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区
六甲区位在曾文区的北方,是曾文区五区之一,于新营之东南,东接楠西,北连柳营,南邻官田、西近下营,地形像一条巨龙,东西宽11.98公里,南北长4.4公里,东面属中央山脉,山地占总面积之大半,西属嘉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最高摄氏36.5度,最低7.5度,平均26.1度。
全区面积有67.5平方公里,地形巨龙蜿蜒,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东西近十二公里,南北有四.四公里。
六甲区主要农产是稻米,本区制造业并不发达,本区主要以零售商店的一般性都市服务为主,服务范围不仅及于本区,也及于周边各区,因此商业活动活络,由六甲商场之拥挤可见一斑。[1]
- 里别: 龟港里、七甲里、中社里、六甲里、水林里、王爷里、菁埔里、甲南里、甲东里、大丘里、二甲里
- 区长介绍
区 长:陈启荣(CHEN CHI JUNG)
学 历: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区长的话:
六甲区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与景色优雅的“好所在”,我秉持黄市长的期许,带领六甲区公所行政团队以“做得更好”,勇于任事的态度来服务乡亲,要让六甲区民均能“过得更好”,朝著“希望家园”的愿景迈进。以下乃是本区区政发展方针:
1.提升区里生活品质
2.加强地方基层建设
3.营造庙会优质文化
4.做好防疫相关工作
5.关怀地方弱势族群
6推广教育文化产业
7.建构完善防灾体系
8.强化机关横向连系
9.推动社区长照中心
10.发展社区文化营造
11.美化市容环境景观[2]
目录
自然环境
本区之命名据传说乃三百六十年前,郑氏时期郑成功参军陈永华驻军在此,开垦荒地,最初开垦面积有二甲、六甲、七甲不等,于是以面积为村号,后遂沿称为二甲、六甲、七甲等村合并为一乡,六甲位属中心,故称为六甲乡。
本区住民祖先大都来自福建,清领初期台湾隶属福建省,设台府而分置三县,本区隶属诸罗县赤山堡辖,清光绪二十年(1894)清日甲午战争,翌年,清国战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清国将台湾割让予日本,本区改为嘉义县六甲警察置辖内,自明治33年(1900年)11月废置厅,时改归为盐水港厅,当时称为六甲区,明治41年(1908年)废厅合县,复改归属台南厅六甲支厅辖内,大正9年(1920年)10月1日地方制度改正,改为台南州曾文郡六甲庄,初代庄长主办半地方自治行政以十四部落形成,迄至1945年二战后,本乡改为六甲乡。
自日治时期开始“六甲”为地域名号,乃系当时,之所以合并二甲、六甲、七甲、为一支厅时,“六甲”位在中心地带,故名。[3]
六甲区的历史发展
六甲区的发展可源自于明朝郑氏治台时期,郑成功的爱将陈永华带著部分福建移民来此地开垦,陆续开垦二甲、三甲、四甲、五甲、六甲和七甲等不同面积的土地并以此为村名,隶属于诸罗县赤山堡辖;西元1895年甲午战争台湾割让给日本后,以六甲为行政中心将各村合并为一个支厅并设置警察署,1900年废厅改为六甲区、归入盐水港厅管辖,1908年改隶为台南厅六甲支厅辖内,至1920年台湾总督府调整全台行政区域,设立六甲庄台南州曾文郡管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台光复后改设台南县六甲乡,直至2010年台南县市合并及改制后,升格为六甲区并下辖12里至今。[4]
产业概况
特产
六甲区的特产,山区是桂竹、刺竹,平原则为稻米、洋菇和青果;近年“乌山头水库”内的“笋壳鱼”,也成为区内名产。
现耕农地面积约2,668公顷,其中以水稻栽培面积最大,年种植面积约2,115公顷,产量约13,745公顷,近年来积极推良质米栽培,所生产越光良质米行全国各地。早期洋菇栽培更是享誉全国,除供国内需求外,并外销美国及东南亚各国。
其次,柳丁及龙眼亦是本区重要农产之一,柳丁种植面积约504公顷,年产量15,200公吨。龙眼种植面积约375公顷,年产量3,673公吨,产区集中于王爷及大丘两里。
制红瓦(黑金返乡)
日治时代,六甲区的二甲及七甲两里,上百支烟囟齐冒白烟的景象,将六甲地区粉妆成一个基础工业城,当时运送红瓦的牛车络绎于途。早期台湾嘉南平原的建筑材料取之大自然,至于砖材的使用,传说是自荷兰时期,请中国福建砖匠,造窑烧砖建筑城墙,西元一六六一年,郑成功来台,参军陈永华教民烧瓦建屋,台湾的砖瓦利用才扩展开来,而六甲区则为台南市的‘砖瓦之乡’。
但是烧制红瓦的过程相当繁杂,所费的时间前后长达五个月左右;因此随著时代的进步,砖瓦的建筑材料渐被取代,六甲窑业逐步走向黄昏,为了让传统没落的产业留下一线生机,六甲地方人士下透过社区总体营造的计画,结合地方资源,拟订‘黑金回春计画’,企盼以文化来包装砖窑业,让窑业可以走过夕阳,迎接晨曦。
火鹤花
