卻能在普遍意義上作為藝術與藝術家、美的追求與美感創造、藝術表現與內在精神品質等等主客觀藝術辯證法的規律性和共性認識上提供着一種可資鑒的範例與積極的啟示作用。因為藝術從來是人類精神的印痕,藝術風格的建立和形成同時是藝術家自身文化價值、精神品質的提升和創生的過程。它取決於一個藝術家應所具有着的文化的自覺、精神的自主和意識上的自信,也決定着他是否能超越平庸,在走向更廣闊的藝術天地,在人類精神創造的記錄中去獲得一份真正的人格精神的自由、大氣與從容。
創作技巧
打開馮長江的畫冊,立即給人一個鮮明的感覺——新仕女畫。仕女畫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是很重要的門類,從創作技巧、到題材、到體裁等都有相對固定的範圍和樣式。仕女,也作士女,從字面意義自然是指那些宮廷貴族、官宦家庭中的女性。作品內容當然大多也是描繪這些社會上層婦女的燕居生活了。古代仕女畫較多以工筆重彩的形式製作,敷彩華美,含蓄細膩。仕女畫的歷史悠久,而且有過燦爛的輝煌。張萱、周昉、唐寅、仇英等大家的作品至今仍然放射出奪目的光彩。可惜,清代以後,整個人物畫都日漸衰落,仕女畫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服務政治的需要,人物畫受到空前的重視。更由於繪畫領域的擴展——從表現內容方面,大量表現普通勞動者的現實生活題材的出現;從表現形式方面,國、油、版、連、年、宣的齊上陣——使人物畫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仕女畫雖然沒有再像從前那樣以一個門類出現,甚至連這個概念也已經在新的社會體制下徹底廢除,但他的基本功能和樣式並沒有真正消失,而是將小部分保留在中國畫、尤其是工筆畫中,並悄悄地將大部分轉移到年畫創作中去了。那實質上是一種新仕女畫,只不過迴避了原有的概念罷了。但無論採用何種手段,作為人物畫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女性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繪畫創作的總體水平也照樣獲得了極大的提高。而同樣以挖掘女性美為主要追求,並藉此抒發胸臆、傳達思想的新仕女畫與傳統仕女畫一樣,都給人以親切、愉悅、祥和的感受。
觀賞馮長江的創作技巧,依舊是那樣親切、那樣愉悅、那樣令人浮想聯翩。畫家筆下的人物秀美靚麗,畫面潔淨整齊,並且很注意意境的提升。看的出,畫家具有深厚的傳統工筆畫的功底,又嫻熟的掌握了西畫的有關表現技巧,而且還揣摸透了西方的大眾審美趣味。正因為如此,才使馮長江的創作有別於傳統的仕女畫,也不完全是上述的新仕女畫,而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充滿異國情調的、或者更通俗的說是帶「洋」味的新仕女畫。如今,畫畫的人不少,但能給人留下鮮明印象的不多。我想,馮長江的成功,除了他的基礎與勤奮外,還得益於他的敏感與思考。在此,不妨用「清」、「情」、「精」三個字來概括我的讀畫感受。
首先是清,清新、清純。這裡既是指整個畫面的創作技巧,也是指畫中的人物形象,他們是不能截然分開的。畫面的清新,首先是色調處理得當。馮長江的作品一般用色不多,他很注意畫面調子的統一,這就給畫面的潔淨、清新提供了前提。與此同時,色調的統一還為突出人物準備了條件。另一個因素是,畫家很重視形式感的處理。畫面的布局、人物的組合,尤其是衣紋、線條的處理等等,很注意節奏感和韻律感,所以畫面總體都很優美。畫家有一段時間摸索採用一種近似裝飾畫的手法去創作,畫面效果很華麗,但畢竟容易流於表面,難以深入下去。最後錘鍊到現在這種既寫實又富裝飾性,既現實又帶有一定理想意味的形象,這應該說是一個飛躍。在這樣的背景下安放一個純情少女,畫面自然會給人以清新、清純的感受了。第二個字是情,情感,情趣。畫中的人物大都是很注意表情的刻畫,或沉思、或恬靜、或冷慢、或哀愁,都既準確又含蓄地表露出來。
情感的顯現,還包括畫家對所描繪的對象充滿激情。在強烈的創作衝動下,畫家把每一個激動自己的細節都表達得淋漓盡致。有了景,有了情,所以畫面大多容易富於情趣了。說到情趣,在馮長江創作中還有一些獨特因素。如畫家的作品很多是在海外製作、流通,甚至乾脆是為外國人造像,因此畫面就自然地流露一種異鄉情調了。翻閱馮長江的畫冊,在近期的作品中還發現有一批人物的嘴巴都顯得大大的,猶如那位美國當下最紅的大嘴女明星,甚是可人。
