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穴
- 取穴比量方法請點擊:手指同身寸法
養老穴——長壽大穴
養老穴 | |
---|---|
[1] [圖片來自img.baidu] |
''養老穴''':養老,就是指奉養老人的意思。養老穴是調治老人疾病的重要穴位,對於由於年齡增長而導致的一系列老年病症,如耳聾、目視不明、肩臂疼痛等老年疾病,都有着非常好的療效,故名養老。
目錄
位置
位置:養老穴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取穴: 1、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頭的橈側緣上,與尺骨小頭最高點平齊的骨縫中是穴。
- 2、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上;然後掌心轉向胸部,當手指滑入的骨縫中是穴。[1]
穴名釋義
- 穴名解釋:經穴名,養老穴,yang lao xue。屬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郄穴。出《針灸甲乙經》。
- 「養老穴」。「養」,生養、養護也。「老」,與少、小相對,為長為尊也。養老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同合於頭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本穴物質為陽穀穴傳來的炎熱之氣,出本穴後脹散並化為水濕成份更少的純陽之氣,與天部頭之陽氣性同,故名養老。
- 手太陽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的氣血運行通道狹窄,如孔隙一般,故為手太陽經郄穴。
- 穴位含義:小腸經經氣在此化為純陽之氣。
-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純陽之氣。
- 運行規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頭頸的天部。
- 功能作用 :充養陽氣、清頭明目,舒筋活絡明日、通絡、舒筋明目舒筋,治老年陽氣不足諸病。
- 所屬經絡:養老穴歸屬手太陽小腸經
主治
養老穴主治目視不明,白內障,急性角膜炎,視神經萎縮,近視眼,肩臂疼痛,肩、臂、肘紅腫疼痛,落枕及腰痛,膈肌痙攣,背、肘、臂臑痛,耳痛耳腫,手攣急,腰痛,急性腰扭傷,落枕,半身不遂,呃逆,腦血管病後遺症,肩臂部神經痛等。[2]
操作
- 刺灸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 針法:直刺0.3~0.5寸,掌心向胸時,向肘方向斜剌0.5~0.8寸。向上斜刺0.5~0.8寸,手腕有酸麻感,可向肩肘放散。凡用本穴,補多瀉少。
- 灸法: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 養老穴主治目視不明,肩臂疼痛。
- 養老穴主要用於眼目及其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目視不明、急性角膜炎、視神經萎縮;肩、臂、肘紅腫疼痛;落枕及腰痛、膈肌痙攣。
- 養老穴主治目視不明,肩、背、肘、臂臑痛等。
- 養老穴主治目視不明,耳痛耳腫,近視,白內障;肩背肘臂痛,手攣急,腰痛,急性腰扭傷,落枕,半身不遂等;呃逆。
-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後遺症,肩臂部神經痛;
- 運動系統疾病:急性腰扭傷,落枕;
- 其它:近視眼。
配伍
解剖
養老穴為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前臂骨間膜。皮膚由前臂後皮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除此神經外,有貴要靜脈和頭靜脈的起始行經。針由皮膚、皮 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間經過,穿經其深面的骨間背側動、靜脈及神經,而達橈、尺骨下端骨間膜。腕背側(動脈)網位於腕骨及橈、尺 骨下端的背面。由橈、尺動脈的腕背支、骨間掌側和骨間背側動脈的末端組成。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伸肌腱。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伸肌腱與小指伸肌腱之間。
相關論述
- 《針灸甲乙經》:養老,手太陽郄,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者中。
- 《針灸甲乙經》: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養老主之。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肩欲折,臂如拔,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目視不明。
- 《針灸大成》:主肩臂酸疼,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下,目視不明。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肩背強急,眼痛。
- 《類經圖翼》:張仲文傳灸治仙法,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筋攣,腳痹不可屈伸。
熱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