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公子貞(?-前559年),,字子囊,是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楚莊王的兒子,楚恭王的兄弟。

公子貞
子囊
時代 春秋時期
身份 楚國令尹
楚莊王
子女 郄尹

目錄

簡介

鄢陵之戰以前,子囊不同意和晉國直接作戰。

前568年,他成為繼承叔父子重子辛的新一代令尹。當時,晉國晉悼公的領導下,重新確立霸權,子囊避免與晉國直接衝突。但是他多次出兵,盡最大可能維護楚國的利益。

前568年、前566年,攻打陳國,使陳國再次成為楚國的屬國

前565年,攻打左右逢源的鄭國

前563年,與剛剛歸附的鄭國攻打宋國,前562年,鄭攻宋,晉率諸侯攻鄭,子囊率軍救鄭。

前561年,討伐宋國

子囊謀諡

前560年,楚共王生了病,告訴大夫們說:「我沒有德行,年幼的時候就做了一國之君。生下來十年先君楚莊王就去世了,沒有來得及學習師傅和保傅的教訓而承受了繼承王位這許多福祿,因此缺乏德行而喪失了先君的霸業,在鄢陵之戰損失了軍隊,讓國家蒙受恥辱,使大夫們擔心,這都是我的罪行,都夠嚴重的了。如果由於大夫們的福氣,我得以保全首領而善終,在這些祭祀安葬的事情上,得以在禰廟中追隨先君,只能請求給予『靈』或者『厲』的惡諡了,請大夫們選擇吧。」楚國的大夫們沒有人回答,楚共王下達五次命令以後才答應了[1][2]

這年秋季,楚共王去世,等到下葬的時候,子囊和大家商量諡號,有的大夫說:「國君已經有過命令了。」子囊說:「不行,侍奉君王的人,要先稱道國君的善行而不能依從他的過失,國君是用『共』來命令的,怎麼能不用這個字呢?聲威赫赫的楚國,國君駕臨而治,安撫着蠻夷,大規模的征伐南海,讓他們從屬於諸夏,這份光榮可以說很大了,有這樣的光榮,又知道自己的過錯,可以不說是共嗎?如果首先稱道國君的善行,請以『共』為諡號。」大夫們都聽從了他的意見[3][4]

前559年,子囊攻打吳國,失敗。回軍時去世,臨死囑咐弟弟子庚,要加強郢都的城防。其孫囊瓦

參考資料

  1. 《左傳·襄公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喪先君,未及習師保之教訓,而應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師於鄢,以辱社稷,為大夫憂,其弘多矣。若以大夫之靈,獲保首領以歿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禰廟者,請為『靈』若『厲』,大夫擇焉。」莫對。及五命乃許。
  2. 《國語·楚語上》:恭王有疾,召大夫曰:「不穀不德,失先君之業,覆楚國之師,不穀之罪也。若得保其首領以歿,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為『靈』若『厲』。」大夫許諾。
  3. 《左傳·襄公十三年》:秋,楚共王卒。子囊謀諡,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毀之?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而知其過,可不謂共乎?請諡之『共』。」大夫從之。
  4. 《國語·楚語上》:王卒,及葬,子囊議諡。大夫曰:「王有命矣。」子囊曰:「不可。夫事君者,先其善不從其過。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征南海,訓及諸夏,其寵大矣。有是寵也,而知其過,可不謂『恭』乎?若先君善,則請為『恭』。」大夫從之。