也許這些洋模特本來嘴巴就是偏大,也許是畫家的着意處理,甚至也許是一種時尚的追求,對於看慣了柳葉眉丹鳳眼和櫻桃嘴的傳統仕女畫的觀眾來說,自然是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情趣。第三個字是精,精確、精到。一般來說,工筆畫都相對地偏重這一點。不過,如上所述,馮長江的作品屬於「洋」新仕女畫。因為是在國外畫,又多是畫外國人,自然會帶有「洋」味。而另一層「洋」的意思是,畫家在繪製過程中使用了很多西洋畫的方法,所以在效果上有別於傳統的工筆重彩作品。
譬如,畫面人物重視素描技巧的關係處理,以準確而又恰到好處地交待了人物的解剖、結構;恰如其分的運用光影色彩塑造人物,使對象表現得更加豐富多彩。這裡說的素描、光影、色彩等,並不是說就直接在上面畫素描、畫油畫,而是把這種西洋畫的語言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上,而且還能很好地與原有的主體線描手段融為一體,使之不失東方韻味。這就是畫家精確、精到之處。近年來,也有不少人探索嘗試用一些新的顏料、手段加入工筆重彩製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類製作用在人物畫創作上,處理不當也會適得其反。
譬如,一些作品使用了多種新顏料、新手段,背景富於裝飾性甚至非常華麗,但可惜大概還未有新的材料和新的手段來描繪人物,而只能採用傳統的暈染方法。兩相比較,作為主體的人物形象就顯得單薄、柔弱多了。從畫面整體效果看,往往是背景喧賓奪主而人物「立」不起來。作為人物畫創作,還不能不說是一個「先天不足」。而馮長江的畫,則始終以人物為主體,重點着力於對象的表情、姿態以至質感的刻畫,背景包括衣紋、線條等旨在烘托主體,有的乾脆處理得很虛,所以人物形象突出,富於感染力。看來,同樣都是融會新的語言,運用恰當與否,分寸把握如何等等都是很關鍵的。
馮長江的創作技巧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回味是久遠的。當然,新仕女畫,甚至「洋」新仕女畫等概念,不過是觀畫後的一種聯想,並無一定要給它套上一個什麼名目的意思。但反過來倒恰恰說明作品的特色鮮明、定位準確,這也是畫家成熟的一種標誌。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它的特色的話。那就是東方韻味、西方情趣。大千世界豐富多彩,能夠入畫的題材比比皆是,不少人很長時間都未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馮長江以女性人物畫為主攻方向,也不是人人都能做此選擇,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畫家習過西洋畫,攻過傳統工筆重彩,還臨過中國古代壁畫,這些都是難得的基本功。畫家後來又移居海外,能接觸並熟悉異國人物和趣味,這又是很重要的客觀條件。這是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結果。再加上本人的勤奮與智慧,終於有了自己的面貌。執著追求,進一步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在意蘊,相信畫家日後還會取得更大成功。
突出貢獻
其作品重中國傳統線描的節奏韻律,同時融入西洋繪畫豐富的色彩語彙,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兼具濃厚的時代氣息。其處女作《紅綢舞》首展於中國美術館,獲得成功,其後他創作了大量的現代工筆重彩畫作品,曾獲1982年法國沙龍美展金質獎章、1987年全國美展一等獎、山西藝術節金牌獎、山西首屆文藝基金獎金牌獎第一名及獲政府頒發《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
個人收錄入「文化名人」全國大型電視專題片。多件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奧委會、深圳博物館、梵帝崗、美國白宮及聯合國等收藏。由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奧會委,深圳博物館,梵帝崗、美國白宮及聯合國等收藏。馮先生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及參加了諸多的國內大展,深受海外收藏家的歡迎。1997年旅居美國,並於美國東方畫廊、曼哈頓的中國藝術中心及紐約曼哈頓索荷區Benedetti Gallery舉辦畫展,獲得成功,受到美國及旅美外籍人士和收藏家的好評。馮先生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及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