火鹤花为本区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20馀公顷,为全国第2大栽培区,更是大台南之冠。栽培品种约20馀种,以邱比特及绿红心为主要栽培品种,主要销售管道为外销日本,同时也深受国人喜爱,经过多年来农业研究单位及农民努力“台湾火鹤花”已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花卉之一。
- 别称:天南星佛焰包片、花烛、红苞芋,分类属南星科。
- 产地: 原产于哥伦比亚 ,属热带性花卉、多年生草本。
- 含意:火鹤花代表的花语为燃烧的心、热情、关怀、衷心的祝福。因花形优美,色彩艳丽,瓶插期长而受到消费者喜爱且为情人节、毕业季等重要节日之表征花卉之一。
- 组织:六甲区农会火鹤花产销班。
- 年产量及产值:年产量约380万支,产值约1亿元。
砖瓦
六甲的砖瓦发展可追溯至荷兰时期,荷兰人据台后兴建安平古堡、赤崁楼皆为红砖,一直到明郑时期,砖瓦的生产渐渐成为六甲的重要产业,因此砖瓦制作的这项传统产业,不只是六甲的特色,也是早期许多家庭赖以维生之所,更写下台湾先民重要的文明发展史。
砖瓦的原料为黏土,而六甲的黏土致密而结实,是造瓦烧砖的上好材料,故六甲区拥有全台湾最完整的砖瓦文化产业,可谓“砖瓦的故乡”。
台湾鲷
六甲区台湾鲷养殖面积:本区养殖鱼塭面积约210馀公顷,渔塭口数有四百六十馀口,其中台湾鲷养殖面积约有180馀公顷,乃台南市养殖台湾鲷主要产区之一。并于97年获得瑞士ISO22000及台湾良好农业规范TGAP认证。年产值:约新台币3亿5千万元。[5]
风景名胜
九品莲花生态教育园区
研创者为林朕古先生,林朕古先生长年致力于莲花的研究、探寻及创新,足迹踏遍世界,入园可欣赏园内栽植的美丽莲花,种类众多,不仅有详细的解说能让游客了解关于莲花的知识,还能吃到特色莲花餐,也有许多莲花产品可以选购。
六甲区多功能运动公园
六甲区多功能运动公园于民国102年开工,至民国103年3月竣工,于民国103年4月24日正式启用,为六甲区主要的休闲运动公园,面积约有3.26公顷,其设施包含儿童游乐区、运动设施、步道、沙滩排球场、厕所及管理室等,也有活动表演广场、照明景观、植栽绿化等。
林凤营故事馆
“林凤营故事馆”的前身为“林凤营火车站道班房”,为日式风格的木造建筑物。“道班房”系提供铁道工作人员短暂居住及放置工具的场所,距今约有70馀年的历史。
林凤营火车站
林凤营火车站建于昭和8年(1933年),为地上一层木造建筑,典型的日治时期木造小车站,建物外观为鱼鳞板,基座为洗石子,且有旧式候车亭。于民国94年依据文化资产保护法公告为历史建筑。火车站前方的公车候车亭,以六甲火鹤花为设计概念,塑造出明亮新颖的特色景点及门面意象,亦为一大特色。
水林里可食性地景步道
紧临嘉南大圳林凤营支线旁,该处为嘉南农田水利会水利用地,于105年获环保署“拔尖计画”补助打造后,由水林社区环保志工共同营造维护,也让里民认养种植蔬菜,因此而得名“可食性地景步道”,漫步其中,举目可见快乐农夫爱心浇灌培植的鲜脆青叶。
镇南宫后山步道
六甲镇南宫仙公庙庙宇后方有“镇南宫后山步道”(旧称“赤山步道”),沿途可欣赏柠檬桉等树林的美景,前行步道990公尺后,右行约2.4公里可至乌山头水库,左转1.5公里可到达工研院南分院。借由此步道能串联邻近景点,推荐给旅人前往一探究竟,站在步道上还能远眺六甲景致,看著南二高川流不息的车潮伴著落日,别有一番风味。
菁埔埤、落羽松
西元1930年,由六甲庄中社先民黄捷高自费建置的菁埔埤,历史相当悠久。由林凤营防牧所栽种于林凤营牧场周围的落羽松森林,在夏季是青翠面貌,到冬季落叶前则会披上红色衣裳,景色优美。
赤山龙湖岩
赤山龙湖岩过是六甲区著名古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明郑参军陈永华所建,主祀观世音菩萨,寺中共有四座大殿,庙宇内肃穆庄严,最后殿的法堂中典藏白圣老和尚从印度迎回的佛陀舍利,是赤山龙湖岩的镇寺之宝。
工研院南分院
工研院南分院于民国94年10月14日开幕运作,与新竹本院连动,以创新技术与服务,配合整体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协助南台湾产业升级。六甲院区与乌山头水库比邻,院区景致怡人,强调开放、参与、交流。现规划6大核心技术,朝国际一流前瞻科技研发中心迈进,并与产学密切合作,研发团队进驻并经营经济部南台湾创新园区,协助厂商创业育成。
莲花世界
莲花世界是一处私人辟设的莲花研究中心与培植农园,主人为林森津博士,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农村青年,从民国68年开始投入莲花研究工作,已发现近300种的莲花品种。
乌山头湖境渡假会馆
饭店 坐落在蓝天绿地、水蓝有氧的乌山头水库园区内,拥有著绝佳的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来此可乘单车漫游于湖滨山色之间,感受水库幽静之美!欣赏百年南洋樱花树群,体验八田与一技师历经80年来的伟大工艺,让人入山绝不空回。。住进会馆,可远眺水库美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6]
视频
“六甲趣~埤塘巡礼 ”
“2020缤纷落羽松~浪漫曾文游”懒人包
林凤营故事馆 完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