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軍港之夜,是1980年代初在中國內地流行的一首著名歌曲,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文化界突破舊有觀念的標誌性作品之一。

目錄

創作過程

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台灣鄧麗君為代表的流行歌曲剛剛進入中國內地,受到了在文革中只有八個樣板戲可聽的中國內地民眾廣泛喜愛。但當時剛剛經歷過文革,一些人「左」的思想還很深,另外部分「學院派」專業音樂人士也對流行歌曲頗為反感,流行歌曲在中國內地的發展遭遇了重重阻力。1979年底,李谷一為電視風光片《三峽傳說》演唱插曲《鄉戀》,引發軒然大波[1]。1980年4月,音樂界舉行西山座談會,大張旗鼓地批判李谷一演唱的《鄉戀》。報刊上出現大量批判《鄉戀》的文章,《鄉戀》被批為「靡靡之音」,李谷一甚至被誣衊為「黃色歌女」,其歌曲錄音帶被封殺,李谷一本人還差點失去工作。

海政歌舞團合唱演員蘇小明很喜愛港台流行歌曲,購買了大批錄音帶,私下學唱。1980年春節前後,蘇小明參加了海軍機關、直屬部隊及地方的幾場演出中,獨唱了自己學唱的《酒干倘賣無》、《鄉間小路》、《童年》等港台校園歌曲,受到觀眾熱烈歡迎。此後蘇小明參加演出時,常常是一開口甚至一上台便獲滿堂彩。蘇小明由此引起了海政歌舞團領導的關注。

1980年,在文革中停刊的《北京晚報》復刊。該報復刊後,即站在李谷一的一方。1980年7月28日,《北京晚報》發表《「搶救」歷史》一文,為1930年代的流行歌曲《何日君再來》正名,引發大討論。《北京晚報》文藝部決定在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前舉辦「新星音樂會」[2],乃向各大演出單位發出通知,希望各單位派員參加。海政歌舞團領導經過研究,決定派蘇小明代表海政歌舞團參加新星音樂會。為參加新星音樂會,團長王建華向詞作家馬金星分配任務:依照蘇小明的聲樂條件,創作一首帶有海軍特色的新歌。馬金星和曲作家劉詩召合作,用幾天時間創作出了新歌《軍港之夜》。1980年9月23日,新星音樂會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包括蘇小明在內的8位青年歌手先後登台演唱,《軍港之夜》等歌曲一夜走紅,不僅催生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流行歌曲,也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生活

視頻

軍港之夜 相關視頻

39年前,蘇小明首次演唱《軍港之夜》
【純享版】那英肖戰《軍港之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