1997年以世界傑出美術家身分定居美國,並於美國東方畫廊、曼哈頓的中國藝術中心及紐約曼哈頓索荷區BenedettGalery舉辦畫展,受到美國及旅美外籍人士和收藏家好評。歷年來出版了《馮長江畫集》、《馮長江繪畫作品集》、《馮長江重彩畫選》、《馮長江藝術作品集》等多本專著。2004年被「中國畫投資與鑑賞協會」評為「二十一世紀最具投資價值的十大畫家」之一。2008年列入美國著名藝術網評選之300位近二百年全球最傑出畫家,當中五位華人畫家包括陳逸飛等。多件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奧委會、深圳博物館、梵蒂岡、美國白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聯合國等收藏。
歷年來出版了《馮長江畫集》、《馮長江繪畫作品集》、《馮長江重彩畫選》、《馮長江藝術作品集》、《馮長江2000藝術新作》及《2002馮長江藝術新作集》等多本專着。
人物評價
馮長江 馮長江
一、文化特質和精神品格的自信與堅守。正是他執著於把傳統工筆畫作為自己藝術的表現潛能、風格、原則和文化身份的清醒。因而,他堅定地遠離一時間各種形式創新風潮的功利之心和困惑浮躁,靜心於把傳統工筆畫表現力發揮到工細能極致精妙之處,寫放可達精神的、理想美的無限自由之境的努力,從而使這一中國傳統的、古老東方的、獨特本土的表現方式不僅成為自己語言風格基石和精神載體,還成為走向世界的獨特形象面貌和樣式。
二、壁畫魅力的心理情結。應該說馮長江的工筆人物畫之表現力和語言風格的突顯,是與上世紀70年代初曾跟隨工筆畫大家潘潔茲先生遍臨山西古代壁畫精品,經歷與發現的豁然省悟密切相關。然而,更深刻和有意味的不僅僅是他因此獲得了傳統文化智慧、文脈中美律元素、技法技巧構成的借鑑開啟,還有他智性中對藝術與宗教在精神永恆、生命意識、人性和神性間那種大情懷、大境界的領悟,而這種心理情結的意識積蘊,給他的繪畫注入一種藝術精神深層瀰漫的特質與情愫。
三、音樂美感的視覺追求。就在那篇文章中,馮長江把繪畫形式語言、視覺美感的理解和運用引入對節奏、旋律、調式,模進、復現、變奏,以及音色交響、節律律動的音樂敘述。似乎是這種對中西音樂美感形式的理解,形成他的繪畫視覺美極富律動美感和多種「曲式」與情調的基本構成意識。中國的線,在曲直、方圓、起伏流動、交錯中形成了音響;色彩在或蒼茫、清淡、或豐富、單純中有着層次、強弱情緒的有意味「調性」,而於形象、形體、形態等形式的諸多畫面關係的交織,成為或和諧、或律動的獨奏、和聲、交響。所有這些美律通感的自覺合度的運用,着意於人們視覺、生理、心理與生命節律的吻合,在美感秩序的構成意識和表現上形成他繪畫視覺美的一個鮮明特徵。
四、辯證思理的統攝化用。應是馮長江繪畫風格中的統籌協調諸關係與視覺語言、語彙並達至語境之美的思想方法和情感邏輯。取萬象錯布的自然之態、寫瞬間結晶的靈動,抒隨情達意的感受。其陰陽、剛柔、虛實、疏密、曲直、方園、抑揚、向背等等參錯之理,無疑使馮長江繪畫在感性與理性、物態與精神、張力與秩序的內在美感直覺把握中有着自己個性和規律的敏銳與尺度。因此這也是他的畫具有所謂現代性、現實感、象徵意味等等境趣而經得起耐看、品味和琢磨的美感要素。
代表作品
視頻
禪 境——李少文、葉建新作品展在景德鎮陶溪川開幕
參考來源
- ↑ 馮長江,1943年生,陝西西安人,個人簡歷網 - www.gerenjianli.com/M... - 2020-10-24
-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7-3-19
- ↑ 歷年來出版了《馮長江畫集》、《馮長江繪畫作品集》、《馮長江重彩畫選》、《馮長江藝術作品集》、《馮長江2000藝術新作》及《2002馮長江藝術新作集》等多本專着,浙江新華書店網 - www.zxhsd.com/kgsm/...-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